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14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14篇本性菩提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目
录
1.愚人食盐
2.战国策·秦策二
3.王右军诈睡
4.戴震难师
5.曾子杀猪
6.千金市骨
7.高帽子
8.赵威后问齐使
9.学弈
10.永某氏之鼠
11.魏文侯从谏
12.原谷谏父
13.截竿进城
14.陈太丘与友期行
15.乐羊子妻
16.子产不毁乡校
17.习惯说
18.陈实与梁上君子
19.割席分坐
20.临江之麋
21.木兰从军
22.《李将军列传》(节选)
23.当止不止
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25.工之侨为琴
26.三人成虎
27.郢书燕悦
28.赵普
1、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注】:昔:从前;闻已:听罢;益:增加;所以:表原因;缘:因为;口爽:味觉败坏
一、选自《百喻经》。《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
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二、【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请他吃饭,愚人觉得菜的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又加上一些盐。愚人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很少就如此美味,何况多了?愚人他没有智慧,就只吃盐(不吃菜)。(只吃盐)味觉败
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ww.szzx100
至于他家(
)
更为益盐(
)
既得盐美(
)
缘有盐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译】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
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译】
【参考答案】
1.到
改变
已经
因为
2.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
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2、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一、《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
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大多不知是谁。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成语:
一尘不染--圣人具有三者之德,而无一尘之累。大庭广众--以敞大众。
两败俱伤--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南辕北辙--犹至楚而北行也。
亡羊补牢--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羽毛未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引锥剌股--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
门庭若市--令初下,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一》
返璞归真--颜斶知足矣,归反于璞,则终身不辱也《战国策·齐策》。
狡兔三窟--狡兔有叁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战国策·齐策四》
狐假虎威--虎得狐,狐曰:子勿敢食我,天帝使我长百兽,子若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百兽见我敢有不走者?虎以为然,遂与之偕行,兽见皆走,虎不知兽之畏己,以为畏狐也。《战国策·楚策一》
惊弓之鸟--弓弦响,惊密林之鸟。安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不遗余力《战国策·赵策》
不翼而飞《战国策·秦策》侧目而视《战国策·秦策》高枕无忧《战国策·魏策一》汗马功劳《战国策·楚策》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二》挥汗成雨《战国策·齐策一》三人成虎《战国策·魏策二》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
二、【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成语二虎相争)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ww.szzx100
管与止之(
)
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
小者必死
(
)
而有刺两虎之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者,甘饵也
【译】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译】
3.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答】
4.概括说说你从文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参考答案】
1.
卞庄子(代词)
那么
小的老虎却
2.人是老虎最美好的食物。
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就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了。
3.文章的寓意:智慧带来胜利和荣耀
事半功倍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运用智慧,善于观察,仔细思考,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就可以提高效率,甚至是事半功倍。
3、王右军诈睡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人称其有智。
【注】(1)王右军:即王羲之。(2)减:不足,少。;减十岁:不满十岁。(3)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4)甚;很;非常。(5)恒:常常,经常。(6)尝:曾经。(7)须臾:一会。(8)钱凤:人名,字世仪。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9)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10)觉:醒来。(11)既:但是。(12)阳:同佯,假装。(13)诈:假装。(14)孰:通熟。(15)相与:共同,一起。(16)及:等到。(17)从:通纵。(18)其:第三人物代词,代他的。(19)实:的确。
一、出自《世说新语·假谲》,讲述了王右军在面对危机关头保护自己的故事。并指导后人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随机应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
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又名《世说》。《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3卷。
二、【译文】
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便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说道:不得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右军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ww.szzx100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
)
方忆右军未起(
)
相与大惊曰(
)
及开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
【译】
信其实熟眠
【译】
3.王敦为什么认为不得不除之?
赵普文言文【答】
4.于时人称其有智,你认为王右军的智表现在什么地方?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答】
5、启示:当我们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当随机应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以自救。
【参考答案】
1.不满
才
一起
等到
2.王羲之睡醒,已经听到他们谈论的话,知道(自己)没有活的道理。
相信他确实还在熟睡。
3.因为王敦与钱凤商议的是叛逆的阴谋(便言逆节之谋),一旦泄露出去可是要灭九族的,所以如果睡在帐中的王羲之知道此事,必是要除去的。
4.睡在帐中的王羲之无意中听到了王敦与钱凤商议叛逆的阴谋,知道没有活路了,不满十岁的他没有惊慌失措,就佯装出熟睡的状态(假装呕吐弄脏脸和被子都全然不知),骗过了王敦与钱凤的眼睛。这是他机智过人的地方。
4、戴震难nn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也?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注】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乃:才。能言:说话。盖:这里指推测。蕴蓄:蕴藏,积蓄。就傅:跟随老师。言:字。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何以:以何,凭什么。述:记述。门人:学生。应:回答。相去:相隔。去,距离。几何:多少。几:差不多。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一、段玉裁:(1735-1815),中国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懋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
二、【译文】
戴震10岁的时候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累积得太久的缘故吧。跟随老师读书,(戴震)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不肯停下来。老师教《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以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