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区2020—2021学年度下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
A卷(10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沙砾(lì) 踪迹(zōng) 挑拨离间(jiàn)
B.堕落(duò) 绚丽(xuàn) 不知所措(cuò)
C.骤然(zhòu) 翡翠(fěi) 霓裳羽衣(ní)
D.行辈(háng) 羁绊(pàn) 瞬息万变(shùn)
2.下列语句书写正确的是( )
A.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长满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漠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B.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心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是不在意识领域里的。
C.生活中,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争锋相对。
D.立春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熔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是( )
A.人类在追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应目空一切,而应努力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B.今年端晚会的绝美水下舞蹈《祈》,惊艳演绎水下飞天,令全国观众叹为观止。
D.为保障糖酒会期间市民出行顺利,成都实行的交通管制措施使拥堵状况戛然而止。
4.下列没有语病的是( )
A.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追梦圆梦。
B.三星堆遗址五号坑中新出土的巨型黄金面具,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C.“不停站高铁”能否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关键在于它能够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D.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之所以能痊愈,是因为自身免疫系统对病毒发起攻击导致的。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
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
A.伐竹取道 砍倒
B.水尤清冽 凉
C.蒙络摇缀 缠绕
D.请循其本 仿效
6.下列语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全石以为底 不必为己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C.子之不知鱼之乐 渔人甚异之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中峨冠而多髯者
7.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 )
A.潭中的鱼可以(用)一百多条(来计算),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向下(照在)清澈(的水面),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B.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徒劳地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向下(照在)清澈的(水面),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C.潭中的鱼可以(用)一百多条(来计算),都好像在徒劳地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D.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8.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两文皆有写鱼,作用不同。甲文以生动活泼的游鱼衬托水的清澈,乙文由出游从容的鲦
鱼引出机智巧妙的论辩。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鱼的悠然自得抒发作者内心的欢快,乙文借“鱼之乐”表达作者对禁锢自由的尖锐批判。
C.两文叙述生动,角度各异。甲文叙写发现和欣赏小石潭的经过,以景物描写为主;乙文记述了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以人物对话为主。
D.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甲文中“参差披拂”“怡然自得”等词,准确生动;乙文“子非鱼”“我非子”等,近似绕口令,极具趣味。
三、默写(6分)
9.默写古诗句。(6分)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1)补写诗句。(任选两句作答,若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2分)
①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③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2)请写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首联、颔联,或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前四句。(4分)
四、阅读理解(10分)
漫话桃
①桃在英文中叫“peach”,这个发音似乎暗示着桃核波斯有着某种联系。于是一些西方学者根据语言学推理,认为桃是起源于波斯,并从波斯传播到欧洲去的。这一观点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其实不然,桃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水果,中国才是桃的故乡。
②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桃的记载时间远远早于波斯。《诗经·魏风》中,“园有桃,其实之肴”的诗句,表明在当时的魏国,桃已是人工栽培的果树。另外,《卫风》中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等诗句,均表明当时中原地区的人们已经把桃当作人际往来的重要礼品。在后来的《礼记》中,桃甚至被列为祭祀神仙的
五果之一。
③近古学家在河南郑州青铜时代遗址中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野生核桃。人们还在河北商代遗址中发掘出外形完整的两枚栽培桃的桃核。这些出土文物再次印证了典籍记载,确证了中国是桃的起源地。
④公元前二世纪,桃沿“丝绸之路”从甘肃、新疆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到波斯,再从那里引种到希腊、罗马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尔后渐次传入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桃又随欧洲移民进入美洲。大约公元一世纪时,桃又被中国西部游牧族的商人带到了印度。如今桃树遍布世界各地,光品种有就3000多余。
⑤在泱泱历史长河中,桃被赋予了不同的 象征意义,最后汇聚成深厚独特的中国“桃文化”。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与理想世界。人们用“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形容爱情的美好,用“桃花源”来描述理解的大同社会。文人墨客们对它无不心生爱慕,据统计,仅《全唐诗》中与“桃”相关的诗就达1324首,位柳、竹、松、荷之后,列第五位。民间百姓喜欢用桃木来驱邪求吉。古时过春节,家家户户都有挂桃符来趋吉避凶的习俗;道家用于镇鬼辟邪的桃木剑一直流传至今。桃果还包含着长寿、健康的祝福。传说,主宰人间寿算的南极仙翁
掌上捧着的就是一颗硕大的仙桃。
⑥从古到今,中国人从种桃、咏桃到崇拜桃,不断将桃的风姿品质深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凝结成根深蒂固的桃情结,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骄傲地说一声:中国,就是桃的故乡。
10.文章围绕“桃”介绍了哪三部分内容?概括作答。(3分)
11.第三段画线处的两个例子,可否删去一个?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4分)
12.文章题目是“漫话桃”,却没有介绍桃的种类、营养价值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3分)
五、作文(60分)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说自己是讲故事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故事。发黄的相片里有父母的爱情故事,QQ空间里有你的成长故事,甚至一棵树、一只鸟、一片土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故事给人不同的感受,故事的别名叫生活。
请以“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4分)
___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①。
【注】①徂:消逝,流逝
1.下面哪个选项更适合填入题目空缺处?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2分)
A.长 B.良 C.倦
2.本诗与《石壕吏》都是杜甫名作,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2分)
二、文言文阅读。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②。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密引禁中图事,转除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③,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时人义之。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
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诗骚:《诗经》和《离骚》 ②侔móu:相匹敌 ③窜逐:贬官放逐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2分)
A.即罹窜逐 遭遇,遭受
B.禹锡终易连州 改授
C.时人义之 同“议”,议论
D.以男女质钱 抵押
4.翻译文中画线句。(6分)
(1)
(2)
5.本文和《小石潭记》共同表现出柳宗元怎样的际遇?本文中他还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作答。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三条《傅雷家书》的书籍推荐语,哪一条不符合该书内容及特点?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写出理由。(2分)
A.呕心沥血助成长,苦心孤诣表爱心。
B.以信为介情牵一线,以己为例悉心指导。
C.一部最好的哲学启蒙读物,一部充满爱的教子篇。
7.文学世界,万物有灵。请从下列文章的植物任选一项,结合阅读体验简说其与保尔·柯察金的相似之处。(2分)
A.《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 B.《爱莲说》中的莲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随性的成都
李大伟
①成都是座大茶馆。成都人的嘴,好像长在茶壶边,属于茶馆,整天寄存在那里。可以说,成都人把“爱茶主义”表现为“爱茶馆主义”。
②在成都,走不到三五步,便会闪出一间茶馆来,而且差不多都座无虚席。这些茶馆,随意地分布在大街小巷。或是当街铺面,或是巷中陋舍,或是河畔凉棚,或是树间空地。三五张方桌,十数把竹椅,于路边、河堤、篱旁、树下,随地一摆,就成了市井小民的一方乐土。上海,是一茶一坐客;成都,是一座一茶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