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桥文化
奔流不息的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江在这里交汇,蕴育出一片生命的沃土,这里便是“江城”武汉。“地上的人字,化作了长江和汉江”,长江汉江养育了武汉人民,却也隔开了武汉三镇,滚滚长江自西南而东北从武汉的中心穿过,把武昌留在了江南,滔滔汉江又将江北一分为二,形成了汉口和汉阳,三镇均是隔江相望,而后起的汉口也迅速为商业、贸易的集汇地,成为繁华的港埠。但是随着经济交通迅速发展,码头逐渐已不能满足生产及交通所需,多少年来,先民们一直在做着各式各样的桥的梦,一直在努力成就着桥的梦。
如今,桥已成为武汉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汉三镇,依水而成,因水而隔,作为江城纽带的桥梁,对于武汉城市地位和格局的形成和以及经济发展举足轻重。在我市公路上迂回交错的立交桥,高架桥和在长江上架起的一道道人间彩虹,像一种空间构造的艺术。武汉如果没有桥梁,也就没有完善的交通骨架。桥梁始终是影响武汉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国因长江而骄傲,武汉为桥而自豪。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人爱桥,武汉的生活离不开桥。桥,对于武汉人有特殊重要的意义,1200多座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桥,不仅连起了武汉三镇,连起了武汉市内的交通,更连起了武汉人们的心灵。
说起武汉的桥,可能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了。武汉长江大桥,大桥横跨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中国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91日开工建设,于19571015日建成通车,大桥的建设在当时得到了前苏联政府的帮助,后由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政府撤走了所有的桥梁专家,大桥的建设后部分是在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的领组织下完成。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西北岸引桥303米,东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为终年巨轮航行无阻起了很大的作用。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南北交通,提升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同时对全国人民正满怀豪情地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建设新中国的高潮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因此长江大桥的图案被入选1958年开始设计、19624月开始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作为反映当
时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是由于武汉人对长江大桥的热爱与自豪,由此也产生出一种特别的“大桥文化现象”,在那个时代出生了一大批名为“建桥”、“大桥”的新生儿,以及众多“大桥牌”商标。虽然“大桥牌”已逐渐被淘汰在历史中,但这独特的大桥文化现象却深深的烙在了武汉人的心中。
除长江大桥外,长江的武汉段还有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四桥,在建)、军山长江大桥(长江五桥)、阳逻长江大桥(长江六桥)、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另外在建以及在规划中的还有鹦鹉洲长江大桥、黄家湖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等。而作为长江的第一大支流,汉江在武汉也是不可忽视的。武汉的桥,除了长江上的七座已建桥,汉江上也有五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分别是晴川桥(江汉四桥)、长丰桥(江汉五桥)、知音桥(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三桥)、江汉桥(江汉一桥)。
1957年长江第一跨——武汉长江大桥的完工,到如今这短短55年间,江城的桥,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也正变得越来越优美。这些美丽的桥梁已不仅仅是用于连接武汉三镇,更是武汉的标志、武汉的代名词,它们将对武汉的发展做出更加辉煌的贡献。来吧,对武汉市的桥梁进行一次巡礼,你会深深的感受到大武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