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丧委员会学会这五个步骤,你也能拆书成课,副业变现
西方世界的劫难3攻略第一次听说把书拆成课,似乎是Angie老师,她谈到过往经历时说,某一年她读了300多本书,然后把读过的书拆成了课,就开启了她的副业。
听完就觉得特别的羡慕,因为我也喜欢阅读,我也希望自己有拆书成课的能力。
没想到在《知行力》这本书里,居然发现了拆书成课的模板,真是意外的发现。
《知行力》的作者是何伊凡,他是盒饭财经创始人,现任《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
他也是一位“知行合一”的践行者。他创办的灯塔知行社带领很多人践行知行合一。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模板,是他和团队在拆解完上千本书之后,总结出来的、经过验证的模板。
实践出真知,更何况是经过数千次拆书成课验证过的方法,一定值得学习。
第一步,破题
所谓破题,就是引出话题。
假定特定人在特定场景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对应到书。这部分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要解决什么根本问题。
想写好这一步,就要想清楚这本书对应的人是谁,他们有怎样的痛点,然后陈述痛点,最后给出解决痛点的答案,也就是本书的主题。
比如,如果我今天要把《知行力》中拆书成课里的五步法变成一门课,我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是哪一部分,以及他 的痛点是什么,然后我会这样写:
如果你想通过阅读开启知识变现,但是不知道如何把书中的知识变成一门课;如果你要给他人进行一本书的培训,不知道如何分享效果更好;如果你要办一个有质量有厚度的读书会,但是又不知道如何提升书籍的“厚度”.......那你不妨好好听听我今天的分享。
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一本书变成一门课。
描述痛点,给出解决方案,引出主题,破题轻轻松松就完成啦。
结合我自己的经验,破题除了可以针对听众痛点,还可以用一些真实数据、有趣有料的故事,或者一个受众可能遇到的生活场景的描述等等。
总之,破题要么直击痛点,要么挠到痒点,要么激发好奇......一定要做到能够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让他忍不住看下去。
第二步,简单介绍书的内容和作者
在这一部分,主要强调此书的权威性,和为什么要把它拆成课。
比如我刚才介绍《知行力》的时候说“今天分享的这个模板是'作者和团队在拆解完上千本书之后,总结出来的、经过验证的模板’”,这就是强调分享内容的实用性和价值感。
想要塑造书籍的权威性,结合我自己拆书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qq英文网名带翻译
1.书籍讲了什么,这本书与其他同类书籍有什么不一样;
2.这本书曾经获得哪些赞誉或者奖项永远造句
3.其他牛人对这本书的评价hd4600
4.这本书的豆瓣评分
5.作者有多牛。这里可以从作者的人生经历、获奖经历、代表作等
......
这几个方面不一定全部介绍,可以选择其中部分进行介绍,但是一定要记得从作者和书籍本身两个维度进行介绍。
比如我在拆解《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慣》这本书书时,是这样介绍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慣》介绍了在个人领域及公众领域获得成功最具实效的7个习惯,即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
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曲家瑞作品这本书自1989年出版以来,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长达30年,在全球140个国家以40种语言出版,影响数亿人打造卓有成效的人生,目前销量已经超过4000万册。
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财富》500强中75%的企业都是他的受教者,受到500强企业的联袂推荐,被人称为是“一本能改变人生命运的奇书”。
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被选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
介绍作者和书籍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价值,吸引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千万不能直接复制网络上的。
第三步,进入核心理论
这一部分是整个拆书成课的关键部分,也是精华部分,所以这一部分至关重要。
这一部分一般分两大块块
1.故事导入,引出内容框架
一般都是通过故事引出正文,拆书成课模板中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前500字内(即大约三分钟的表达)必须出现故事,从故事进入正题。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听故事,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听道理。故事更容易激发兴趣,引发共鸣,所以开头一定一定要有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是书中的,可以是自己之前积累的素材,只要与主题相关即可。
记得之前听樊登老师讲《瞬变》的时候,他开头就用了书中那个联合国官员去非洲调研的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就很有趣,加上他契合主题的提问,我一下子就被他的分享吸引了。
在这一步,要告诉学习者你的分享框架,让他对分享内容有一个整体了解,比如“今天我将从..............这三方面为大家拆解这本书。”
2.介绍三个点
这部分内容一般介绍三个点,因为两个点太少,四个点有点多,不利于记忆,所以一般核心部分都有三个部分,讲三个点,方便听众记忆。
这三个点之间要有逻辑关系,一般要么是并列的,要么是层层递进的,总之要有一条线把这三个点串起来。
比如作者说他在拆《思考快与慢》时,分享影响做出判断的三个因素时,选择了赌徒谬误、合取谬误以及无视均值回归,他就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这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书籍本身比较深奥,拆解者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将深奥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
这一部分一般包括三个内容:案例、金句和知识点。这其实也提醒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多注意对这三方面的积累。比如我自己,参加拆书帮的拆书活动,我就很喜欢听大家讲故事。他们的故事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
第四步,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没有解决方案的讲故事讲道理都属于鸡汤,所以第四步一定不能少,一定给出一套解决方法。
开头把听众痛点挖出来,中间分析了原因,这个时候就要给出解决方案,让听众听有所获,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听得时候心潮澎湃,听完之后偃旗息鼓。
这一步的解决方案要与第三 步的分析对应,比如作者拆《思考快与慢》,第三步分析做出错误判断的三个要素是赌徒谬误、合取谬误以及无视均值回归,第四步给出解决方案就对应这三要素。
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结构有点像我们学习过的议论文,开篇告诉受众自己讲什么,明确主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解决方法。当然两者的本质是不一样的,我这里
只是告诉大家有点近似,方便大家记住这个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