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娃娃真幸福》教案
     
一、教学理念
本课围绕“幸福的歌”这一主题,通过唱、跳等形式感受作品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没引导学生学习,在节奏模仿---音高游戏---歌曲新授---巩固歌曲---自主学唱----歌舞感受这几个环节中完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主学,老师点化教的课堂模式,从而形成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愉快的情绪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改变演唱形式来感受音乐,在参与音乐的互动中,用演唱、肢体表演等手段,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愉快心情。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正确辨别四个“阿里里”的音高特点,并能通过表演让学生体验音乐氛围
三、教学分析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彝族歌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采用典型的彝族民歌音调和节奏写成,短小简洁,适合边歌边舞,在执教这课之前,我的想法就是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听、唱、体验、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因此我在课堂上积极的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身体各感官的参与活动,以及教师教态的亲切感,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让孩子们能更加喜欢,语气更加亲切,让孩子们更加放松。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四二拍,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运用,极富民族彩,生动地描绘出一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参与有趣的音乐活动,因此,我设计适当的聆听、模仿等亮点来吸引和引领学生,来激发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向往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歌曲四个“阿里里”的音高对比。
难点:体验、感受民族歌曲。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动作表演,动作模仿:请你跟我这样做,伴奏音乐《彝家娃娃真幸福》。
师: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步入我们快乐的音乐之旅,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活动活动吧!
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老师做出的各种动作。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欢快、活泼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快乐的音乐课堂。】
师:真整齐,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一遍!
设问:你觉得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聆听,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在聆听、模仿中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掌握动作要领,为歌曲拓展部分的表演做好铺垫。】
二、歌曲学习:
1、教师范唱,学生听辩四个“阿里里”的高低位置。
(1)师:看到同学们这么开心,我也想用我的歌声把我的快乐传递给大家,能用掌声鼓励鼓励我吗?不过我要请大家帮个忙,听一听,在我演唱的这一段音乐中,出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一共出现了几次?
以家人之名插曲
学生聆听,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聆听感受,引导学生先用手来摆出位置,然后用卡片摆出,既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灵敏的反应能力和动手能力,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聆听感受,音高游戏。
点四名同学用卡片在黑板上摆出音高位置。
【设计意图:实际操作,有利于形象思维的记忆。】
2、练唱“阿里里”。
(1)手势辅助,练唱“阿里里” 老师用手势指导。
(2)聆听钢琴,轻声演唱“阿里里”,学生感受高低。 
(3)启发学生演唱“阿里里”时像拍皮球的感觉:轻巧有弹性。
(4)启发学生面带微笑轻唱。
学生跟琴模唱。
【设计意图:老师手位的引导,表情的示范,更能吸引学生的模仿和专注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阿里里”是什么意思吗?
师:阿里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当地的人民在歌唱时表达自己高兴心情时用到的一个词语。
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在讨论中,去想象衬词的作用。】
4、欣赏图片、走进彝族。
观看视频、交流体验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展示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图片并播放学生较熟悉的歌曲导入新歌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今天就然给我们一起学习《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好听的彝族歌曲。
设问:请同学们观察歌词,彝家娃娃在穿着上喜欢戴什么?穿什么?
师:他们喜欢银项链、喜欢穿白衣白帽。
出示歌单,聆听并板书课题,并用轻快有节奏的声音诵读课题。
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观察歌单聆听,更加直观。】
5、跟琴“la”音模唱第一段旋律。
老师指导“la”音的嘴型。
【设计意图:模唱为歌曲的音准打下基础。】
6、跟随钢琴,填词演唱第一段歌词。
7、配伴奏视唱四个乐句,设问:在歌曲的最后一句,出现了一个“f”标记,它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表现?
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正是因为有了“f”这个标记,所以我们的歌声才更好听,你们听老师唱,想一想,老师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处理?
老师声情并茂地演唱,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老师的唱激励学生的情绪,高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更加投入地学。】
7、歌曲演唱处理,模仿演唱,师:同学们说的很好,歌曲的前三句轻快、活泼、有弹性,在最后一句因为出示了力度标记“f”,所以要加强力度来演唱。
 
练唱第一段。
【设计意图:乐理知识的渗透自然、形象,不做直接的拿出,学生反而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自主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1、聆听歌曲第二段,设问:彝家娃娃打扮这么漂亮,他们要去干什么呢?
2、小组合作练习,自主学习第二段,要求:
(1)出难点即不容易唱好的乐句;
(2)试着按照第一段的歌曲处理,完成第二段的演唱处理;
学生聆听、讨论、
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演唱,它有助于养成学生共同参与的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
3、跟随伴奏音乐试着演唱第二段歌词。
4、完整配伴奏音乐演唱全曲。
5、情感、表情处理,设问:这么好听的歌曲,你觉得心情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心情和表情来演唱呢?
引导学生聆听前奏后的进入和间奏后的进入,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情感和表情的处理,让学生更加完整的理解歌曲和表现歌曲。】
6、歌曲巩固:男女对歌、师生对歌。师:在彝族,男女老少都很喜欢唱歌,而且他们有一个非常棒的游戏就是“对歌”,让我们也来试着完成一次对歌的游戏吧!
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单乐句的对歌游戏,
第二次展示的时候,老师加入,进行师生对歌。
【设计意图: 老师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有效的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感受彝族风土人情。
1、欣赏彝族火把节的图片,介绍:美妙的歌声、多彩的彝族,还有它富有特的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节日期间,人们点燃火把,在广场上活动,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等等,这些活动代表着彝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2、体验火把节,邀请学生一起围成圆圈,载歌载舞。
学生自然的围成圆圈,随着音乐载歌载舞。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彝族火把节场面,让学生了解彝族风情,同时这种场面创设了体验歌曲的氛围。】
五、课堂小结:
1、自由发言,小结课堂学习内容、收获并做评价。
学生讨论、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自己参与点评,体现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
2、作业: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歌曲唱给家人听,把我们的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设计意图:把学会的歌曲表演给家人看,让音乐伴随学生的生活,给生活、家庭带来快乐。】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