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埃及统一后,法老在全国上下分设粮仓,还准确掌握了粮库的储粮情况,每当尼罗河泛滥造成灾荒时,能将存粮及时分发到灾荒最为严重的地区。这反映出当时埃及(   g20什么时候召开2022
A.社会组织动员能力较强    B.农业的生产条件恶劣
C.粮食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D.社会赈灾方式多样化
2.11世纪后期到12世纪,罗马教廷广泛采取“效仿帝国”政策,包括在教宗冠冕上添加带有皇帝印记的标识物,在教廷内专设典礼官及建立教宗上诉法庭等机构。罗马教廷意在(   
A.对抗宗教改革    B.增强自身力量    C.宣扬君权神授    D.强调以法治国
3.马里帝国的北方萨赫勒(干草原)地区的牧民从撒哈拉运来了食盐、皮革和牲畜,到南
方萨瓦纳(西非稀树干草原区)等农业区换取谷物、纺织品和其他农产品。借此,撒哈拉、萨赫勒和萨瓦纳得以联系起来。这表明马里帝国(   
A.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B.经济重心位于北方的牧区
C.跨区域贸易取得较大发展    D.商人团体控制了国家命脉
4.“就重要性来说,迅速地超过了欧洲各国相互之间的和每个国家内部的交换。美洲的黄金和白银在欧洲泛滥起来,它好似一种促进瓦解的因素渗入封建社会的一切罅隙、裂缝和细孔。”这说明(   
A.它有力维护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    B.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C.欧洲社会变革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D.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5.如图为文艺复兴时期诞生的著名画作。这反映出(   
A.人文主义者坚持以神为中心    B.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
C.近代人文思想带有神学印迹    D.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的积极推崇
6.“‘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这说明林肯的主要立场是(   
A.废除黑人奴隶制
B.维护联邦统一
C.向奴隶制妥协
D.前后动摇不定
7.1820年,英国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图克起草的请愿书,呼吁实行自由贸易。此后,格拉斯哥、曼彻斯特、爱丁堡等城市也提出了类似请愿书。这些请愿书出现的背景是,英国(   
A.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    B.工人运动的兴起
C.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D.工业革命的开展
8.1876年9月,英、法、德、意、美、俄、奥等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国际地理学会议,会议以“科学考察和传播文明”为名,成立国际非洲协会。除英国外,与会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这次会议(   
A.为列强瓜分非洲作了准备    B.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C.解决了列强殖民争夺的矛盾    D.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9.“亚洲觉醒”与亚洲以往的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是(   
A.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联系密切    B.亚洲各国人民开展联合斗争
C.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D.以反侵略反封建为革命任务
10.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这一变化(   
A.导致余粮收集制继续推行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有利于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    D.加速了外国资本的引入
11.独立后的拉美国家大多建立了共和国,但实际上不久就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各国资本主义力量薄弱    B.没有形成统一的联合体
C.宗主国的封建殖民统治    D.被殖民时间长达三世纪
12.1955年,美国开始为日本“定向”培养政治科学和公共事务管理方向的学生,美国决策者认为“通过在日本招收留学生学习西方政治科学理论和社会治理理论,这些学生在回国后自然会从事与此专业相关的工作”。美国这一措施的出台(   
A.源于美苏争霸客观需要    B.推动了战后日本民主化
C.导致了法西斯势力扩张    D.意在加强对日文化渗透
13.1982年3月,美国公布了“高边疆”计划,其核心为借助美国空间技术的优势,在经济上开发太空,同时在外层空间设防,实现军事化。这一计划的实施(   
A.受到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影响    B.体现了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推动了人类太空时代的到来    D.反映了政府干预职能的加强
14.1949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的宗旨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90年,巴统大幅度放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禁运项目由成立初的400个减少到120个。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是(   
A.多极化趋势增强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冷战格局的终结    D.东欧和苏联发生剧变
15.在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西方七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力不从心,不得不寻求新兴经济体的帮助。美国最终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华盛顿峰会,达成了各方采取紧急措施支持全球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行动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完善    B.国际关系民主化得到普遍认同
C.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发生变化    D.经济全球化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16.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B.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D.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采取的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把马其顿与东方政治制度相结合,实行一种特殊的君主专制政体。“从公元前331年到公元前327年,帝国征服和组建了12个省,只有一个省的总督是马其顿人”,其他各省的总督都是当地贵族。亚历山大把波斯及其北方招募来的士兵,加以方阵和马队的特殊训练,“在骑兵特别部队里……许多东方的官兵被选派担任了各级职务”。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享受免税权利。“亚历山大每到一个地方,都在当地的庙宇里举行祭祀,搞一些活动和举办节日来向众神献祭”,导致希腊宗教与东方宗教的混合。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8世纪中叶,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阿拉伯人为借鉴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果,把大批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自然科学著作以及一些波斯、印度的文史、医学著作
译成阿拉伯文,开展了一场历时约200年的翻译运动。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西方学者、翻译工作者把大量阿拉伯典籍和希腊典籍阿拉伯文译本译成拉丁文、西班牙文等西方文字,为基督教笼罩下的欧洲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摘编自李荣建《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西方的融合”在亚历山大治国政策中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阿拉伯帝国的翻译运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在意大利特别是在佛罗伦萨,我们不仅看到中世纪种种事物已经衰败,而且也看到一种崭新而又有建设性的世界观念出现了。“文艺复兴”是一个法语词,意为“再生”,首先采用这个名称的是那些把中世纪视为黑暗时代的人,他们主张摆脱这种时代,唤醒人类的精神。所谓“再生”,就是相信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中断时期以后,人们眼下该是继续和恢复那种类似希腊、罗马文明的时候了。
材料二  人们通常把18世纪或至少把1789年法国革命前的那些年月,称为欧洲史上的启蒙时代。启蒙时代在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维系着一种生机蓬勃的传统。自18世纪以来,思想争论总是或明或暗地反复出现,对启蒙时代的真理观念、知识观念、进步观念的正确性和传世影响提出种种疑问。然而,它的现代评论家满怀激情地确认启蒙时代思想在现代社会文化和政治领域上的重要性,是无与伦比的,是永恒持久的。18世纪,评论家在批评当时的政体和文化传统时,从启蒙时代思想中汲取越来越多的养分。但是,启蒙运动也遭遇过许多文化的谴责。不过,无论是其赞同者或是其批评者,都应有这样的共识:“启蒙时代”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总是代表一次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运动,或是一股有决定性作用的历史力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唤醒人类精神”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这些“精神”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两个以上的关键词描述启蒙时代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10月2日,国联在日内瓦、东京、南京三地同时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面对事实,报告书一方面承认“东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列国公认的事实”,日军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军事行动“不能认为合法之自卫手段”;另一方面为表示中立又替日本说了些“公道”话。一曰:“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乃至“满洲为日本的生命线”的说法“可表同情暂能谅解”;二曰:“中国人之抵制日货为中日冲突之重要原因”;三曰:日本因疑惧满洲“北有俄国之共产主义”,故“预谋阻止满洲被利用为攻击日本之根据地”。鉴于以上情况报告书提出了“公正”地解决事变的方法即“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公然提出对东北实行国际共管。
——摘编自崔义中 乔鹏《从三国干涉还辽和李顿调查团的比较看国际干涉》
材料二  《联合国宪章》(下称《宪章》)开宗明义,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定章立规,取代军事结盟、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奠定了广大亚非拉国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法律基础。《宪章》明确要求联合国逐步编纂和发展国际法。联合国这项工作涉及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产生了500多项公约,促进了国际法的整体进步,从而使国
际法发展成为一个比以前更加成熟的法律体系。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与其他机构或会议(如大会第六委员会、外空委员会、人权委员会,以及各有关专门机构、特设委员会、专门外交会议等)为国际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余敏友《联合国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发展与中国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国联调查团的报告内容并分析报告内容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