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线上大模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1~5题 22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皎洁、树影摇曳的美妙景象。
(3)《送东阳马生序》中,揭示了宋濂发奋苦学、不慕同舍生华丽衣饰的原因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A.为什么大家带上口罩都变好看了?原因是“完形心理”或者“空想性错视”造成的。B.人类的大脑非常智能,当看到无意义、不相关的事物,也会下意识规律感知为有关联的图像,脑补出完整的印象。C.也就是说,当你看到一个人只露出半张脸时,大脑会擅自补完视觉没捕捉到的脸部轮阔,并且朝着更理想的方向去添油加醋。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2)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印象(    )                    ②捕捉(    )
(3)文段A、B、C三句中有一句存在语病,请出来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错误句:           
修改意见: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个别不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人,一听说要隔离就气冲斗牛,认为这限制了他们的自由。
B.大海混混茫茫,北戴河东山和西山之上浓绿一片,真令人喜出望外。
C.语言的发展使得许多汉字、词语的古义和现代的意义大相径庭。
D.欣赏书画作品时,应感知整体美,在细节上吹毛求疵只会让我们丧失发现美的能力。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迁”在古代指官职的变化,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王昌龄即贬官到龙标。
B.古代常用特定的具体事物指代抽象概念,如“干戈”和“烽火”都代指战争,“汗青”代指史册,“须眉”代指女子。
C.“垂髫”指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泛指幼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D.古人在姓和名之外还取字与号,如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
5.2020年4月10日河北省印发《河北省餐饮业分餐制、公勺公筷服务规范》,旨在引导市民养成健康文明的餐饮习惯。请阅读下面图表,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分)
图一:你是否支持推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
表二:你认为推行分餐制有哪些难点?
(1)从上面的两个图表中,你分别获取了哪些信息?(2分)
答:                                                                     
                                                                             
(2)除推行分餐制和公勺公筷制外,我们还可以采取哪些方式来养成健康文明的餐饮习惯?请提出两点建议。(2分)
答:                                                                     
                                                                             
第二部分
(6~21题 48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6分)
雁门太守行                                  使至塞上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角声满天秋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黑云压城城欲摧”中“压”和“摧”两个动词,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
B.“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视觉角度描写战场的景象,从侧面表现出战争的惨烈。
C.“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表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D.《雁门太守行》是李贺创作的七言律诗,《使至塞上》是王维创作的五言律诗,这两首
均为边塞题材的诗。
7.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典故,请简要分析两位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处。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1题。(14分)
吾乡吴公和甫,讳存义。由翰林起家,官至吏部侍郎。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其督学浙江也,按临嘉兴时,海盐某生以非罪系狱,受刑甚酷。公廉知其诬,点名至生,问提调官:“某生何在?”提调官以系狱对,公叱曰:“秀才有罪,应详准学使褫革,今未详革而敢擅下于狱,是何例也!如某生不来,老夫当停试奏办。”提调大恐,亟
邑令出生于狱。比生至,发蓬面垢,形同重犯。公太息抚慰之曰:“汝发如此,种种皆老夫教令不行所至也。”提调、邑令相视忸怩,噤不敢语。及榜发,某生以优等食饩焉。
公生性俭约,官至卿贰,在京邸只蓄二仆,监学时倍之。到处严戒仆夫,毋许悉索供,除廉奉外,一切陋规丝毫不取。浙省学租岁数千金,悉捐于各郡创建育婴堂,所活不可胜数。今滇、浙两省,皆建公祠。浙祠滨于西湖,每届乡试,各郡士子,订期醵资,聚祀者千余人。非盛德感人之深,恶能若是哉!
(选自《里乘》,有改动)
                       
①吴公和甫:即吴和甫;公,是尊称。②讳:旧时不敢直称尊长的名字,叫讳。③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④督学:明清时朝廷派往各省督导教育行政及主持考试的专职官员,也称督学使。⑤按临:巡视。⑥提调官:明清科举考试中特设之官,掌管试场帘外一切事务。⑦详准学使:得到督学使的批准。⑧褫(chǐ)革:革除功名。⑨奏办:上奏
查办。⑩亟谕:赶快下令。⑪忸怩:羞愧。⑫食饩(xì):明清时经考试取得廪生资格的生员享受廪膳补贴。亦即成为廪生。⑬卿贰:二品官。⑭陋规:不好的惯例。旧时多指官吏索要贿赂。⑮学租:学田所收的地租。⑯醵(jù)资:筹集资金。⑰恶(wū):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公曰                      叱:               
(2)榜发                      及:               
(3)到处严仆夫                戒:               
(4)浙省学租数千金            岁:2020法定节假日时间表               
9.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①海盐某生非罪系狱        ②先帝不臣卑鄙(《出师表》)
B.①公廉知诬                ②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C.①公太息抚慰曰            ②具答(《桃花源记》)
D.①浙祠滨于西湖              ②相与步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悉捐于各郡创建育婴堂,所活不可胜数。
答:                                                                     
                                                                             
(2)非盛德感人之深,恶能若是哉!
答:                                                                     
                                                                             
11.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吴和甫受到士民爱戴的原因。(3分)
答: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2~14题。(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