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藏古藏论古今,不管唐宋元明清
方圆之间天地大,古往今来岁月明
承蒙学思堂陆听兄偏爱,赠予笔者一枚手刻10厘米大花钱,钱面上竟然刻有四个分别含“状”、“元”、“及”、“第”的组合字,十分稀见难得。
下面对钱文做个试解,或者莫如称为“猜想”更贴切
这枚大花钱上面的四个组合字,严格上称为“合体字”,顾名思义,是几个字合为一体成为一字的意思。
虽然这里不想也不必追究“合体字”的来源,但大体了解一下也好(下面这段绿字体是从网上下载的,莫敢贪名) :
包括红双喜字在内的连体字,称之为“吉利字”、“吉语字”和“吉祥合体字”,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的符文,通常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木上,
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到了道教流行的汉代,这种手法又被道士借用到所书的符篆上。如传世两汉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收录的一些早期的符“兴善除害”、“令尊者无忧”等等。其实,就是几个表示吉祥含义的隶字的合体。学者把这种符称为“复文”。这种风气一直影响到后世。大概是从宋代起,合体字渐渐脱开“符”的范畴,演化为老百姓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我们在清代的厌胜钱上,可以见到连笔减划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四字合体。
常见的这种合体字有:招财进宝、黄金万两、日日有见财、福禄寿全、好学孔孟、吉祥如意等等:
招财进宝、五谷丰登合体字
好学孔孟、黄金万两合体字
吉祥如意、日日有见财合体字
福禄寿全合体字
金玉满堂合体字
日进斗金、只见财来合体字
正如上文所说,在花钱中可见到《招财进宝》《黄金万两》、 《元亨利贞》《黄金万两》:
招财进宝背黄金万两合体字挂花
(广东梁灼光先生图)
元亨利贞背黄金万两合体字挂花
(成都刘路先生供图)
花钱中还有《唯吾知足》(据说下面第一个是嘉德拍卖品):
当然,花钱中或许还有其他合体字的品种,不一一枚举。
还有陕西著名的“biangbiang面”的“biang”字,也是合体字,而且笔者觉得就是借鉴《招财进宝》演绎出来的:
招财进宝与biangbiang面合体字对比
据笔者所知,合体字堪称典范的,当属澳门吕祖仙院一副“怪字联”,为八仙合体怪字联,上下联各由12个合体字组成,每仙占3个字,3字巧为一句七言诗,每4仙组成半联。
凑巧的是,笔者收有一副铜条板,正刻有此怪联:
合起来读--
上联:
(铁)拐李祖师得道高,
(汉)钟离先生把扇摇,
(吕)洞宾背剑清风客,
(蓝)采和果山献蟠桃;
下联:
(张)果老求进长生酒,
(韩)湘子瑶池奏玉箫,
(曹)国舅手执云扬板,
(何)仙姑寿庆羡凤毛。
说了这许多,这个大银片上的合体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综观上述各种合体字,不外乎都是可读作4字、5字的吉祥语,或者是一句七言诗。但这个大银片上的字,却怎么也读不成句。
--这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不管怎样,总要先把组成合体字中的每部分字搞明白,然后再说吧。
细看这四个字,都是由三部分组成,上部一个“党”字下部为两个字,左均为“食”字,右分别为“状”“元”“及”“第”四字。
到这里似乎又陷入了僵局。但细细琢磨“党”字头,繁体“党”字不就是由“尚”字加“黑”字组成的吗?
且看篆书“党”与“尚”字:
由此推断,甚至可以确定,这里的“党”字头,党为“尚”字。
及第花在古代那么,“尚”字在这里又是什么涵义呢?
经查,“尚”字的含义十分丰富,有作副词、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等20余种用法,莫衷一是。经反复研读,其中一种用法引起我的
注意:
尚飨,即尚饗,亦作尚享。旧时用作祭文的结语,表示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的意思。
如:
《仪礼·士虞礼》:“卒辞曰:哀子某,来日某?袝尔于尔皇祖某甫。尚饗!”
唐·柳宗元《为韦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唐·李翱《陵庙时日朔祭议》:“敬修时享,以申追慕。尚享!”
宋·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盖上以为天下慟,而下以哭其私,呜呼哀哉,尚享!”
清·方苞《祭王昆绳文》:“行与心违,蹉跎竞老;遗书在箧,其半惟草。临风洒泣,气尽心孤;子止於此,况於吾徒。呜呼哀哉,尚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