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勤奋读书才是获得才能的必经之路,让我们一起仔细看古人读书故事,努力向他们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古人读书故事简短十篇,以供大家参考!
古人读书故事简短(一)
孙康家里很贫困,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觉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觉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马上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敞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马上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供应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
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很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飘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刺眼。他想,假如把很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光明,但可牵强用来看书了。从今,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古人读书故事简短(二)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在欧阳修他少年时代,他的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
在欧阳修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老师。家里贫困,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方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脚印 ,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
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
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他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
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仔细,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很多成就,就是由于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人读书故事简短(三)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简单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方法,他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惫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痛苦而糊涂起来再连续读书,后来他最终成为了赫赫出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出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由于
他常常读书读到深夜,疲乏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预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糊涂起来,振作精神连续读书。
古人读书故事简短(四)
王冕放牛听讲
王冕,字元章,元末浙江诸暨人。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去给财主家放牛,赚几文钱来补助家庭生活。
王冕幼年好学。他每次牧牛从乡学门前经过,听到里面琅琅的读书声,便停下来了,把牛拴在树上,在门外聚精会神地听个不止。有一次,他在乡学门外听课,始终听到天黑,竟把牛给跑掉了。父亲听说丢了财主家的牛,又怕又气,狠狠地打了他一顿。但是他并不“悔改”,以后出外放牛,路过学堂时,依旧像以前一样用心地听老师讲课。
读书小故事 有一天,王冕的母亲对他父亲说:“王冕这个孩子既然如此痴呆,干脆任他去吧!”父亲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从今,王冕便到一座寺庙中,白天替庙里做些杂事,赖以糊口;到了夜晚,就一个人坐在佛像的膝盖上,借着佛像前面的长明灯光读书。由于王冕用心一意地刻
苦学习,学问进步很快,后来最终成为一个精彩的诗人。
古人读书故事简短(五)
宋濂踏雪求师
宋濂字景濂,浙江金华人,是我国明代一位学者。他生平著述极多,除了主修《元史》外,还著有《浦阳人物记》、《宋学士全集》等。
当时印刷术虽已创造,但是书的价钱很贵,一般人买不起,更买不起许多的书。宋濂小的时候,就喜爱读书,由于家里穷,弄不到书,只好到有书的人家去借,亲自抄写,商定日子归还。大冷天,砚水结了冰,手指冻得弯不过来,他还是赶着抄写,抄完了立即送还,不敢超过商定的日子。由于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使他在自己没有书的状况下,也能读到许多书。
我国古代学校很少,而且也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当时虽然有私人讲学的,但是一般小的村镇没有好老师。宋濂成年以后,为了求得更多学问,解决自己存在的疑难问题,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求教。他背着行李,走过深山巨谷,冬天大风雪,雪深到好几尺,脚皮
都裂开了,也不以为苦。到了客栈,四肢都冻僵了,人家给喝了热水,盖了被子,半天才温和过来。当时和他住在一起的人,都穿戴得很讲究,吃得很好,只有宋濂一天吃两顿粗饭,穿件破棉袍,但他一点也不艳羡那些富贵子弟的生活享受;由于在宋濂看来,只有求得学问,才是兴的事,别的便都不去理睬了。
正是由于这样刻苦勤奋,虚心向老师学习,而且用心致志,持之以恒,宋濂才获得学问上的成就,成为一代出名的高校者。
古人读书故事简短(六)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理想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学问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仔细学习历史,从中吸取了丰富的学问,学问大有进步。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举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旧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当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经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抱负: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