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网络通信技术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利用中,必须要革新本领,有效转变政府职能。而随着政务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延续,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优势,大幅提升了政府治理水平及效率,并为服务型政府形象塑造提供便利[1]。与此同时,创新服务模式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将“众跑腿业务”向“数据跑腿服务”转变,建立了“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东风,为政府政务服务质量的发展注入灵魂[2]。1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1.1 行政理念转变知易行难
政府政务长期受“人治”思维的影响,使政府在行政服务中残存有“权力本位”、“官本位”思想,而缺乏对公仆意识、法治意识及效能意识的确立,权力部门化、权力利益化的顽疾尚未完全根除,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推行受到一定阻碍[3]。上述问题的存在也导致了在网络背景下,政府传统政务服务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之间不断博弈,影响平台建设向纵深发展。因此,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服务新需求,就
必须要从服务理念上加以转变,改变传统的办公模式,而是向开放、共享、协同的“互联网+”模式转型,实现全新政府政务服务功能的拓展[4]。1.2 服务整合质量亟待加强
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的当下,信息架构的顶层设计、信息资源的统一及服务事项的规范等,均成为服务整合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使得政务服务环节仍相对分散,政务处理的流程集中度不高,部分行政事务还无法完成线上审批办理,使线下与线下服务无法同步实施,两者之间的衔接问题亟待破解。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平台操作的经验,导致众在服务流程及办理交流上,难以获得最佳的体验,加之政务办理流程的繁复性和分散性,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对能力不足,难以实现技术更新与众需求的平衡,精准化程度有待提高,整体性、智慧性及便捷性问题突出。1.3 政务服务水平任重道远
伴随“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入,开放、合作、共享的政务服务思维得到拓展,打破了传统的服务体制与原则,但政务办理流程冗余问题使时间成本依然难以控制。同时,基于传统政务服务体系因素的影响,传统思维与创新理念仍会长期共存,影响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加大的平台建设与应用的难度。最终也将导致服务水平发展受限,众无法真正从“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中获取优质体验,严重弱化了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及优越性,甚至影响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实践[5]。除此之外,政务服务人才队伍的发展,尚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变革,在平台操作、管理及应用上存在局限,整体服务水平发展任重道远。2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技术架构
众所周知,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社会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变化,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机遇期。从技术层面看,
网络背景下“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陈俊良 蔡潇
(南京市信息中心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9)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技术框架,主要包括五个层次,即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及用户及服务层等。具体如图1所示。2.1 基础设施层
顾名思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下的基础设施层,主要是由各类硬件设备所构成,一般包括互联网络、服务器、路由器、安全防护等硬件。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模式下,政务服务平台可以进一步实现优化部署,即利用网络中的平台融合性,将预审、受理 、审批及决定等,由信息政务平台实现咨询、预约、申报及反馈等。政务服务平台中的电子政务也将突破原始的技术局限。2.2 数据资源层
所谓数据资源层主要内容是实现数据资源的存储,通过政务服务资源目录及数据交换,完成政务信息之间的有效交互,具体包括了政策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监管信息共享库、信用信息库等内容。由于数据资源层汇聚了大量的内容,因此满足了对各类政务信息的存储要求,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数据
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信息资源支撑能力。2.3 应用支撑层
在政务平台系统建设中,应用支撑层主要提供电子印章、工作流引擎、电子表单、消息服务及CA 等服务,同时也覆盖了用户管理、认证、支付等支撑性子系统功能。2.4 业务应用层
该业务层主要是满足各行政服务部门,针对所提供的服务业务进行审核、审批,通过对各类服务事项的运行管理、电子监察及证照管理,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快捷的线上办理窗口。2.5 用户及服务层
摘 要:本文结合现阶段网络发展背景,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价值及挑战加以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优化建议,为政府政务服务水平的跃升提出新期待。
关键词:网络环境;“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信息技术图1:“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图
网络通信技术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用户及服务层属于政务服务平台的基础窗口,主要面向于社会民众,其中主要由用户注册、事项公告、业务申请、办理互动、办理评价等诸多内容所组成。社会民众可以通过移动端、电脑端、自助端及实体大厅等,实现对各类业务的咨询与办理。
3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建议
3.1 强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
标准化管理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缩影,同时也是促进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在网络社会持续发展的当下,必须深化“互联网+”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在充分体现其智能化、高效化、系统化及便捷化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使标准化建设理念得到融入。并且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中,切实关注政府改革与发展,帮助两者之间形成同频共振,依据标准化的原则、方法及理
念,打造全新的综合性服务平台[6]。政府在平台的建设与实践中,应当坚持服务系统的优化设计,保证上下统筹规划与服务理念融合。针对于平台制度建设上,要紧盯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服务监督管理及信息反馈管理等,切实保证服务平台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覆盖,加强对服务资源的配置与优化,进一步简化政务办理的流程。同时,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用中融入精细化管理,不断增强“放管服”改革的效果[7]。
3.2 实现数据跨界融合与共享整合
行政效能属于衡量政府行政效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对决策组织、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及市场监管等能力的评价。特别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时代,政府的行政效能面临着巨大挑战,要逾越行政服务效能的发展鸿沟,必然需要融合当前的网络技术,实现技术应用与服务理论的创新,从而在“互联网+”背景下获得新的突破。因此,“互联网+ 政务服务”所倡导的精神实质,是以开放、共享与协同为基础的服务理念,它更强调对众的服务体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植其中,从而使“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根基得到夯实。在现代网络技术背景下,“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更需要以现阶段的特点为依托,全面整合互联网应用思维,建立起长久共享的合作关系,以服务众的视角推动纵向疏通、横向破壁,真正让系统通起来、数据跑起来,形成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网络,大幅压缩众办理业务的时间成本,给予其最直观的优化体验。而对于基础数据库的整合上,要强化各部门、各机制的协作,将服务重心前移,实现数据网络的全要素、全领域、全覆盖,在“互联网+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中,不断增
强政务数据跨界融合与共享整合[8]。
3.3 注重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速保质
以人为本是现代治理背景下服务型政府的核心要求,基于政府公共服务视角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利用创新化、特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模式,提升政府服务的效能,降低服务投入的成本,使“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彰显政府服务的公平、公正和透明[9]。首先,针对“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政府治理应当从根本上转变服务理念,实现“政府本位”向“民为本、社会为本”的转变,在实际的公权行使中,将众的诉求始终放在首位,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还应当与时代发展相契合,将与众利益相关的信息进行公示,实现政务公开、操作透明,让平台建设成为推动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根本驱动。同时,依据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行政思维,优化政府服务结构及服务流程,加强政务信息与社会的互通[10]。除此之外,还应打通、微博、QQ、政务平台等渠道,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的应用范畴,为政务问题的反馈和处理提供便利,打通众业务办理的“最后一公里”。
3.4 全面优化整合行政组织架构
基于网络信息化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部门的信息化发展战略也全面铺开,“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为关键领域,该政务服务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打通行政职能与众业务的渠道,为新时期的政府
服务提供有力保证。面对政府服务转型的关键机遇期,必须要紧密契合时代的新任务、新挑战和新需求,集中优势政府资源加强指导和融入,要以众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落实,提升政府的行政效能。一方面,政府应把握转型目标,切实将提升服务效能与服务水平作为核心,实现政府行政服务管理模式再造,将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实现衔接和细化,实现行政服务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借助数据整合能力强化的优势,实现平台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另一方面,政府面对全新的任务,要积极尝试组织结构变革,依托行政服务中心模式,集中业务办理窗口,合并审批业务,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造为“一体化”的综合性平台,发挥一站式办理的优势,实现平台的耦合对接,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实现实时、无缝全业务流程流动。
4 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逐步进入关键阶段,这既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突出表现,同时也是一项适应众需求的举措。因此,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中,应当全面深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打通制度与技术壁垒,切实将网络技术融入到实际应用中,塑造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形象,真正为众办好事、办实事,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参考文献
[1]陈卉,李正,张垚垚,卜倩.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与政务服务平
台融合发展初探[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9(05):16-21.
[2]李云端.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分析[J].
才智,2019(24):221.
[3]李云端.“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难点分析[J].才智,
2019(21):231.
[4]王坤.推进“互联网+政务”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04):86-88.
[5]翟云.新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逻辑[J].社会治理,
2019(03):31-36.
[6]刘文萃,葛佳慧.基层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实践探索[J].
党政论坛,2019(02):52-55.
葛佳慧[7]胡婷.新疆“互联网+政务服务”与政府治理创新研究[J].
实事求是,2018(06):57-60.
[8]胡婷.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价值使命与趋势[J].中共
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04):93-96.
[9]本刊编辑部.“互联网+政务”服务民生[J].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15):52-53.
[10]张歆,周硙,刘斐.“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与政务服务平台
建设[J].新闻前哨,2018(06):26-27.
作者简介
陈俊良(1971-),男,江苏省句容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政府信息化。
蔡潇(1984-),女,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信息化、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应用的社会经济效益等。
28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