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好莱坞电影对世界各国的文化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将技术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借他国文化传播西方文化价值观。以《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典型性电影为例,好莱坞电影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表现也秉承了“拿来主义”的原则,在电影中对中国文化元素进行重塑,解构了中国文化原本的内涵并对其进行美国价值取向的重构。
关键词: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取消院线上映拿来主义” ;典型性价值
【DOI】10.19312/jki.61-1499/c.2016.06.08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被打破,美国好莱坞凭借其科技与资本优势,占据世界电影潮流的主导地位,这并不单单因为它的商业和市场优越,同时还包括它对文化的“拿来”与“侵略”。“许多美国电影的题材也来自世界多元的国家、文化和历史,所有这些外来人和
外来文化都经过好莱坞的商业改造,有时甚至是美国的政治改造,一方面为主流的美国电影带来异域情调和注入文化营养,另一方面也为美国电影进入外国电影市场带来文化亲同感和文化共鸣。”好莱坞电影在创作过程和情景塑造中,在把受众视野带到美国的同时,也将世界转变成了美国。
一、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好莱坞电影制作以集思广益和多元文化为特点,它有着细化的责任分工,电影就如同在工业化批量生产加工制作一样。影片的每个大细节都由一个总工程师严格把关,每个小细节的创作又分属给不同的责任人,使之创作更加多元与精彩。例如将编剧工作细化为开场、主题、铺垫、转折、衔接、结局等部分,每个部分由一名擅长这部分描写的专业编剧执笔,最后由总编剧筛选定稿。在这种集思广益的的创作理念下,“好莱坞变成了国际人才与资本的大熔炉,只要是块料,都可以丢进去,出来的还是‘美国造’,带有美国文化的鲜明印痕。” “另一方面,好莱坞对‘生产世界性消费影像’这一商业规则的不断追求则成就了20世纪以来好莱坞辉煌传奇的成功线索,这条线索就是‘对于多元文化的兴趣及其充分利用’”。可以看出,“拿来主义”已经成为了好莱坞固有的生产方式,而这种被“拿来”进行“拼贴”的文
化题材中,囊括了广泛的欧洲故事,也涵盖了神秘莫测的古埃及文明,当然还包括具有灿烂文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等。1988年,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荣获第60届奥斯卡9项大奖;1993年美籍华裔导演王颖的《喜福会》首次成功打入美国电影市场;1998年,以中国传统故事木兰替父从军为题材的好莱坞电影《花木兰》在全球取得3.04亿票房的优秀成绩;2008年乘着奥运的东风,好莱坞抓住时机向奥运主办者中国输送了4部带有中国元素的电影,分别是:《功夫熊猫》、《木乃伊3》、《黄石的孩子》、《功夫之王》;2009年11月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在中国上映,仅上映一个月就席卷了4.47亿的票房,在这部影片中频频出现中国的影子……时至今日(2016年)《功夫熊猫》系列电影已经在院线上映到第三部,《功夫熊猫3》以9.7亿票房的高姿态成功刷新中国动画电影票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