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 HUA  FENG WU ZHI世间的风物,各有各的可爱之处,蟋蟀声声是
导读
夏夜的风物、高高挂起的灯笼是新年的风物、玲珑
剔透的雾凇是冬天的风物……说起中华风物,你最
恬怎么读
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精彩热
闹的鲁镇社戏?抑或陕西的陶俑、北京的豆汁儿?
每一种风物都带着浓浓的地域特,久经岁月洗
礼,沉淀出独特的韵味。
本期“文阅读”通过四篇佳作展现各具特的
中华风物,及其蕴含的多彩风情与文化熏染下的情
感与精神。
文阅读
秦兵马俑出土以后,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见到有人指着在京工作的陕籍乡党说:瞧,你长得和兵马俑一模一样!话说得也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变是极其缓慢的。我是陕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陕西,我知道陕西在西北,地高风寒,人又多食面食,长得腰粗膀圆,脸宽而肉厚,但眼前过来过去的面孔,熟视无睹了,倒也弄不清陕西人长得还有
“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问:为什么泥人张不怵人
人畏惧的海张五?
天津
02
PART
传统手工《泥人张》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
问:很多人喝了一口豆汁
儿就吐了,为什么作者却说“常喝豆汁儿,会上瘾”呢?
北京
03
PART
地方美食《豆汁儿》
“人们挤在一起,置身于浑浊,甚至有些臭的人腥味中,心甘又情愿。”
问:好戏开锣啦,台下的观
众状态如何呢?
江苏
04
PART
乡土剧目《故乡风物 · 乡戏》
◎ 贾平凹
什么特点。史书上说,陕西人“多刚多蠢”,刚到什么样,又蠢到什么样,这可能是对陕西的男人而言,而现今陕西是公认的国内几个产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里陕西人都是些什么形状呢,先人没有照片可查,我只有到博物馆去看陶俑。①
阅读点示 ①这一段交代了三件事:
陕西人的体貌特征、性格特征以及
工艺
制品
陶 俑
陕西
SHAN XI
“最早的陶俑仅仅是一个人头,像是一件器皿的盖子,它两眼望空,嘴巴微张。这是史前的陕西人。”
问:作者为什么说“陕西
人最能代表中国人”?
PART
01
陕西
工艺制品《陶俑》
虎的腿就是矮的。陕西人的好武真是有传
统,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陕西人善武的一大特点。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讷,这多半是古书上讲的愚,但忍无可忍了,六国如何被扫平,陕西人的爆发力即所说的刚,就可想而知了。
汉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马俑。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为被殉葬的活人少了。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极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静,仪态端庄,服饰淡雅,面目秀丽,有一种含蓄内向的阴柔之美。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为汉唐,而汉初却是休养生息的岁月,一切都要平平静静过日子了,那时的先人是讲究实际的,俭朴的,
不事虚张而奋斗的。陕西人力量要爆发时,那是图穷匕首现的,而蓄力的时候,则是长距离的较劲。汉时民间雕刻有“汉八刀”之说,简约是出名的,茂陵的石雕就是一例,而今,陕西人的大气,不仅表现在建筑、服饰、饮食、工艺上,接人待物言谈举止莫不如此。犹犹豫豫,瞻前顾后,不是陕西人性格,婆婆妈妈,鸡零狗碎,为陕西人所不为。
隋至唐初,国家再次兴盛,这就有了唐中期的繁荣,我们看到了先人的辉煌—天王俑:且不管天王的
形象多么威武,仅天王脚下的小鬼也非等闲之辈,它没有因被踩于脚下而沮丧,反而跃跃欲试竭力抗争。而随着大量的唐女俑出土,我们看到了女人的发式达一百四十余种。唐崇尚的不仅是力量型,同时还是表现型。男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力量,女人都在展示着自己的美,这是多么自信的时代!③
“我”去博物馆看陶俑的原因。寥寥数语就勾勒
出陕西人的特点,提出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最早的陶俑仅仅是一个人头,像是一件器皿的盖子,它两眼望空,嘴巴微张。这是史前的陕西人。陕西人至今没有小眼睛,恐怕就缘于此,嘴巴微张是他们发明了陶埙,发动起了沉沉的士声。微张是多么好,它宣告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什么都知道了,却不夸夸其谈。②
阅读点示 ②这里借陶俑的特点,巧妙地点明了陕
西人的性格是不善言语但又知晓一切,也为后文讲陕西人“善武且愚”做了铺垫。
到了秦,就是兵马俑了。兵马俑的威武壮观已妇孺皆晓,马俑的高大与真马不差上下,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当时人的高度而塑的,那么,陕西的先人是多么高大!但兵俑几乎都腰长腿短,这令我难堪,却想想,或许这样更宜于作战。古书上说“狼虎之秦”,
陕西历史博物馆)
陶俑档案
答案:长、短、木讷
头部:像器皿的盖子眼睛:两眼望空嘴巴:嘴巴微张
最早的陶俑
身材:陕西的先人身形高大,但兵俑几乎都腰___腿___。
面部表情:平和,甚至近于___,这多半是古
书上讲的“愚”。
(答案请倒置查看)
秦兵马俑
文阅读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①
阅读点示 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泥人张
手艺的超凡绝伦。开篇寥寥数语却极具感染力,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东北城角的戏院大观楼,一是北关口的饭馆天庆馆。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阅读点示 ③陶俑的造型、特随不同时代而不断
变化,出土文物的造型传递出一份独属于中国人的
自信与美。
秦过去了,汉过去了,唐也过去了,国都东迁北移与陕西远去,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日渐消亡,这成了陕西人最大的不幸。宋代再也没有豪华和自信了,而到了明朝,陶俑虽然一次可以出土三百余件,仪仗和执事队场面壮观,但其精气神已经殆失,看到了那一份顺服与无奈。
每每浏览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陶俑,陕西先人也一代一代走过,各个时期的审美时尚不同、意识形态多异,陕西人的形貌和秉性也在复复杂杂中呈现和完成。俑的产生、
发展至衰落,是陕西人的幸与不幸,也是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幸与不幸。陕西作为中国历史的缩影,陕西人也最能代表中国人。当许许多多的外地朋友来到陕西,我最乐意的是领他们去参观秦兵马俑,去参观汉茂陵石刻,去参观唐壁画,我说:“中国的历史上秦汉唐为什么强盛,那是因为建都在陕西,陕西人在支撑啊,宋元明清国力衰退,那罪不在陕西人而陕西人却受其害呀。”外地朋友说我言之有理,却不满我说话时那一份红脖子涨脸:瞧你这尊容,倒又是个活秦兵马俑了!(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总社《贾平凹散文选》,有改动)
◎ 冯骥才
那天下雨,他一个人坐在天庆馆里饮酒,一边留神四下里吃客们的模样。这当儿,打外边进来三个人。中间一位穿得阔绰,大脑袋,中溜个子,挺着肚子,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往里走。站在迎门桌子上的“撂高的”一瞅,赶紧吆喝着:“益照临的张五爷可是稀客,贵客,张五爷这儿总共三位—里边请!”
一听这喊话,吃饭的人都停住嘴巴,甚至放下筷子瞧瞧这位大名鼎鼎的张五
文阅读
传统手工
泥人张
天津
TIAN JIN
爷,当下,城里城外气最冲的要算这位靠着贩盐赚下金山的张锦文。他当年由于为盛京将军海仁卖过命,被海大人收为义子,排行老五,所以又有“海张五”一称。但人家当面叫他张五爷,背后叫他海张五。天津卫是做买卖的地界儿,谁有钱谁横,官儿也怵三分。可是手艺人除外。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看,全然没有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砍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阅读点示②对泥人张的手部动作进行特写,正面描写泥人张的精湛技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叹为观止。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③
阅读点示 ③运用简练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泥人张的鄙夷、不屑,以及面对挑衅做出的不动声的回击。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
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来源:人民文学出版社《俗世奇人》,有改动)
阅读推荐
本文收录在冯骥才的
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中,书中类似“泥人张”这
样的人物有很多,如“刷子
李”“背头杨”“苏七块”
等。作者以清末天津市井
生活为背景,真实刻画了极
具地方特的社会风貌,
讲述了一个个传奇人物的奇闻轶事。
阅读时应留心书中的人物刻画方式以及语言风
格,体悟其中独特的文学韵味。
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