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第八中学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卷(10套试卷带答案解析)
初一新生分班(摸底)语文考试模拟试题
一、抄写句子。做到笔画正确,结构匀称,书写工整,行款整齐。(2分)
  什么是路,路是从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没有路的地方踩出来的。
                                                                                                 
二、看拼音写词语。要求把每个字写端正、匀称。(5分)
    duàn liàn    fěi  cuì    kǔ  xíng    chōu  yē      méi  guī
(        )  (        )  (        )  (        )  (        )       
三、按要求写词语或句子。(19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中。(6分)
    (    )拥而至    集思(      )  炎(    )子孙  (    )无虚席 
    (    )有趣味    发愤(    )强  司空(      )  (      )旁通
2010年5月1日,第41届世博会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这是亿万          的骄傲。在此之前各地举办的与世博会有关的讲座都是            。开幕后,黄浦江边240多个
            的展馆,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
2.根据提示,写出带有“海”字的成语。(2分) 
(1)泛指全国各地:                (2)比喻危险之地:             
(3)形容东西难:                (4)比喻没有消息:             
3.用“然”组词,分别填在括号里。(3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特点,建筑风格(        )不同。
(2)两三百人聚集在一个会议室,秩序(        ),毫不混乱。
(3)那一座座碉堡,经历无数次地震撼动和风雨侵蚀而(        )无恙。
4.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三个句子连起来。(2分)
  桃花心木已经适应了环境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    桃花心木不会枯萎了
                                                                               
5.修改病句。(2分)
  止咳祛痰片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6.根据“味道”一词的不同含义,写两句话(2分)
                                                                             
                                                                             
7.用最恰当的句式改写下面这句话。(2分)
  为了生活,九岁的凡卡来到莫斯科当学徒。
                                                                                 
四、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19分)
1.“一人虽听之,                    ,思援弓缴而射之。”句中的两个“之”分别指              、            ;后一人的学习态度我们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2.太阳他有脚啊,              地挪移了;我也              跟着旋转。
3.“‘                ’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              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这里用了            论证的方法,说明           
                              。
4.《卖火柴的女孩》作者是            ,他被誉为“                        ”。我还读过他写的童话                        。
5.名篇名著总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迪,《百年孤独》告诉我们诚信的重要,书中那句话说得好“                                                      。”
6.《浣溪沙》这首词中,最能看出词人不服老,旷达乐观的句子是:                 
                                          。
7. 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我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              ;认识了流落荒岛,
              的鲁滨孙;还知道了镭的母亲就是居里夫人,她那              的科学精神真让我敬佩。(填入四字词语)
五、阅读分析,完成练习。(22分)
(一)句子(3分)
“这点美丽的淡蓝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这里的“淡蓝的荧光”指的是                                ,说它融入了“美丽的生命,是因为                                                    ,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                                的赞颂。
(二)片断(4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绵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详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1.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改正两个错别字。
2.片段中的“父亲”指的是        ,通过        和          描写,表现了父亲季度怎么分
              的革命精神。
3.法庭上的父亲让我想到了一句诗:                                               
(二)课外短文(15分)
                                改变一生的闪念   
①一个关于我的老师——李老师的故事,珍藏在我心里,久久不能忘怀。
    ②多年前的一天,李老师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小孩偷书,被我们抓住了,你快来!”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声和七嘴八舌的呵斥声。
③李老师回头看着正在睡午觉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肯定是有个女孩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又不敢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说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有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想到,那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困难的境地。于是,她问清了书店的地址,匆匆忙忙赶了过去。
④正如李老师预料的那样,书店里站着一位满脸泪痕的小女孩,旁边的售货员正恶狠狠地大声斥责着她。李老师一下子冲上去,将那个小女孩搂在怀里,转身对售货员说:“有什么事就跟我说吧,我是她妈妈,不要吓着孩子。”在售货员不停的责备声中,她交清了,领着这个小女孩走出了书店。看着那张被泪水和恐惧弄得一塌糊涂的脸, 她笑了笑,将小女孩领到家中,好好清理了一下,什么都没有问。小女孩临走时,她特意叮嘱:如果你要
看书,就到阿姨这里来,阿姨有好多书呢。 惊魂未定的小女孩,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便飞一般地跑掉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⑤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一天中午,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李老师打开房门,看到一位年轻漂亮的陌生女孩,满脸笑容,手里还拎着一大堆礼物。“你谁?”她疑惑地问。女孩激动地说出了一大堆话。好不容易,李老师才从陌生女孩的叙述中恍然明白,原来她就是当年那个偷书的小女孩,大学毕业了,特意来看望自己。女孩眼睛泛着泪光,轻声说道:“当年情急之下的那个电话,幸亏打到您的家里。虽然我至今都不明白,你为什么愿意充当我的妈妈,帮我摆脱困境,但这么多年来,一直好想喊您一声妈妈。”望着女孩脸上幸福的笑容,李老师也笑了。
1.请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一念之差:                                                                       
惊魂未定:                                                                     
2.文章第②段写道“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在第④段有两处描写与“粗暴的声音”相
照应,请出来写在下面。(2分)
                                                                               
3.概括短文主要内容。(要求在80字以内)(3分)
                                                                               
                                                                             
4.从第④段中画“        ”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