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鲁迅,请从《呐喊》开始
作者:***
来源:《教育观察·下旬》2013年第05期
缙怎么读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与现代史的一个分水岭般的转折点,而推动与促成这场文化运动的是主持《新青年》的陈独秀与鼓吹白话文学的胡适之。但是,揭开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页的则是鲁迅。他写于一九一八年四月的《狂人日记》被称作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篇。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家青木正儿早在一九一八年撰写的《以胡适为中心汹涌澎湃的文学革命》一文中就指出:“其《狂人日记》所描写的一个狂人的惊怖的幻觉,是迄今为止的中国小说家的空谷足音。”因此,《狂人日记》被后来的文学研究家公推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也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此后,鲁迅一发不可收拾,写作了一千余篇的文章,确立了鲁迅作为五四运动与新文学运动的旗手的历史地位。八十年之后,当新千禧年到来之际,在《亚洲周刊》等海内外中文杂志、报刊评选“二十世纪一百强”文学作品时,《呐喊》都被列入百强之首,列为不朽的经典。
时隔将近一个世纪,现在的青年又该如何来解读这本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呢?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呐喊》写作的时代背景。鲁迅与他的同时代的文化人生活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国难频仍的历史时期,这也是近代史即将落下帷幕、现代文化史的黎明前的黑暗时期。此前,三百余年的清朝统治在西方列强的强悍炮的侵攻下已处于大厦将倾,风雨飘摇不终朝的状态。战争、甲午战败、八国联军入侵等国难、国耻的发生,使得一大批知识分子要求改革而走向维新,追求共和,许多有志青年负笈重洋,去西方先进国家寻求救国的道路和先进的思想与技术,鲁迅也是其中的一名留日的学生,他在东京受到了新思潮的影响,也亲身经历了一些革命活动。如果不了解这一段历史,读者就无法知晓他笔下的作品的含义,譬如,剪一条脑后的辫子为什么会有被“砍头”的危险,旧礼教的“三从四德”又怎样扼杀了多少无辜女子和孩子的鲜活生命;辛亥革命在中国的农村与小县城中又成了什么样的闹剧;沾着死囚鲜血的馒头为什么会成了治肺痨的“药”?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次,不要单纯以现代阅读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作品中的文字表达与叙事模式。自唐宋以来,历代实行的是科举考试的教育制度,以文言写作“八股文章”被视为“经国之大事”,小说则历来没有应享的地位,被列作一种劣等的文化产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都为士大夫所轻视。伴随着新思潮的到来,先有黄遵宪提倡“吾手写吾
口”的诗歌革命,后有梁启超提倡“小说革命”,白话文学的初倡即遭到了旧文学卫道者的激烈反对与冲击,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是以文言文来撰作的。《呐喊》的出现则是新小说崛起的第一声战叫,其语言风格明快犀利,令人耳目一新。现代人读《呐喊》,也许不会觉得它是离经叛道的,甚至还会挑出不少语病和别字。这是不能苛求于鲁迅他们这些前人的。一者,白话文学在彼时仍属于草创期,许多文字及语法都未规范化,出现这样的错讹与不同的写法也不足为奇;二者,新文学经过八十多年的发展,不应该以现在的目光去评价早期作品,审美的价值标准也不应超越当时的时代与社会的局限。与同时代的白话文学作家相比,鲁迅的文字仍是最为通顺和具创造性的,《呐喊》中的语言不仅富有个性,读来琅琅顺口,而且文字洗练、精当,与他的散文风格相呼应,往往在貌似平淡之处,却隐有犀利的机锋,而文中时时借用的典故,以讽喻笔法恰到好处地予以运用,或信手拈来,或点到为止。这也是《呐喊》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新文学经典作品的要因所在。鲁迅受过严格的古文字训练,他曾师从文字学家章太炎习学,他的杂文如匕首投,早期散文文字冷隽凝炼,意象变化万千,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年轻的读者在阅读时要留心鲁迅经常用反语与讽刺的写法。这也就是后人所称作的“鲁迅风”的语言风格。《呐喊》的许多句子为时人所传诵。《呐喊》中对旧礼教的批判、对现实政治黑暗的揶揄及针砭,遣词造句常常是辛
辣痛烈与不留情面的,在描写乡思、人情及童年时的回忆时却是温馨、富有感情的,这与他一以贯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禀赋是吻合的。读者在这些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家“文如其人”的心声之流露。再者,《呐喊》的经典性还表现在它已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样板。《呐喊》《彷徨》双璧辉映,既风靡了当时无数的文学青年,也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就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局面。鲁迅在《呐喊》中用不同的手法谋篇结构,其叙事模式也是前无古人的。《狂人日记》可以归入意识流的心理形态的小说;《阿Q正传》则是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风波》《故乡》《社戏》等被誉为中国乡土小说的滥觞。《阿Q正传》又被推崇为中国中篇小说的“第一作”,可惜的是鲁迅再也没有写出比《阿Q正传》更多篇幅的长篇小说。鲁迅的文学生涯是以《呐喊》开始的,此后他挥笔不辍,写作不停,《呐喊》也成了他的文学之旅的出发点。他以笔为武器,终生服膺文学活动,成为文化新军的带头人。巴金先生在一九九一年底曾在一篇怀念鲁迅的《题辞》中写道:“他一生探索真理,追求进步。他勇于解剖社会,更勇于解剖自己,他不怕承认错误,更不怕改正错误,他的每篇文章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他的确是把心交给读者的。”他还说:“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许许多多的文学俊秀都是在读了《呐喊》之后才走上文学或救国的道路去的。因而,可以说,鲁迅的小说不仅具有文学性,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人生的哲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