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02期又化传播与审美
----以《乘见破浪的趔》为例
马辰睿
(郑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随着生产和运作机制的不断成熟,网络综艺的内容特点与生成逻辑日益凸显并逐渐与社会现实接轨,其不仅是泛娱乐化时代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渠道,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以《乘风破浪的》为代表的网络综艺在传达自身节目价值观的同时,也通过多元的女性形象呈现,丰富女 性媒介形象,有助于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关键词:网络综艺;女性;形象建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2-012卜03
随着新技术与平台的赋能及受众需求的日益增长,网络综艺迅速发展,2014年被视为网络综艺元年。从
《脱口秀大会》到《这就是街舞》,再到《朋友请听好》……网络综艺不断掀起网络风潮,吸引了大量资本介 入和受众关注,展现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潜力,晋 升为网民“新宠”。网络综艺,特别是影响较大的头部节 目、“综N代”节目己经成为塑造网站风格的独特标识。据统计,2019年网络综艺节目数量有所缩减,但是其选 题结构和呈现形式等不断优化,网络综艺以更加开阔 的视野、更加积极的姿态关注火热现实,既增加了“烟 火气”,也在纪实的基础上融入了分析思考,引发观众 共鸣反思,发挥了一定的正向引导作用。®作为一种新 兴的娱乐方式,网络综艺为受众提供了压力疏解和情 感转移的出口,同时,网络综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凭 借其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仅影响到受众对特定 人和事物的认识和感知,甚至影响到受众的日常生 活和行为,为其提供价值和行为参考体系。
一、网络综艺的生成逻辑
(一) 平台优势:依托视频网站,凝聚多方资源
据相关数据显示,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 V 四家网站独播的网络综艺占全网八成。®不同于传统 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模式,视频网站不仅能够 提供网络综艺制作以资金支持和人才支撑,更重要的 是给予制作团队灵活、多元的创作环境,这是网络综艺 节目能够突破以往的电视综艺节目结构、打造自身创 作思路和逻辑、塑造独特风格的重要原因。视频网站本 身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而生成的传播渠道,为网络 综艺节目的传播和营销提供便捷;同时通过与传统电 视台合作,相关网站为网
络综艺提供了更精良和高品 质的制作团队和资源;另外,广告商的资金加持也为网 络综艺注入“强心剂”。依托自身优势,借助其他平台资 源,网络综艺在满足受众需求之时,也逐渐摆脱粗制滥 造的原始状态,在形式创新和内容生产等方面日益表 现出自身的专业性和规范化。
(二) 内容多元:关注现实生活,提供情感补偿
随着网络综艺自身的发展和迭代,当下网络综艺题材广泛、内容多元,不断通过优化选题结构和呈现形式关注现实生活。《女儿们的恋爱》通过真人秀观察 的形式,呈现和探讨日常生活中代际关系和情感关系;《我和我的祖国》通过征集普通人制作的创意短片,展 现了新中国七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乐队的夏天》则 在满足青年受众的兴趣和偏好的同时,也将乐队文化 推进大众视野。
与传统电视综艺节目不同,网络综艺弱化了对明 星的凸显和追捧,而转向“让明星变得普通”,摔倒、争 吵、压力、受骗、失败等真实生活的呈现既让明星“接 地气”,也拉近了其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网络综艺 打造了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达到但渴望的生活状 态,使得受众通过观看网络综艺中的情景化表达,增强 代入感,到理想生活的“出口 ”,不知不觉中为受众提 供了情感补偿。
(三)核心用户明确:以网络原生民为目标受众
网络综艺面向的受众与传统综艺的主流受众有 着明显的区别,前者用户主要为网络原住民,即伴随
互联 网发展起来的年轻受众,其在观看习惯、审美偏好和需求 等方面与传统受众截然不同。针对网络原生民的独特性,网络综艺往往从受众出发,基于受众兴趣和需求进行内 容创作,更好地体现了用户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比如关注 街舞文化的《这就是街舞》、从受欢迎的密室逃脱游戏衍 生而来的《密室大逃脱》、重视年轻人个性和思想的《奇葩 说》等都是制作团队从受众需求出发制作节目的代表。此 外,一些属于特定体的小众文化也逐渐通过网络综艺 得以呈现,譬如《约吧!大明星》将动漫元素结合其中,具 有明显的二次元属性;《吐槽大会》接轨当下青年丧文化,呈现出年轻人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态度……网络综艺通 过满足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和爱好,吸引了大量年轻的受 众,也成为年轻人展现自我的重要渠道。
除了用户思维,网络综艺也从整体上呈现出较强的 互联网思维,通过弹幕、点赞、购买等方式实现综艺、嘉 宾、网友三者之间的交互需求,增强了用户的归属感和 黏度。比如《乘风破浪的》通过读网友对女嘉宾的评 价,展现女性对待外界审视的态度;《朋友请听好》则通
作者简介:马辰睿,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社会。
121
过阅读来信,帮助粉丝解决困惑;《盖世英雄》通过引入 V R技术等,加强了用户的代入感,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
二、网络综艺中的女性形象
《乘风破浪的》是由芒果TV推出的女团成长综 艺节目,该节目召集30位30岁以上的女性,通过训练和 考核进行成团挑战。该节目因自身话题性与价值观爆红 网络,自播出以来便备受关注并引起大量讨论,频繁霸 占微博热搜。节目旨在通过展示30位女性的真实状态以 及人生态度,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呈现多维度、多角度的女性形象,因此吸引了大批女性受众的关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对女性形象的呈现对于我们 观照当下网络综艺中的女性画像具有重要意义。
(一) 超越自我,打破束缚
受以往认知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对女性的感 知定势和刻板印象,认为女性应承担更多的家庭事务,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往往会将自身的社会角让位 给家庭角,家庭的圆满和谐成为衡量女性幸福与否 的重要标准。《乘风破浪的》则呈现出更多元和多 维度的女性形象,节目中30位女性的家庭情感状况不 同,但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面对事业低 迷、流量流失、他人误解等现实问题,节目中的女性更 多地表现出直面他人和社会对自我的质疑和批评,展 现出乐于突破、尝试挑战和超越自我的特点。
吴昕、蓝盈莹、黄龄三人分别在歌曲中加入根据自 身切身体验创作的说唱词,直面自身面临的困境与争 议,进而传达出不惧质疑的人生态度;黄圣依、伊能静、张萌则将自己戏称为“小作精”,乐观接受
网友们对其 “做作”的评价,用“做作”的态度认真训练,为原本负面 的评价赋予了正面含义。
(二) 坚持自律,提升业务能力
在传统社会认知中,女性自身的价值并不是通过 自身能力体现,而是通过对其家庭角的扮演进行评 价。在《乘风破浪的》中,30位女性则更多地呈现出 对自身能力的关注,从训练室里的不断练习和表演复 盘到舞台上的精彩呈现,30位女性通过坚持不断提升 自身业务水平,实现自身价值。
在节目中,为了呈现更多的舞台效果”常常 训练至深夜,面对体力不支等问题也从不轻言放弃。节 目播出后,演员蓝盈莹因其越挫越勇、训练勤奋、对自 己要求严格的特点频频登上热搜,有关“蓝盈莹有野心 不可耻”“蓝盈莹说自己是硬邦邦的人”等话题引发激 烈的讨论,不断呈现出更立体的女性形象;张雨绮拿到 “X”牌后不断表示“我们就是有无限可能”,削弱女性柔 弱、需要被保护的刻板形象,而转向对女性自身努力和 自律的阐释,彰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 注重情感连接,关注内在丰富
《乘风破浪的》格外注重女性间的情感连接与 互动。作为情感丰富的个体,当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时,参与嘉宾一反受众对竞争和冲突的期待,更多地呈现出 彼此的合作、团结与互助,展现出女性间丰富的情感互 动。在节目中,个人的晋级建立在团体安全的基础上,个人表演更多的是团体节目呈
现的辅助,个人生活也不可 避免地与他人生活交织在一起,通过磨合、训练、交流搭 建出情感纽带,促进了团体成员之间的共同付出和互相 成就。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展现出女性丰富的内心世 界以及对于情感连接的重视和渴望,在比赛的氛围中增 加了每一个个体的情感表达以及整个团队的情感互动。
三、网络综艺中女性形象的呈现策略
(一) 立意明确:强调主体意识和独立人格
目前,国内大部分综艺以明星参与和互动游戏为主要内容,专门以女性体为题材的综艺节目数量较 少。为数不多的女性综艺节目仍强调女性在两性关系、亲子关系中的社会角扮演,如《妈妈是超人》《妻子的 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而且此类节目多采用男性 视角进行观察和解读,反而强化了男性话语权,削弱了 女性自身对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诠释。《乘风破浪的 》未播先火,主要是因为其旨在通过呈现不同女性在 实现梦想、解决现实困境和平衡选择的过程中,到实 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呈现当下女性体自身的生 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节目摆脱了传统女团选秀的模 式,弱化比赛的竞争感,但通过展现不同的人生经 历、行业地位和生活习惯等,彰显30位女性的个人风格 和魅力,重新定义女性的价值。节目始终关注自我定位,尝试唤醒当下中国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主体人格。
(二) 文案细腻:增加背景互动和受众感知
文案在突出节目立意、加强节目互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卫视向来重视综艺节目的文案写作 和编排,湖南卫视御用文案吴梦知担任此次《乘风破浪 的》的节目制作人,可见其对节目文案的精细化要 求和考量。节目以“三十而励,是时间的洗炼,时代的铿 锵;三十而立,我们从每一寓言里辨认自己也认识他人 的内心、他人的真理……努力与翻越、不馁与坚信,肆 忘笑泪,青春归位。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直挂云帆,乘 风破浪”开头,通过细腻的语言风格、多重排比的形式, 在优美的语句中,蕴含节目深层的价值态度和立意,在 节目一开始唤醒与受众的情感连接,奠定节目总体基 调,为后期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呈现做了铺垫。
(三) 方式多元:通过展现多维角度和个体价值
《乘风破浪的》的衍生节目《定义》通过与15位女艺人深度对话,以女性的视角,从不同维度展现了 当代中国30岁以上女人的“她力量”。主持人刘烨以大 众关注的公共视角为出发点,搭配易立竞犀利、细腻的 女性访谈视角,呈现不同的“30+”女性在面对情感、事 业、自身以及他人时所做出的不同人生选择。
目前网络综艺大多通过“台前行为”展现人物形 象,但是由于受到镜头、剪辑等影响,往往呈现出的是 特定的“人设”,而且往往不能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 动和价值态度。《乘风破浪的》将以舞台表
现为主 的节目形式与个人访谈相结合,更细腻、更多维度地呈 现出不同“”的真实状况,实现对节目资源的再开 发。在选秀节目中,该综艺节目更多地呈现出女性作为 一个体的多元价值,但在访谈中则更(下转第124页)
122
一宏伟蓝图当作良心工程层层把关、逐级负责,尤其当 前处于国际环境的疫情防控之下,众文化建设更联系 到众健康生活,通过文化建设带动更多众参与文化 健身、强健体魄,巩固好众文化建设的众基础[4]。
三、 众文化发展路径
(一)政府参与文化发展与保护
政府职能部门除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充分协调调 度好加快用于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场地建设,还可以发 挥自身的人才优势,组织培养各级管理干部和基层管理 人员,认真履行践行党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惠民 政策,积极宣传引导,组织众开展好文化创建活动。通 过制定法律化的规章制度,对有益于众健康利益的活 动进行保护扶持,同时,对于一些利用体性活动之便 开展的乡村恶俗文化、赌博活动,以及传销活动等也要 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坚决予以打击,重塑众文化的健 康干净环
境,为众文化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 护。文化馆是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鼓励下,存在的文 化公共组织机构,具有资源整合、合理调配的政府权力,因此,在文化的宣传调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此外,文化馆旨在面向众、服务基层,目的在于帮 助广大众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建设,通过丰富 多彩的文化形式,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从而使得众 在文化的熏陶感染下,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思想意识。由于众的文化基础不尽相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文 化馆的公共服务功能要满足各个阶层的文化需要,要具 有专业性和指导性,引导众自发学习的同时,也要指 导如何开展文化学习,通过文化的宣传教育,更好地服 务大众、提升改变大众,逐渐形成崭新的精神面貌,展现 新时代的生活风貌,帮助更多众充满文化自信。
(二)产业创新助力众文化的市场化发展
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其自身具有庞大的众基础,因此,也可以通过开发二级市场,促进 众消费,从而带动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随着市场的 规模效应不断扩大,又可以将创新产品推向众、服务 众,把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兴市场发展主体,与社会 经济建设相衔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在众 休闲健身的基础上,以众文化为载体,带动各行各业 等关联产业的创新经济发展,深挖消费市场的内在潜 力,拉动更多产业投入参与到众文化的发展当中[5],比如开展广场舞活动,可以带动音响设备的产业升级,
值,更加凸显了女性的力量。
四、 结语
《乘风破浪的》面向女性受众,弥补了当下网 络综艺市场对于女性需求的忽略,在对三十位女性的 生活、职场经历和人生态度进行多元呈现的同时,又彰 显出节目自身对于女性独立、自信的主体人格,丰富女 性自我表达和呈现的渠道,进而影响人们在现实中对 女性的感知。节目在播出之后引起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既反映出人们对女性的关注,也凸显了当下中国女性 的年龄焦虑和困境,但是单纯地依靠此类节目,并没有改变有线设备为无线设备,提升服务品质;引进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平台,开拓众视野,丰富文化内容,使得众在公共平台实现学习交流,完善健身方式。通 过此类方法的市场化管理推广,既满足了众对于休 闲娱乐生活的精神需要,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通 过服务创新升级,带动了文化的泛娱乐消费,拉动了经 济增长,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与社会效益,形成了文 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循环。
(三)众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特保护
众文化作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活动,具 有一定的地域特和区域适应性,是被地方百姓广为接 受的,也是传统民俗风俗的一部分。而更加广义的众 文化也是和地方人文、地理、历史等社会文化相关联,具 有一定的研宄价值和意义。比如,傣族每年一度的泼水 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湘
西土家族的山歌对唱,以及 广东佛山的舞狮表演、赛龙舟等活动,都属于众性的 文化内容,因此,从这个层面而言,众文化也具有一定 的历史价值,需要我们结合地方特与地域优势加以区 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传承保护,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 步改革创新,按照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度重现,重新焕发传统文化的生机,在保护中得以延续发展。
四、结语
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 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小康社会 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众精神文化层面的幸福感与满 意度,需要全社会各级力量共同参与到众文化的建 设中来,为了长久发展作出共同努力。同时,在开展文 化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最终 实现对于传统的合理创新,赋予新的生命力,更加丰富 完善众文化的内涵,实现多元化、多样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学娟.基于众文化辅导工作创新的有效性探究[J].大众
文艺.2020(07):16-17.
[2] 杨志杰.浅议青海藏戏对藏族众文化审美的影响[J]•当代
戏剧,2020(04):73-74.
[3] 陈刚.试论众文化志愿者在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J].大众文艺,2020(06):11-12.
[4] 马小亮.探析新媒体背景下众文化的传播策略[J].传媒论
坛,2020(007):149-150.
[5] 李静.信息化时代众文化工作的探索与认识关键思路分析
[J].产业创新研究.2020(06):99-100.
破女性定义、颠覆女性刻板印象来说,每一次积极努力 的尝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②国家广播电视监管中心:2019网络原创节目发展分析报
告[R/OL].p/jgzx/IntemetShows2019.
pdf,2020-07-20.
参考文献:
[1 ]豆瓣电影.《乘风破浪的〉>[EB/O L].movie.douban.
com/subject/34894589/,2020-6-5.
[2]吴隆文,傅慧芳.性别僭越:融媒体时代女性形象的多维解构
明星生活与建构[J].当代青年研究,2019(6):72-77.
12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