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车票,方寸之间的变迁
作者:张 迪
来源:《中华魂》 2018年第9期
每逢年关,一张小小的车票牵动着千万人的心。从“彻夜排队”到“动动手指”,从拥挤的绿皮车到宽敞的“复兴号”,从普通列车的长途颠簸到高铁的风驰电掣,小小车票,方寸之间承载着无数游子对故土的乡愁,见证着中国时代的变迁。
火车票网上放票时间 第一代: 硬板票。上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使用,堪称“爷爷辈儿”
新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从上世纪50 年代至90 年代使用,“历史”最长,堪称“爷爷辈儿”。为了节约用纸,它的尺寸为57 毫米×25 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当时火车有快车、慢车之分,硬板票上也有体现。一道红杠“小队长”是快车,二道红杠“中队长”是特快,没有杠的自然就是慢车了。
硬板票虽然低效,但有一个好处是车票的发售相对透明。因为车站通常会公示每趟车的预留票额,所以只要来得早,排得够靠前,肯定能买到车票。
因为硬板票是大批量预制的,如果不标注座位,那上车就是随便坐。大多数时,车次、座位和发车时间是以另外一张小纸片的形式贴在了车票背面。
到了上世纪90 年代初,“纸板票”实现电子售票,票面日期和编号均由电动砸票机完成。硬板票印刷防伪技术较弱,上世纪90 年代末逐步被联网电子票取代。但直到2010 年,国内一些小的火车站仍在发售硬板票。
硬板票,绿皮车,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虽然“哐呲哐呲”的声音一去不复返,但是,只要能坐上火车,心就踏实,这种返乡和回家的亲切体验已深深印在无数人的心中。
第二代: 软纸票。恰是我国人口红利释放与城镇化进程最快的阶段
1996 年初,上海、北京等铁路局开始试点计算机软纸标准车票。试点期间,各个铁路局有着不同样式的车票。
1996 年末,当时的铁道部确立了软纸客票统一样式标准,正式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软纸车票。“软纸票”开始代替“纸板票”上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