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评论的负面特点及常见思维误区
庞博
(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    要:针对当下流行的短视频自媒体,指出短视频评论的否定化、情绪化、软暴力化、调侃化和隐晦化等负面特点,分析了各特点的形成过程、原因及不良影响。通过对许多短视频评论的分析,发现四种常见的思维误区,即不正确的结果归因、极端化、错误的逻辑推理、不合理比较。思想道德教育、学习传统文化、了解社会时政、红文化和榜样楷模熏陶等方式是引导青年学生避免或减少负面评论不良影响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短视频评论;负面特点;思维误区;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短视频作为一种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网络休闲形式,几乎影响着每个网民的生活,尤其是青年学生。短视频不仅为每个社会个体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平台,同时其在线评论功能也大大增强了虚拟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社交强度,从而助推了短视频的快速流行与发展。短视频一般通过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展现一个场景或过程,有时仅仅是客观事实,有时会加入发布者的主观思想,网民可以对其内容或观点
进行评论。总体看来,短视频评论内容纷繁复杂,机器算法具有先天的局限性,有必要人为对其进行梳理、分析,使青年学生具备有效甄别评论内容情感价值与倾向性的能力,在避免负面评论不良影响的同时,让理性公正、积极向上的评论引领自身思想意识朝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一、短视频评论的负面特点
移动互联网的平台造就了短视频评论的公开性、开放性、随意性、互动性和时效性。除了被删除的不良评论之外,任何网民都可以看到所有评论内容;不管知识背景、思想水平如何,每个观看短视频的用户都可以对引短视频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就某一条评论展开讨论。每条短视频评论都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给每一个浏览用户,同时,短视频的更新速度极快,相关评论也会在短时间内随之销声匿迹。基于上述几点,短视频评论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和社会造成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现对短视频的负面特点进行分析。
(一)否定化
“否定”是对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合理性不予承认,与“肯定”相对。观察各类短视频的评论区,会经常性、大面积地发现一些持否定态度的评论。根据短视频内容的不同,否定性评论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对于一些低俗、负面或消极的短视频及发布者本身的评论,否定态度的评论对此类内容进行抨击、反对和批评,是网络正能量的传递与发扬,是社会公序良俗的体现,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对
于一些客观呈现某种事实、现象或过程的短视频,否定或消极类的评论也不少见,此时此类评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评论者妒忌、消极、刻薄等某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或性格特质,是人性弱点的体现,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于一些本身弘扬正能量或体现人生苦难、自然与社会灾祸的短视频,否定类评论不仅没有关爱、宽容和温暖,反而从某个特殊的角度提出否定或消极的意见,成为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指责当事人或相关人存在何种过错。此时的否定评论是部分人心理阴暗面的体现,需要其它受众加以警惕,避免受到影响。对于最后一类短视频,尽管有些否定型评论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理性思考,但其带给受众的主要感官也是缺乏人情的,没有人文关怀的。冷静思考与批判固然重要,但温暖的鼓励与帮助同样重要。
(二)情绪化
实际生活中,受到人际关系的限制,人们在大多数情形下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对任何事情直抒胸臆的表达窗口。而且网络的公开性、开放性和相对“隐身”性致使不管知识背景、思想水平如何,每个观看短视频的用户都可以对引短视频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可以就某一条评论展开讨论。加之短视频的时效性,导致观众在看过短视频内容之后马上对其进行评论,同时可能对已有相关评论提出赞同或反对性的情感倾向。以上种种因素综合作用,极易造成短视频评论是情绪化的第一反应、直接感受,而不是深思熟悉虑后的理性分析与科学判断。
(三)软暴力化[1]
有些短视频只是简单描述一个客观事实,但还是会招致置疑、反对、嘲讽、抹黑甚至个别观众的恶俗抨击。要减少上述网络不文明现象,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短视频的发布者要清楚评论不仅源于观众的素质水平、知识经验,短视频本身的内容细节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才是产生各种评论的根源。因此,发布者应对内容本身进行认真修饰,文明健康的内容、积极向上的态度、理性客观的评价和全面准确的信息才是避免网络评论软暴力的终极方法。另一方面,只要短视频的内容及其本身说明不存在违法、负面或消极倾向,评论者应当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视之,不宜吹毛求疵,甚至网络暴力,做一个有修养的、有素质的网民。
(四)调侃化与隐晦化
调侃类评论是以调侃的口吻来评论短视频内容,通过调侃来实现自我放松,其本质是娱乐,这也是短视频的主要特质及其流行的主要原因。对于日常类短视频,调侃类评论可以使受众感觉到轻松、快乐;但对于传递正能量的短视频,调侃类评论显然不合时宜,冲淡了此类短视频的正向引领效果;对于苦难灾祸类短视频,调侃类评论则显示出作者的冷漠与绝情,成为一种消极、负面的评论。隐晦化是指将不健康的评论内容进行文字转换,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此类评论基本上出现在与女性相关的短视频评论区中,是调侃类评论的一种特殊情况,是网络“三俗”(庸俗、低俗、恶俗)内容在短视频领域的典型代表,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2]。此类评论隐晦的表达形式,使其不易察觉,察觉后亦缺乏进行删除的正当理由,因此只能通过提高受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文化水平来降低此类评论的消极影响。
二、短视频评论的常见思维误区
尽管短视频评论具有情绪化、感性化、随意化的特点,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评论者的思考方式和思维特点。其中,常见的思维误区有以下几种:
(一)不正确的结果归因。结果归因是指分析引发短视频中相关现象的原因,此类评论非常常见。任何结果或现象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实现过程大多是抽象的、复杂的,同时在不同情境下同样的结果可能会有不同的原因,仅凭信息不全面的短视频的呈现难以得出真正的原因。因此,除了专业人员对专业问题的评论可信度较高之外,结果归因
(下转第298页)
296
(上接第296页)
型评论大多亦是主观猜测或个人经验的判断,不足为训。
(二)极端化。极端评论用类似相关的极端事例与短视频呈现事例比较,进而反驳视频中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前者所见较多。比较均是相对得出的结论,但很多短视频及其介绍所述内容并未明确比较对象和说明发生概率。按照常识来说,默认的比较对象是大多数,默认的可能性是大概率,而极端评论用小比例现象或小概率事件去否定短视频中的内容,其本质是对概率与比例问题的错误理解和运用。此外,用部分否定整体或用特殊代表一般等类型的评论亦属此范畴。
(三)错误的逻辑推理。部分评论会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反驳视频观点,论证自身观点,但有时这些评论的推理是错误的。常见的错误推理如:如果根据A能推出B,则否定B 能推出否定A,但否定A和肯定B都不能推出任何结论。但实际中运用“否定A”和“肯定B”得出自以为正确结论的评论并不少见。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的混淆,定性与定量混淆等等,如此种种,不再列举。
三、减少青年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的策略
青年学生时间精力充沛,而且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体现自身价值,尤其是在网络这种相对“隐身”的环境下,网络评论行为比较积极。但受限于自身并不成熟的思想观念和并不完善的知识经验,青年学生在浏览短视频及其评论时更易受到不客观、不理性甚至不健康的评论影响,自身参与评论时也有可能存在娱乐化、非理性甚至极端的现象。通过学习、宣传、实践的形式,将思想道德教育、学习传统文化、了解社会时政、红文化和榜样楷模熏陶等策略融入到青年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对学生进
行正确引导,不但避免了负面短视频内容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成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良好契机[3]。
四、结语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凡事都有两面性。短视频作为近几年广泛流行的一种自媒体形式,其对社会的影响也具有两面性。本文仅从批判的角度看待短视频评论,分析其负面特点,挖掘其中常见的思维误区,这并不否认其正面、积极的社会影响,只有发现问题并努力克服才能进步。青年学生上网时间长,受短视频影响较大,学校、家长以及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方法,将短视频及其评论对青年学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陈强.网络暴力对大学生的负面冲击与应对—基于“网络看客”的国民性视角[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1):103-110.
[2]陆芳芳,杨玉山.媒介低俗化背景下短视频评论态度与倾向研究—基于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视角[J].今传媒,2020(12):51-55.
[3]孙宇科,徐曼,宋佳.基于社会热点问题培养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路径研究[J].理论观
察,2018(3):52-54.
课题项目:
2020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基于短视频及网络评论分类的青年学生价值观引导策略研究”(NJSZZX2034),主持人:庞博
作者简介:庞博(1987-),男,内蒙古赤峰人,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式表达个性的观点,也是对上述三种青年亚文化的集中表现。
笑果文化4个创始人三、青年亚文化在娱乐媒介下的体现—以《吐槽大会》为例
《吐槽大会》是由腾讯视频与上海笑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一档喜剧脱口秀节目。节目很巧妙的将青年亚文化同正式的电视综艺节目相结合,以脱口秀的形式为节目内核,以吐槽为主要节目形式,加上邀请嘉宾皆是有当下热度话题的明星,同时也是弹幕、表情包、鬼畜视频的素材常客,十分具有吐槽的话题性。《吐槽大会》一改以往脱口秀节目单人中心化的节目形式,邀请多位嘉宾以及主持人与常驻嘉宾同时坐镇节目,体现了去中心化的文化特征。以年轻化方式实现交流及人生态度的传递,呈现出诙谐幽默的语言效果,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独特解压方法,引起受众共鸣。
《吐槽大会》作为一档青年亚文化表达的节目,充满了抵抗性与个性化表达的风格特征。在主持人的选择上,张绍刚的加入似乎是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发声筒的一个挑战与抵抗。以娱乐性十足的调侃搞笑外衣尖锐的挑战着主流文化的传播地位,也是观众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一种宣泄突破口。同时,节目中也体现出了浓厚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这似乎与青年亚文化的内涵与理念不谋而合。在融媒体大环境下,碎片化视频发展趋势使得综艺节目的时长并不占优势,《吐槽大会》利用碎片化的热点话题与热点嘉宾将正档节目内容上碎片化处理,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境界,加上吐槽的主要形式做到了反权威化与消除距离差距感。把不同的青年亚文化元素融入节目中,其以娱乐的方式传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
四、青年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青年亚文化在传播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正面与负面的两极分化,由《吐槽大会》节目发展趋势可以看出,青年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对抗中渐渐被主流文化所融合与净化,逐步成为主流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在前两季的节目中,青年亚文化的特性非常明显节目充斥着抵抗性十足的表达与宣泄,是真正意义上的吐槽,这也是节目一经问世便火爆的原因。但在第三季,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节目有意识的在向大众文化靠拢,所吐槽的内容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青年亚文化本身的发声者,这样以来对自身文化的吐槽似乎显得自相矛盾与避重就轻。但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融媒体环境下商业因素也是决定青年亚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一大挑战,在向大众主流文化靠近与收编的同时,青年亚文化也不免会走
向商业化的道路。在泛娱乐化极速发展的今天,青年亚文化以其自身娱乐性质快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不免会出现各种负面的问题与影响。这就需要青年亚文化自身有着很好的自滤与排他性质的产生,这也是青年亚文化高质量发展下去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吕静,沈林明.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青年的日常生活——从研究青年亚文化的角度入手[J].大众文艺,2016(15):262-263.
[2]宁丹娜.新媒体时代下对青年亚文化的探析——以《吐槽大会》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10):21.
[3]李云璐.《吐槽大会》中青年亚文化的抵抗与收编[J].新媒体研究,2019,5(03):70-71.
[4]董静.论脱口秀节目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以《吐槽大会》为例[J].传媒论坛,2019,2(12):168-169.
[5]俞若愚. 泛娱乐化时代互联网吐槽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9.
作者简介:王锦昊(1997-),男,汉族,山西晋中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融媒体传播。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