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
DONGNAN CHUANBO ■推荐一文化传播
増强客家文化传播影响力路径探析—以龙岩电视台《客家风》栏目为例
胡志文
(龙岩电视台福建龙岩364000 )
本文网S扳
摘要:在当今短视频、微视频、抖音流行的新媒体时代和“泛娱乐化”大潮中,有些 电视节目内容肤浅、缺乏文化自信。市级电视台作为一个市的电视宣传前沿阵地,承担了舆
论导向、党委政府喉舌、文化娱乐、经济建设传播等许多功能作用。在众多的栏目中创立一
档既有丰厚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地方特,传承升华地域文化,为地方文化保护呐喊助
蔡依林绯闻男友成、弘扬传承的品牌节目,这将使其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客家文化 传播手段 传播价值 传播效果
龙岩是客家人公认的客家民系形成的中心区域和重要 祖籍地。作为客家祖地,龙岩的客家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 。美丽的传说、神秘的习俗、奇异的风情,在这块厚重的土 地上千年传承、生生不息。《客家风》是龙岩电视台新闻综合 频道的一档以弘扬客家精神,传承客家文明、客家元素为主 要报道内容的综合性栏目,节目覆盖龙岩市四县_市两区和 漳州、泉州以及江西赣州、广东梅州的部分县市,总覆盖人 □达400万。栏目自2010年正式开办以来,已经播出了 1500 余期、总长15000分钟的节目。由于节目内容丰富,客家元素 突出,《客家风〉栏目一经播出,就深受客家人的喜爱,成了 客家祖地推广客家文化的一扇主要窗口。
一、《客家风》栏目的特性与现状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 总和,包括客家方言、客家民俗、客家山歌、客家民居、客家 艺术、客家人物、客家山水、客家诗文、客家历史、客家饮食、海内外客家分布等多方面。m客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_部分。〈客家风〉是一档用客家语播音的客家文化类栏目,填补了闽西客家文化在电视传播中的空白,打开了地方传统 文化对外传播的窗□。栏目开设之初,与台中市客家公共事 务协会、台湾龙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定节目合作协议,花大量人力物力共同拍摄闽西客家风情系列片《客家歌舞祖地 行〉和《客从何处来〉。以台湾背包客来大陆寻访客家源头为 缘由,以客家母亲河‘‘汀江”为主线,以长汀、上杭、武平、永 定、连城5个客家县的民俗风情、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名胜 古迹、宗教信仰为每集主题,讲述客家先民沿着汀江繁衍生 息的故事,从而
集中反映客家人在汀州拓荒、开辟汉族客家 民系的艰苦过程,充分体现客家人一贯传承的吃苦耐劳,勤 劳勇敢、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和可贵品质,集中展示客家祖 地的新风新貌,唤起台湾客家人对闽西客家祖地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认同感。节目先后在龙岩电视台(客家风>栏目及 台湾多家媒体播出,引起巨大反响。之后还陆续拍摄了〈土 楼探秘〉、《客家族谱演义>、<;客韵》、(美食美客》等专题 片纪录片。
二、客家文化在电视媒体中的传播特点与功效
客家文化是栏目的精神实质。在全球化视野之下,大陆 各大卫视为提高收视率,引进各种真人秀娱乐节目,世界不 同文化混杂其中,本土文化多大程度上能被国人接受,唤起 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再认知,以此形成节目与受众更深层次沟 通,是节目传播的价值所在。电视节目只有丰富和突出中国 优秀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思维作为节目传播的核心要
抗日片2〇21年第2期(总第198期)系南#
素,才能在根本上提升节目内涵,提高节目收视率和观众的
文化素养。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以传统文化为根本传播目的的
栏目才能形成中国特,才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
窗口。
由于运用了声、光、电技术,电视较广播与纸媒有着无可
替代的优势,从传播主体看,客家文化是客家先民千百年生
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美德,通过电视、媒体进行
传播。从传播对象看,客家文化是一种能让观众容易接受并
认同的读品,有较强的传承和激励功效。
三、 客家文化在电视传播中遇到的困境及原因
(一)公益广告用语
节目受众日趋老龄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 不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特别是欧美大片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冲击愈来愈严重,使一部分年轻的观众流失;传统
文牧野
媒体是"你播我看'’的单向传播形式,没有自主选择权,媒体
播什么观众只能看什么;缺乏互动性,观众对节目的感受无
法及时传递到播出方;移动客户端的便捷性,也慢慢吸引走
年轻观众的眼球。如何抓住年轻人的眼球,提高他们对客家
文化节目的了解、观看兴趣,并能参与其中,是当下节目生产
制造者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
采编团队人员、经费不稳定。由于部分编导对客 家语言、客家文化了解不够深入透彻,做出来的节目有时候
比较肤浅、流于形式,缺乏深度,难以抓住受众的收看欲望
市级传统电视媒体属于在夹缝中生存的典型代表,财政经
费支持力度小,广告效益低,经费不足造成部分节目拍摄成
本缩小、制作周期缩短,从而降低了节目质量,影响收看效
果。
(三)
节目缺乏走出去、请进来的良性交流。客家文化 带有较为浓厚的地域特,尤其表现在语言方面,各地的差
异性很大,在龙岩永定、上杭、长汀、武平等几个区县可无障
碍沟通,到了梅州、赣州与当地客家话沟通则有些障碍,所
以,方言电视节目在外地区传播时往往会有'‘水土不服"的现
象。地方语言节目难“走出去”,自然也不好"请进来”。
四、 全媒体时代如何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播效果上新台阶
2017年1月23日,文化部同意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
态保护实验区。该实验区范围包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上
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宁化县、清流县、明
溪县。文化部要求福建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制定客家文化
(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推
进闽西地区客家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水平,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当地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龙岩电视台也借助客家文
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的契机,大力推动客家文化
的传播效果上一个新台阶。
(_)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客家文化传播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
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
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邓家佳男友
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 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客家文化是 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推动客家文化传播上一 个台阶、走上新高度。《客家风〉栏目创办宗旨是传播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 神。从功能定位上来讲,这不是一档盈利性节目,而是以社 会效益为主要目的,开办近十年来取得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 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同时也让更多人学习、使用客 家话,了解认同客家文化。为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展示客家 各地乡音的独特魅力,唤起海内外客家人的乡音意识,提升 客家文化影响力,积极推进我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 打响我市"海峡客家"文化品牌,2019年12月我们栏目组在 市文旅局的指导下举办了一场客家语比赛,比赛用客家话展 示表
演客家民谣、客家故事、客家风俗,本市和来自台湾地区 六位选手共同参与。其中《乡音不能改)、《月光光秀才郎>、 〈三斤狗与三伯公》都是客家文化的经典。比赛节目通过剪 辑后在栏目和有关媒体中播出,反响热烈。在我们客家语节 目的带动影响下,长汀实验小学开设了每周_次的客家话课 程,让客家语言走进课堂。武平县不定期举办“讲古啦”客家 话比赛,以此促进客家语言、文化传播。(二)深入挖掘史实,提升客家语节目的水平文化类节目不同于一般新闻性报道,它除了具备一定的 新闻性、故事性外,真实性、传承性更是其根和源。需要深入 挖掘内容的根脉,才能实现与受众之间的‘‘深度交流”,产生 共鸣、得到受众的认可,乃至学习、借鉴。深度报道致力于对 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广泛跟踪、深入剖析。 它也适用文化类型节目。近年来,我们研究策划拍摄一批有 深度的节目,30集反映宗亲血脉相连,姓氏血缘徽记的专题 片一〈客家族谱演义>,族谱是宗亲血脉相连的传承图,千百 年来,不断迁徙并开枝散叶的客家民系,靠族谱寻根问祖,以 族谱维系团结,用族谱光前裕后。策划组认为拍摄这个题材 特别有意义,该片以“族谱”为着力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客家 姓氏,以一个姓氏为一集,用专题片的形式深入采访每个客 家姓氏迁移足迹,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用真实的故事和生动 的采访去印证包括许许多多海外同胞在内的客家乡亲同根同 祖的事实。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 <;客家 族谱演义》李姓篇中,《阿哥出门往南洋》这首山歌讲述客家 人发挥敢拼敢闯的开拓精神,下海出南洋(东南亚)谋生,留 守家里照顾家人的妻子对丈夫殷切期盼和无限思念之情。长汀古称汀州府,自唐朝到清末1200多年来,始终是闽 西客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保留至今的店头古街见证了 这座美丽小城的辉煌,在52集纪录片(客从何处来》
之千年 古城里讲述在店头古街仅存的一家画像馆,历经100多年, 从清朝到民国再到新世纪,店里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画像记录 着时代的变迁和客家人勤劳朴实、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店 里至今仍然有一位老人还在坚持着他50余年的画师生涯, 半个世纪的坚守印证了这位老人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客家建筑> 系列专题,采用短片+访谈形式,详细介绍系态#播舰!年第2期(总第丨98期)
紧盯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DONGNAN CHUANBO ■推荐一文化传播
客家土楼、围屋、廊桥、楼阁、古祠、书院、古街,短片节目从 不同角度介绍客家建筑的特,在演播厅访谈时请来了闽、台两地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其中〈土楼探秘》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了永定客家土楼历史渊源、兴建原因、经费来源、生活习俗等等。其中讲到最大的土楼时有这样的_个故事:_天两个女子同时到别人家串门聊天,彼此都夸自己住的土 楼最大,等到双方都说出楼名后才知道两人同住在一座土楼 里,只不过一个住楼东,一个住楼西。一位是待出嫁的姑娘,一位是刚娶进门的媳妇。这个土楼就是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 “土楼王"承启楼,直径六十多米,有房屋三百多间,最多时 入住八十余户六百多人。
(三) 讲好客家故事,营造节目的温度
拍摄一批有温度、接地气,具备人文气质的节目。当下 许多地方,由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传统的民俗节B不知不 觉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消费旅游节B,其千百年形成的文化底 蕴在人们心目中已经慢慢淡
化。客家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 化的一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把传统民俗节日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并发挥积 极作用。使它真正成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加强 两岸文化交流,2017年夏天,我们邀请台湾客家青少年学生 与大陆学生重走客家先民的迁徙足迹,了解客家风土人情和 大陆发展现况。拍摄了一期新闻专题<;相约在夏天>,片中以 台湾戏曲学院张育珊、台中教育大学张育婷两位亲妹为主 线,在上杭张氏家庙寻根,参观土楼王子—
—振成楼,学习 提线木偶、十番音乐,与客家艺人互动。两岸客家青少年学 生短短九天的相处,一路上他们互相学习、照顾,从开始的 彼此陌生,到逐渐融合,直至在最后一场晚会活动中相拥而 泣,难分难舍。虽然相隔海峡两岸,但是他们共同拥有着“客 家"这一独特基因。
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舂节,我们举办两岸三地客家 青少年土楼过大年活动,邀请台湾、香港地区的客家青少年 回到土楼过年,通过参加客家人写春联、做灯笼、读家训、贴 舂联、蒸年糕、舞龙等民俗活动,激发他们的文化认同感。2019年,香港发生修例风波,乱局背后有外部势力操纵、策 划、组织的黑手,更深层面看是乱港分子的中华传统文化教 育缺失,今年的"中华好家风土楼过大年”活动中,香港学 生戴康洋与父母_起参加活动,戴康洋母亲李女士告诉记 者,她从小在永定长大,之后到香港工作、定居。这些年来,她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希望能带孩子回到家乡走走看看。从 小就受到客家家风熏陶的她认为,让孩子多了解家风家训对 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好的家风家教,是祖辈先 贤留给后代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把世代积累的真知感 悟记录下来,并传授给后辈,既
是对后辈的希望和鞭策,也 是中华民族优良民族之风的体现。这场令人难忘的活动结束 后,戴康洋表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回香港后要牢记 客家家训,做_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 依托媒体融合,打造节目传播热度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逐渐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市场。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困境,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成为 传播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新旧媒体的互动势在必行,相对 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上有十足的优势,还有传播的无限化、无线化、沟通的互动性、需求的个性化、时间上的即时性,这些是新媒体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快速发展 的原因,这些原因真正满足了当今观众的收看习惯,所以新 媒体自出世以来就备受青睐。121龙岩电视台下属网站—显微镜下的大明更新时间
—红 土地视频网成立不久,《客家风〉的节目就借助这个网络平台 播出,近年来,随着、抖音平台的建立,更是拓宽 了播出渠道,增强了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学习及其传播热度。传统媒体牵手新媒体,二者将结合达到优势互补,传统媒体 学习借鉴、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新媒体吸取 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强强联手,必然发挥出巨大的媒体传 播效应。〈客家族谱演义〉在台湾及海外的网络媒体播出,目前每年都有一万余人来上杭客家族谱馆寻根,台湾联合大学 副校长刘凤锦在台湾生活了大半辈子,只知道祖籍是从大陆 迁徙到台湾苗栗定居,2016年在台湾媒体看见〈客家族谱演 义〉之刘姓播出,恰好同年参加在福建省上杭县举办的"第 八届海峡论坛•海峡客家上杭
族谱文化节",通过族谱的详 细记录,他寻到了自己先祖是从上杭一路南迁到台湾的。他感慨颇多:来上杭寻根问祖,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血缘脉络,其实我们两岸都是同根同源,语言、风俗、文化各方面统 统都是一样,所以通过族谱的记载,更加证明我们两岸是一 家的。之后,刘凤锦只要有机会到龙岩学术交流,都会帮助台湾客家乡亲寻根溯源。
把闽西客家文化精品节目再制作包装,通过台湾文化传 播公司,在北桃园、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威达云端电 讯股份有限公司等地媒体播出,获得极大反响,唤起台湾客 家人对闽西客家祖地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认同感。
2016年开始每年暑假举办 <;重走迁徙路共话两岸情》活动,邀请台湾首来族(第一次来大陆)的客家青年学生与龙 岩学院、闽西大学学生_起参加。为扩大传播力,我们要求 每位成员自制短视频进行参评和在自媒体中播出,台湾团员 还与亲友进行直播互动,同时还邀请中新社,央广网,海博 T V以及台湾的媒体参加。
为拓展向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传播的途径,提升中华 文化软实力,今年计划实施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在国家广 电总局的支持和指导下,与东南亚国家相关媒体合作,举办 "东南亚客家文化电视展播月",把近年拍摄的客家文化相关节目在东南亚国家有影响力的媒体、社团中广为传播。
⑴专家学者聚广州研讨中国客家文化内容数字化发展[EB/ OL].中国新闻网,2018—3-24.
[2]邓建勋.试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生存策略的几点意 见[I】.东南传播,2014(9) : 60.
【责任编辑:许启东】2021年第2期(总第198期)系务係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