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点拨:
赵普文言文
1.太宗赞许他的言论,提拔他为侍御史。皇上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地里叫身边人贿赂官员进行试探。(“善”意动用法,认为……好。)2.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耻”意动用法,以……为耻。)3.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纷乱”使动用法,使……复杂混乱。)4.用锅来烧煮东西,一定要让水沸腾使蒸气弥漫,才能把各种食物煮烂。(“糜”使动用意法,使……熟烂。)5.武昌人吴国伦为它作注释,吴郡人王世贞为它写序言。(“传”名词的为动用法,为……作注释。)6.陈文帝认为虞荔的品德高尚,又了解到他的两个儿子都很博学,派遣使者到他家里帮忙照看,并召虞世南为建安王的法曹参军。(“高”意动用法,认为……高尚。)7.张守约在边境驻扎军队,下军令追捕不舍,过了几天,用枷锁拘捕,在街市斩首。(“檄”名词作动词,下军令;“械”名词作动词,用枷锁拘捕。)8.父亲每次接待客人,罗洪先都穿上礼服给客人斟酒、拂扫坐席、端授茶几,非常恭敬。(“冠带”名词作动词,穿上礼服。)9.竟陵王刘诞占据广陵谋反,宗悫上表请求前往征讨,骑着传送公文的马赶到都城,当面接受皇帝指挥调度。(“表”名词作动词,上表;“面”名词作状语,当面。)10.恰逢显宗驾崩,援兵没有赶到,车师又反叛,与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卒打跑了他们。(“走”使动用法,使……逃跑。)11.在朝堂上争夺声名的人,在集市上争夺利益的人,这些都是天下的忙人,(世上)也就有忙碌的地方来使他们劳苦。(“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12.龙场的人,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我很
高兴他们不轻视我,越来越亲近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13.天下都归顺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坚守气节,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上,采摘野菜充饥。(“耻”意动用法,以……为耻;“义”名词作动词,坚守气节。)14.制度规定全国上报死囚,一定要等待论罪得到批准,(这样做是)用来(显示朝廷的)慎重用刑、爱惜民生。(“上”名词作动词,上报;“重”形容词作动词,重视、慎重。)15.耿恭就诱骗匈奴使者上城,亲手杀死他,并在城上焚烤尸体。匈奴使者的属官望见了,大声哭号着离开了。(“手”名词作状语,亲手。)16.吕步舒官至长史,手持符节出使去判决准南王案件,对诸侯王敢于自行裁决,而不上报请示,他根据《春秋》大义使断案公正,天子都认为他做得正确。(“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公正。)17.我的三个儿子都已经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为他的志向感到痛惜,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哀”为动用法,为……感到痛惜。)18.金鼓和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的。部队号令统一,勇敢的人不会独自前进,胆怯的人不会独自撤退,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一”数词作动词,统一、一致。)
答案点拨:1.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若”,如果;“之”,第三人称代词,代指他们。)2.惕隐和数十个骑兵奔逃到幽州西面,被赵德钧擒获送到京师。(“与”,和;“为”,被。)3.苏轼学父亲苏洵写文章,不久便因为有天赋而很快学到了写文章的本领。(“之”,代指写文章的本领;“于”,由于。)4.徽宗曾经在睿谟殿设宴,命令王安中赋诗百韵
来记载这件事。(“以”,来;“其”,指示代词,这。)5.到孝武帝即位时,太皇太后因孝武帝年幼,便命令桓温依照周公旧例代理朝政。(“以”,因为)6.鲁国是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起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而”表转折,却:“则”表承接,那么;“且”表递进,况且。)7.宗子相的诗歌,在诗歌的规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反而多数时候要放宽规则来彰显他的才华。(“乃”,却、反而。)8.你看你的父亲将受杖刑了,却怎么忍心看呢,不孝的罪名怎么能推托得掉?(“若”,第二人称代词,第一个“若”可译为“你”,第二个“若”可译为“你的”;“何”,代词,怎么。)9.赵开对财货多少非常熟悉,思虑周密,计算没有失误的时候,虽然支出费用不计其数,但仍然有盈余的资金。(“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赵)开悉知虑于食货”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赵)开于食货悉知虑”,“于”在这里可译为“对”。)10.过了几年,皇上梦见虞世南像平时(活着时)那样给他进谏正直的言论,第二天,皇上下命令从厚抚恤他的家人。(“若”,好像;“其”,第三人称代词,他的。)11.法令的制定,是想用它来遏制并防止邪恶的事情发生,警醒戒备尚未形成的错误,国家怎么能够不设置刑罚来威慑小人呢?(“焉”,疑问代词,怎么;“乎”,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或“呢”。)12.郡里的百姓刘平一向都看不起先主刘备,以居于刘备之下为耻,派遣一位刺客去刺杀刘备。刺客不忍心刺杀刘备,把这件事情告诉刘备之后就离开了。(“而”表示承接,可译为“就”。)13.抄小路从青崖关向刁溪出发,沿着江走,这条路又平又直。(“以”,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又”。)14.因此从前品德高尚的人常常借它来勉励自己。推求君子的志向,大概也像这样罢了。(“之”,代词,代指松树;“而已”,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罢了
”。)15.金津的守将把赵良弼请进一间木板房,四面用兵围困他,灭了灯火大声喊叫,而赵良弼镇定自若。(“以”,用;“之”,代指赵良弼。)16.我自己感觉已生命垂危,而皇上对我的恩惠却转而更深,如果辜负了皇上,那么死了也还有责任。(“若”,表假设,相当于“如果”。)17.西伯暗中做善事,诸侯都来请他裁决争端。当时,虞国的人和芮国的人有诉讼不能裁决,便一块儿到周来。(“之”,助词,的;“乃”,连词,表示顺接,于是、便。)
参考答案:1.把他家的谷仓和箱子查看了个遍,但还像以前一样没有什么东西,之后才知道是太夫人辛苦劳作侍奉公婆
的,她已经竭尽心力了。(“龟”同“皲”,手足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2.他们想要邀请汤先生进入幕府,用选任官职作为酬答,但汤先生都没有答应,也像他当年拒绝江陵公时的态度一样。(“要”同“邀”,邀请。)3.张华于是竭尽忠心匡正辅佐,弥补缺漏,天下,这是张华的功劳。(“阙”同“缺”,缺漏。)4.应当让所留下的棉村厚度不超过三寸,高度不超过三尺,不用彩的丝织物,装殓时只穿平时的衣服。(“敛”同“殓”,给死者穿衣,入棺。)5.《子虚赋》的最后一章归结到节俭上,借以讽谏皇帝。把《子虚赋》上奏给皇帝,皇帝特别高兴。(“说”同“悦”,高兴。)6.才过几个月,适逢有翟颖的案件,赵普认为赵昌言结党,再次劝太宗杀掉他,太宗特别宽恕了赵昌言。(“裁”同“才”,仅仅。)7.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到来,粮食的价格自动降低,百姓依赖这些粮食得到救济。(“直”同“值”,价钱、价格。)8.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手下人不要追赶(华佗)。郡守
生气怨恨已经非常(严重),呕吐出很多黑血,病就好了。(“属”同“嘱”,嘱咐。)9.(假若)战争和旱灾交互发生,国家就会极其穷困,有勇气和力气的人聚集歹徒横行闹事,疲乏的男子、衰弱的老人就互换子女来咬他们的骨头。(“衡”同“横”,横行。)10.(互相)责求向善,是朋友相处的方法,但是必须做到尽心地劝告并且好好地引导他。(第二个“道”同“导”,引导。)11.况且既然无法满足守门人的贪欲,第一次到来时,(守门人)一定会暂且拒绝来访者;第二次到来时,(守门人)一定会两腿前伸坐着,傲慢地面对(来访者);第三次前往,很少有不耻笑、辱骂来访者的。(“厌”同“餍”,满足。)12.难道只是预兆着管库房的人中或许有英才隐藏潜伏,服劳役的人中有贤者被埋没在军队里?所以龙出现这种情况,应令人有所感悟。(“见”同“现”,出现。)13.于是来到我轩中的人,好像在四通八达的都市里游览,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我)给轩取名为“何陋轩”,用来伸张孔子的话。(“信”通“伸”,伸张。)14.应把所砍的头悬挂在槁街蛮夷的官邸间,用以告知万里以外的人,让他们明白冒犯强大的汉朝的,即使再远也一定要诛杀。(“县”同“悬”,悬挂。)15.这就像使河水的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弯曲物体的形状却想要笔直的影子,这是不可能得到的。(“景”同“影”,影子。)16.史思明在魏州训练士兵,想让我军懈怠。(我们)不如起兵逼近他。贼军鉴于嘉山之败,不敢轻易出兵,那么安庆绪就可擒获了。(“禽”同“擒”,擒获。)17.太宗任天策上将军,流寇叛乱稍稍平定,就注重儒学,在宫城的西边建起了文学馆,接纳和聘请贤才。(“乡”同“向”,向往,引申为注重。)18.我听说穰侯独揽秦国大权,讨厌接纳其他诸侯的说客,恐怕他会侮辱我,我宁愿暂且藏在车子里。(“内”同“纳”,接纳。)19.大业末年,海南苦于官吏侵凌,多次因怨恨而叛
乱。隋炀帝因丘和治政以淳正良善著称,而黄门侍郎裴矩也推荐他,便任丘和为交阯太守。(“畔”同“叛”,叛乱。)20.近来多有低级官员过分请求厚禄,(皇帝)赐予没有限度。如果全都遵照旧规,或许物力紧张也可缓解。(“奉”同“俸”,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