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鼎 拼音dǐng 部首“鼎”
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文》
鬲 拼音lì 部首“鬲”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宋·沈括《梦溪笔谈》
甗 拼音yǎn 部首“瓦”
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汉书·百官表》注。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簋 拼音guǐ 部首“皿”
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簠 拼音fǔ 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盨 拼音xǔ 部首“皿”
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说文》
诸的拼音
敦 拼音duì 部首“攵”
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礼记·明堂位》
豆 拼音dòu 部首“豆”
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
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周礼·考工记》
觚 拼音gū 部首“角”
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 3升,一说是2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