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道路和桥梁都有倾斜,其主要⽬的是排⽔,避免在路⾯形成“⽔膜”,妨碍⾏车安全。业内称此倾斜为“横坡”,即倾斜⾼度与宽度的⽐值。、桥⾯在沿与路线垂直的⽅向(横向)的坡度即桥⾯横坡。桥⾯横坡主要是利于排⽔,⼀般采⽤1.5%.横坡设置的形式有铺装时设三⾓垫层;⾏车道板做成斜⾯;再墩台顶部设置横坡。
桥梁横坡由于其设置形式往往在⽅案设计阶段确定,限于⼯作深度,⼤家不会花很多精⼒仔细推敲。殊不知,处理不好将使得部主梁或下部盖梁设计和施⼯较为⿇烦,甚⾄降低桥梁的耐久性。
⼀、桥梁横坡的⼏种处理⽅法
桥⾯的横坡,可按路⾯横坡取⽤或增加0.5%,⼀般采⽤1.5%~3%,通常设置为双向的(当设置上下⾏两座独⽴的桥时,也可以设成单向坡),有以下⼏种设置形式(如图1a~d所⽰):
形式a)⼀般适⽤于板桥(矩形板或空⼼板)、就地浇筑的肋板式梁桥和较宽的装配式肋板式梁桥。为节省铺装材料并减⼩恒载,可将横坡设在墩台顶部,⽽使桥梁上部构造形成双向倾斜,此时,铺装层在整个桥宽上做成等厚的。
形式b)⼀般⽤于装配式肋板式梁桥中,为使主梁构造简单、架设与拼装⽅便,通常横坡不再设在墩台顶
部,⽽直接设在⾏车道板上。先铺设⼀层厚度变化的混凝⼟三⾓形垫层,形成双向倾斜,再铺设等厚的混凝⼟铺装层。
形式C)通过横向设置不同⾼度的垫⽯以形成桥⾯横坡,⼀般⽤于桥⾯宽度不⼤的桥梁,如果桥宽过⼤,桥⾯中央处的垫⽯厚度将过⼤⽽不合理。
在⽐较宽的桥梁(或城市桥梁)中,⽤三⾓垫层设置横坡将使混凝⼟⽤量或恒载重量增加太多。为此,可将⾏车道板做成倾斜⾯⽽形成横坡,如图d)。它的缺点是主梁构造复杂,制作⿇烦。具体设计时,设计者应根据桥梁的⼯程实际选择恰当的横坡形成⽅案,合理的横坡设置形式可以简化上下部结构的设计和施⼯。⽐如,对上下⾏独⽴设计的桥梁,⼀侧的桥为单向横坡,此时可通过桩柱顶标⾼不同⽽使盖梁斜置形成横坡。实际⼯程项⽬中,通常在梁底设置楔形钢板来形成横向坡度,同时也可以形成纵向坡度,尤其是斜、弯、坡桥,⼤多采⽤楔形块以调整桥梁的纵横坡度。
⼀般横坡不⼤于2%,纵坡不⼤于1%时,对于常⽤的橡胶⽀座可以不设置调平钢板,梁、板顺纵横坡度斜置。当桥梁纵横坡度超过上述规定,应当设置楔形调平块。不论纵坡⼤⼩,盖梁底⾯均不设置纵向楔块,否则盖梁顶⾯将不⽔平。
(1)盖梁顶⾯楔块的设置及尺⼨计算(见图)。
为使上部结构建筑⾼度尽量⼀致,盖梁顶⾯合成坡度i与路⾯横坡相同。在其上做楔块的⽬的是使⽀座能够⽔平放置,即楔块顶⾯为⽔平,所以盖梁上设置横向楔块就可以了,不能设置纵向楔块。从⽴⾯看盖梁顶⾯呈台阶形。
1) 空⼼板桥。盖梁顶不需做垫⽯,故可做成三⾓楔块,其⾼度h =
其中,B:空⼼板宽度;a:桥梁斜度;i:盖梁顶⾯横向坡度。
2)、箱形梁桥。对于跨径较⼤的箱梁桥,考虑橡胶⽀座的更换,需在盖梁上设置⽀座垫⽯,其⾼度不低于8cm,垫⽯较⽀座底钢板每边⼤5~10cm。⼀般⽀座+垫⽯⾼度按照15~20cm控制。⼀⽚梁下两块垫⽯中⼼⾼度分别为hl=h2+B/cos(a)xi%,其中:h2⼀⼀⽀座+垫⽯⾼度;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3) 位于缓和曲线超⾼段上的桥梁,由于超⾼横坡不同,每个盖梁顶⾯横坡i也不同,甚⾄相邻两个盖梁顶⾯坡度i相反,但这并不影响楔块的正常设置。
(2)梁底⾯楔块的设置及尺⼨计算。
1) 纵、横坡度的确定。对于设在竖曲线上的斜桥,向⼀孔桥内每⼀⽚梁对应的路线纵坡均不同。计算楔块尺⼨时⼀般⼀孔桥采⽤平均纵坡即桥中⼼线处的路线纵坡进⾏每⽚梁楔块的计算,其精度能满⾜实际要求。⽽横坡的确定需注意如下
孔桥采⽤平均纵坡即桥中⼼线处的路线纵坡进⾏每⽚梁楔块的计算,其精度能满⾜实际要求。⽽横坡的确定需注意如下问题:
①⼀孔桥内两个盖梁顶⾯横坡度相同,且倾斜⽅向相同时,横坡即为实际横坡度。
②⼀孔桥内两个盖梁顶⾯横坡度不同,但倾斜⽅向相同时,横坡可取两个坡度中的⼩值。
③⼀孔桥内两个盖梁顶⾯横坡度不同,且倾斜⽅向相反时,横坡应为0,即横向不能设置楔块。
2)、与盖梁顶⾯不需设置纵向楔块不同的是,梁底设置楔块之后,既要保证桥⾯横向坡度、同时⼜要保证路线纵向坡度的需要。梁底楔块设置之后应做到:
①梁顶纵、横坡与路线坡度⼀致;②桥梁相邻两孔间平顺相接,不出现错台或出现尽量⼩的错台。
梁底楔块设置的范围纵向为理论⽀承线到梁端距离的2倍左右,横向为整个梁宽。为使楔块⾼度不致出现负值,应选择楔块尺⼨最⼩的⼀侧梁端进⾏计算。由上图可看出应⾸先计算的是平均纵坡最⼤的⼀孔桥中盖梁顶⾯标⾼较⾼的梁端。根据纵、横坡度确定m、n、p、q中哪⼀个值最⼩,并让其值为0,然后根据楔块设置的范围及纵横坡度求出其它三个数值,从⽽得出梁端⽀座中⼼平均⾼度H 1=(m+n+p+q)/4,再根据此孔桥纵坡计算出路线纵向盖梁中⼼处梁底楔块平均⾼度H2。H2+盖梁顶楔块平均⾼度=固定值H,H作为控制值进⾏其它桥孔楔块的计算。
因每孔桥盖粱顶楔块平均⾼度不同,故H2也不同。楔块的计算是求出图中每⽚梁两端m,n,13、q的数值,其求解顺序与求解H值相反。⾸先根据控制⾼度H及每个盖梁顶楔块平均⾼度求出H2,再根据路线纵坡求出每⽚梁⽀座中⼼H1,从⽽计算出m、n、13、q的数值。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知:梁端板底楔块计算的关键在于控制⾼度H的计算,当H值得出后,可进⾏全桥标⾼系统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楔块的设置可能会引起桥⾯铺装厚度不同,但相差不⼤。
桥梁横坡怎么调?
⼀个定律:不论是永久⽀座,还是临时⽀座都应该⽔平放置,以确保⽀座受⼒均衡,避免因受⼒不均⽽导致⽀座变形及梁体发⽣侧向滑移的可能。
1 将墩台制造成平坡:将墩台制造成平坡,梁板的制造及架构也⽔平进⾏,桥⾯横坡由桥⾯铺装构成。具体做法是先铺设⼀层厚度不⼀的混凝⼟三⾓垫层,构成双向倾斜,再铺设厚度相等的混凝⼟铺装层。这种办法的最⼤好处就是简化了墩台制造及梁板的制造架构过程。但应⽤不⼴泛,最常⽤于单幅双向坡的情况,⽽且桥⾯不宜过宽,其次横坡不宜过⼤,原因是在⽐较宽、横坡较⼤的桥梁中,⽤三⾓垫层设置横坡会使混凝⼟⽤量或恒载重⼒增⼤。这样对结构受⼒影响较⼤。
2 墩台设置横坡:
此⽅法是指⽤盖梁做成横坡垫⽯⾼度相当,亦或是盖梁⽔平,⽤⾼度不等的垫⽯构成横坡。与此同时主梁倾斜构成横坡,铺装层厚度相等。
主梁倾斜通常有两种办法:⼀是按坡度的倾斜程度来架设箱梁,梁板底部安放临时⽀座及永久⽀座的位置⼀定要设置三⾓楔块,以确保梁底⽀座⽔平。可以直接⽤楔形块调桥梁横坡么?三⾓楔块既可以是预埋钢板,也可以是与主梁⼀同浇筑的混凝⼟楔块。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的⽅法,通常⽤于单幅单向坡以及双幅分离单向双向坡的情况。⼆是⽔平架构梁板,⽽梁板顶部(常适⽤于箱梁及T梁)按照斜度做成倾斜,改变厚度。这样梁底不必楔块,此办法主梁架设简单,架构组装过程便捷,有益于单向坡,对于双向坡分幅也能有相同效果。
以上做法都是桥梁横坡调坡⽅案中常⽤的,但设置楔块的办法具体实践时难度较⼤。主要是预制箱梁时,楔块的预制⽅法还不成熟,做出来的楔块坡度不理想。另外,这个⽅法要求楔块定位精准,这使得箱梁长度也必须精确,不能有较⼤误差,这就使得制梁模板及制梁台座难度较⼤,导致箱梁不能⼤规模⼯⼚化⽣产,⼤⼤影响施⼯进度。所以,梁底三⾓楔块的问题能否解决会给施⼯带来影响。
3 盖梁横坡
3 盖梁横坡
【盖梁不设横坡垫⽯不等⾼】,即通过垫⽯调整横坡。需要确定垫⽯位置,X序列,表⽰距离前⼀个垫⽯的斜向距离,第⼀个为距离盖梁梁端的,从左到右。
(1)箱梁整体旋转⾄设计坡度,墩顶通过调整垫⽯⾼度成坡,铺装层等厚。此种⽅式最为简明常⽤,主要⽤于单幅单箱单向坡以及双幅分离双箱双向坡的情况。设计中需采取横向限位措施。
(2)铺装层设置厚度变化的三⾓垫层,形成双向设计横坡,墩顶⽔平,主梁旋转(左横坡右横坡)/2.主要适⽤于单幅单箱双向坡的情况,并且需满⾜桥宽不⼤铺装变厚较⼩(不⼤于10cm为宜)的条件,只所以主梁旋转,只为了铺装左右基本对称。
(3)箱梁顶⾯做成折线的,形成双向设计横坡,墩顶⽔平,主梁旋转(左横坡右横坡)/2.主要适⽤于单幅单箱双向坡的情况,这个情况下箱梁⽐较复杂,⼀般较少采⽤。
对于上⾯的(2)和(3),如果是装配式情况下,梁⾼⼀致,那么垫⽯就是两边低中间⾼的了,必须选择“横向梁⾼⼀致”.
【盖梁设横坡垫⽯等⾼】,即通过盖梁调整横坡。
(1)⾏车道板倾斜⽽形成设计横坡,墩顶亦形成相应横坡,⼩箱梁的话梁底平置,⼤箱梁的话腹板等⾼,铺装层等厚。主梁构造简单,架设与拼装⽅便。
对于单向坡较好,如果是双向坡的话分幅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
(2)铺装层设置厚度变化的三⾓垫层,形成双向设计横坡,墩顶亦形成相应横坡,主梁旋转(左横坡右横坡)/2.主要适⽤于单幅单箱双向坡的情况,并且需满⾜桥宽不⼤铺装变厚较⼩(不⼤于10cm为宜)的条件,只所以主梁旋转,只为了铺装左右基本对称。
(3)箱梁顶⾯做成折线的,形成双向设计横坡,墩顶亦形成相应横坡,主梁旋转(左横坡右横坡)/2.主要适⽤于单幅单箱双向坡的情况,这个情况下箱梁⽐较复杂,⼀般较少采⽤。)
对于上⾯的(2)和(3),如果是装配式情况下,梁⾼⼀致,必须选择“横向梁⾼⼀致”,那么垫⽯就是两边低中间⾼的了,其实实际上也就是【盖梁设横坡垫⽯不等⾼】。
【盖梁不设横坡:盖梁不设横坡,⽽且垫⽯等⾼,并由两侧腹板来调整横坡】常⽤于单向坡的箱梁,此⽅法的缺点体现在模板上,⽐如单幅5⽚箱梁,则需要5套规格不⼀样的模板,假设桥梁在曲线段,桥梁梁长起伏较⼤,对模板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变⼤。所以实际应⽤较少。还有⼀种情况是通过折线盖梁或者变⾼盖梁来实现的,这个情况⽐较复杂,需要⽤户⼿动计算,可以通过路线查询功能查询到盖梁中点对应的路⾯⾼程,⾃⼰⼿动计算。选择垫⽯调整还是盖梁调整,得视具体情况⽽定,⼀般⽽⾔在不增加盖梁或者主梁设计难度的情况下优先采⽤等垫⽯⾼度来设置横坡,因为通过垫⽯调整的话还要出垫⽯⾼程的相关图纸。
横坡计算
(道路中线⾼程-边线⾼程-⾼程设计坡度⾼程差值)/中线到边线的距离*100
横坡=(中桩⾼程-边桩⾼程)/1/2的路⾯实测宽度*100,
常把坡⾯的铅直⾼度h和⽔平宽度l的⽐叫做坡度(或叫做坡⽐)⽤字母i表⽰。坡度的表⽰⽅法有百分⽐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法和度数法较为常⽤。
坡度--通常把坡⾯的铅直⾼度h和⽔平宽度l的⽐叫做坡度(或叫做坡⽐)⽤字母i表⽰。
坡度的表⽰⽅法有百分⽐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法和度数法较为常⽤。
(1)百分⽐法
表⽰坡度最为常⽤的⽅法,即两点的⾼程差与其⽔平距离的百分⽐,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 (⾼程差/⽔平距
离)x100%
使⽤百分⽐表⽰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平距离每100⽶,垂直⽅向上升(下降)3⽶ ;1%是指⽔平距离每100⽶,垂直⽅向上升(下降)1⽶ .以次类推!
(2)度数法
⽤度数来表⽰坡度,利⽤反三⾓函数计算⽽得,其公式如下:
tan幔ㄆ露龋= ⾼程差/⽔平距离
所以幔ㄆ露龋= tan-1 (⾼程差/⽔平距离)
不同⾓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度正切正弦
0° 0% 0%
5° 9% 9%
10° 18% 17%
30° 58% 50%
45° 100% 71%
60° 173% 87%
90° ∞ 100%
例题:⼀个斜坡的坡度i=1:2,若某⼈沿斜坡往上⾏进100⽶,则他的⾼度将上升多少⽶。
解:因为坡度--通常把坡⾯的铅直⾼度h和⽔平宽度l的⽐叫做坡度(或叫做坡⽐)⽤字母i表⽰。通常使⽤百分⽐表⽰。
那么,就有:⾼度上升为:100*√5/5=20√5⽶。
其实坡度简单的讲就是⼀个直⾓邻⾓(地⾯的⾓)的TAN值。
墩怎么读坡度是⽤以表⽰斜坡的斜度,常⽤于标记丘陵、屋顶和道路的斜坡坡度。这个数值往往是以三⾓函数的正切(tangent)的百分⽐数值来陈述,即“爬升⾼度⽐在⼀个⽔平⾯上的移动距离”.除了正切百分⽐,还会直接标⽰斜坡垂直提升的⾓度,甚⾄会使⽤正弦(sine)的百分⽐数值,即“爬升⾼度⽐在斜⾯上的实际(直线)移动距离”,这两个标⽰法更常被应⽤于表⽰坡度较⼩的斜坡(少于正切15%)。
坡度标⽰法的原则都能应⽤于地形测量学上,虽然使⽤以上任何⼀种的标⽰法都能带出同样的讯息,但为了避免搞乱不精通三⾓学的读者,正切百分⽐还是最常被应⽤于公共场所。在英国及⾹港,正切坡度则常见以⽐率来取代百分⽐标⽰,如1:12取代8.3%。
⼆、桥梁纵坡如何取值
⼆、桥梁纵坡如何取值
经常有设计师困惑于桥梁纵坡限值多少的问题,⼤多数⽐较困惑最⼤纵坡的取值。
1、《规范》桥梁纵坡要求略有不同,该如何理解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P41第 8.2.4条第1款“⼩桥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与《公路桥涵设计通⽤规范》P13第3.5.1条第1款“桥上纵坡不宜⼤于4%,桥头引道纵坡不宜⼤于5%;桥头两端引道的线形应与桥梁的线形相匹配”的描述是否表述不统⼀呢?⼩桥的纵坡该如何确定呢?还有,为什么公路要限制桥梁的纵坡,为什么不能完全与路基段同坡呢?专家回复:
1、《规范》为什么限制桥梁和桥头引道纵坡?
据追溯,我国《公路⼯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桥梁纵坡和桥头引道纵坡的限制性要求,主要从以下⼏个因素考虑提出:
1)桥梁结构与施⼯安全
位于较⼤纵坡或纵坡底部的桥梁,由于桥梁⾃⾝结构重⼒和车辆下坡时产⽣的冲击作⽤⼒,会对桥梁、墩台、伸缩缝等产⽣⼀定的单向冲击影响,特别是在桥梁⽀座未保持⽔平的状态下。⽽且,较⼤的纵坡会对桥梁施⼯和长期维养与健康也带来⼀定的难度或负⾯影响。
尽管上述问题或影响,在我国当前的设计和施⼯技术条件下,完全能够有效避免或解决,但综合论证认为,《规范》仍有必要适当限制桥梁纵坡不宜过⼤,特别是对于特⼤、⼤型和中型桥梁。
2)⼈车交通通⾏便利性
⾸先,从⼈、车交通上、下桥梁的便利性⾓度,《规范》建议“桥头引道的纵坡不宜⼤于5%”。其次,对于城镇混合交通繁忙的路段,考虑到⾏⼈、⾃⾏车桥梁通⾏时的便利性(有专题研究显⽰,⼤于3%以上的纵坡,⾏⼈和⾃⾏车等就会存在明显通⾏困难),《规范》要求“桥上和桥头引道纵坡均不得⼤于3%”。
3)积雪冰冻地区通⾏条件
对于存在积雪、冰冻现象的路段(或地区),由于桥梁结构多处于架空状态,桥⾯与两端的路基温度变化不同,桥⾯结冰现象早于路基,⽽桥⾯融冰⼜慢于路基。虽然,⽆论是公路路基,还是桥梁,都
不可能在路⾯(桥⾯)结冰的前提下,还能保障⾏车安全,但考虑到上述桥梁与路基的差异影响,《规范》建议结合项⽬实际情况和建设条件,“宜”适当减⼩桥上纵坡(但并未给出具体的纵坡限制数值)。
2、《路线规范》第8.2.4条条⽂拟定的思路
作为指导公路选线、定线的指导性⽂件,《路线规范》不仅给出各专业的具体指标,⽽且特别重视对路线设计⽅法和选线定线原则等的阐述。具体到第8.2.4条中,实际上,《路线规范》在这⾥⾸先强调(回答)的是“路服从桥”,还是“桥服从路”、宏观的路线设计原则。
因此,才有该条第1款“⼩桥处的纵坡应随路线纵坡设计”和第2款对于中桥及以上的桥梁则“......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其次,在明确设计原则之后,才给出了不同条件下具体纵坡的指标要求,即桥上纵坡和桥头纵坡等指标。
如果把《路线规范》第4.3.7的第2款、第5.0.2条等内容,与这⾥的第8.2.4条连贯起来理解时,就会相对清楚地把握到上述《路线规范》条⽂拟定的初衷和思路了。因为,到底“路桥隧,谁服从谁”对于⼀条公路设计⽽⾔,是关键性的原则问题,会影响到⼀条公路⽅案合理性和规模等很多⽅⾯。但对于其他专业规范(例如《桥梁规范》),可能并不会特别关注这⼀点。
3、两本《规范》对桥梁纵坡要求的差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