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阅读知识点:如何区分主次⼈物
如何区分主次⼈物
主要⼈物:作者所要着⼒刻画的⼀个或⼏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物。作品的⽭盾冲突和故事情节紧紧围绕主要⼈物展开。
次要⼈物:⼈物的出现及其活动以主要⼈物及其活动为中⼼,并对主要⼈物期⼀定的映衬作⽤。
常考题型
1、⽂章中写到了多个⼈物,谁是⽂章的主要⼈物?
2、xx两个⼈物,谁才是作品的主⼈公?
区分⽅法
1、⼈物在⽂章结构、情节、⽭盾冲突中是否占中⼼地位?
2、⽂章是否通过他来表现主题思想?
3、注意:第⼈称⼈物未必是主要⼈物,着墨多的⼈物未必是主要⼈物,焦点⼈物未必是主要⼈物,像⼈物也可以是主要⼈物。
答题⽅法
1、从标题上看:主要写了……事,主要写了xx⼈物。
2、从主题上看:主要⼈物做了……事,体现了……主题。
3、从⾏⽂的笔墨看:围绕主要⼈物写了哪些事件;从主要⼈物起笔或收束全⽂;主要⼈物贯穿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从⼈物关系看:次要⼈物烘托了主要⼈物,突出了主要⼈物的……品质。
5、从写作视⾓看:故事从哪个⼈物的视⾓来写。
练习⼀
汩怎么读⼤年夜
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区⾥有家理发店,⼗⼏年来,尽管世事变迁,它却依然偏于⼩区⼀隅,没有任何变化,很朴素,也很有底⽓地存在着,犹如⼀株⼩草,⾃有⾃的风姿。⽽且,别的理发店伙计不知换了⼏茬⼉,甚⾄⽼板都⼰经易⼈,它的伙计却⼀直是那⼏个,⽼板始终是同⼀个⼈。
②因为常去那⾥理发,我和⽼板很熟。其实⼩区好多⼈图⽅便,更图⽼板⼿艺不错,都常去⼩店。每年春节前是⼩店⽣意最好的时候,⽼板会坚持到⼤年三⼗的晚上,送⾛最后⼀位客⼈,才搭最后⼀班⽕车回江西⽼家过年。
③我⼀般不挤在⼤年三⼗去理发,但今年因为有事耽搁了,⼀直到三⼗的晚上才去。⽼板正准备关门⾛⼈,见到我,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把拔掉的插梢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会不会耽误他乘⽕车。他说,没关系,你⼜不烫⼜不染,不费多少时间的。
④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他看出我的⼼思,开玩笑说,怎么我也得送⾛最
④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他看出我的⼼思,开玩笑说,怎么我也得送⾛最后⼀个客⼈,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嘛。
⑤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门被推开了,进来⼀位⼥⼈,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她三⼗多
岁的样⼦。穿着墨绿⾊⼤⾐,挺时尚的。⽼板对她说,⾏,你先坐,等会⼉!那⼥⼈边脱⼤⾐边说,好多店都关门了,就您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⑥⽼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要剪短要拉直,还要焗油。⽼板犹豫了⼀下。显然,她看到了⽼板这⼀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着⼏分夸张,⼏分求情,求你了,待会⼉,我得跟我男朋友⼀起去见他妈,这是我第⼀次去他家,⽽且还是去过年。您看我这⼀头乱鸡窝似的头发,别吓着我婆婆!⽼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板对她说,⾏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⑦我知道,时间对于⽼板的紧张,赶紧向⽼板学习,成⼈之美,让出了座位,对⽼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理吧,我不⽤见婆家,不急。那⼥⼈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板待会⼉还得赶⽕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我把她拉上⼀座位,准备转⾝告辞。⽼板⼀把拉住我说,没你说的那么急,正⽉不剃头,你今⼉不理了,要等⼀个⽉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板说,你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⑧那⼥⼈不停地谢我,我想别给⽼板添乱了,⼈家还得赶⽕车呢,便想趁着⽼板忙着的时候,侧⾝⾛⼈。谁知刚悄悄⾛到门⼝,⽼板头也没回地把我喝住:别⾛啊!别忘了正⽉不剃头!看我⼜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份钱回家多年嘛。说的我和那⼥⼈都笑了。
⑨⽼板⿇利⼉地做完那⼥⼈的头发,让她焕然⼀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我说,不⾏就算了,
⽕车可不等⼈。⽼板胸有成⽵地说,没问题,⼀⽀烟的⼯夫就得
⑩果然,⼀⽀烟的⼯夫,发理完,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门和煤⽓的开关,帮他拿着⾏李,和他⼀起匆匆⾛出店门。
⑾那⼥⼈正站在门前的⼀辆轿车旁,挥着⼿招呼⽼板:上车,我送您去⽕车站。看⽼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吧,候着您呢。⽼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她仍笑着说,我害怕我误了您的事呢。这时候不堵车,⼀⽀烟的⼯夫就到了。
⑿轿车欢快地跑⾛了。
⒀⼩区⾥,已经有⼈燃起了烟花,绚丽的烟花绽放在⼤年夜的星空……
【试题】本⽂的主要⼈物,有⼈认为是⽼板,有⼈认为是“我”,有⼈认为是⽼板和“我”两个⼈。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章内容加以探究。
【答案】
⽰例⼀:是⽼板。①⽂章主要写的是⽼板给“我”和那⼥⼈理发的事。②⽼板的⾔⾏表现了当代⼈的热情友善,凸显了主题。③“我”的谦让和那⼥⼈送⽼板赶⽕车是受⽼板感染的。④写“我”和那⼥⼈是为了衬托⽼板的形象。
⽰例⼆:是我。①故事是从“我”的视⾓来写的。②因“我”去理发才引出了理发店⾥的故事。③因为“我”的介绍和谦让,那⼥⼈才体会到⽼板为她理发的可贵,才会送⽼板赶⽕车。④“我”的⾔⾏表现了当代⼈的热情友善,凸显了主题。
⽰例三:是⽼板和“我”两个⼈。①他们都是贯穿故事始终的⼈物。②他们的友善感染了那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他们的⾔⾏表现了当代⼈之间的热情友善,凸显了主题。
练习⼆
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村⼦像个⽕炉。
②⽥⼆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袋旱烟,⼜往肚⾥灌过半壶⽔,并严严地给两个⼉⼦⼀番嘱咐,⾃⼰才扛上锄头去⽥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的两个⼉⼦奉命拿了棍棒,在⾃家院⼦矮墙边潜下⾝来。
④这园⼦是⽥⼆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条窄窄的⼟沟。苗⼉不分界地长,常有⽥家整地不⼩⼼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家的沟。于是⼏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家园⾥种着冬⽠,谢家园⾥种着南⽠,⽠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爬到冬⽠园,冬⽠爬向南⽠园。开始,两家都细⼼捡摆⾃家的⽠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家园⾥结了两个脚盆⼤的鲜红的南⽠。⽥⼆昨天上⾃家园⼦摘冬⽠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好趁机給谢家⼀个难堪。今晨,⽥⼆发现谢芳上园⼦时瞅见了这⽠,估计谢家晚上会有“⾏动”,特派两个⼉⼦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贼”。
⑤再说⽥⼆出了家门,使在村中樟树下的⽯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锅⼜⼀锅,他⼿⾥的旱烟“喇叭”,连着⽥⾥卷筒的⽲叶,以及揪得疼痛的⼼都在⼀同冒烟。
⑥⽥⼆与谢芳家的稻⽥也紧挨着,只是⽥家的稻⽥挨着南⾯的⼭,谢家的稻⽥靠着北⾯的河。昔⽇两家稻⽥都⽤⼭塘⽔灌溉,可今年⼤旱,⼭塘⼲涸,渠道枯竭,得各⾃⽔。谢家稻⽥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抽⽔;⽥家精⽥挨⼭,只能靠⽼天。⽥⼆抬头望望夜空,没⼀丝下⾬的迹象。谢芳⽥边抽⽔机“突突突”地响,⽩花花的河⽔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苗,⽥⼆⼼⾥难受极了。要救活⽥家⽲苗,必须通过谢家稻⽥引河⽔灌溉,否则将⽩费⼀年⾟劳,颗粒⽆收!⽥⼆去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性⼦耿,宁愿饿⼀年肚⽪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头上抽闷烟,⼼
⾥抱怨说:⽼天爷可是要存⼼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爽润了许多,⽥⼆才站起⾝,向着⾃家⼲裂的稻⽥⾛去。
⑦⽥⼆勾着头,深⼀脚浅⼀脚地⾛在⽥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汩汩的⽔,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流向他的⽥⾥。⽔将砖头般⼲硬的泥⼟变得软软的,⽲苗开始舒叶。⽥⼆庆幸谢芳粗⼼,没把⽥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丘!⽥⼆⼼⾥说着,很快⼜回到了橡树下的⽯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不光明正⼤的事。约摸过了个把钟头,⽥⼆再次起⾝偷偷地向⾃家的稻⽥⾛去。这次,⽥⼆更有新的发现:第⼀丘稻⽥流满⽔后,⼜是⼏道鳝孔穿过⽥埂,把⽔引向第⼆丘稻⽥。哪来这么多鳝孔?⽥⼆是捕鳝的好⼿,他⽤⼿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这鳝孔…⽥⼆陷⼊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炉般的村⼦,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中,园⾥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潜伏在园⼦中的⽥家兄弟忽然发现:⼀个⿊影在园⾥晃动,正猫着腰,轻⼿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向谢家园⼦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都不认识了?
⽥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家⽼爸⽥⼆。
【试题】关于这篇⼩说,有⼈说,⽥⼆是⼩说的主⼈公;也有⼈说,谢芳才是⼩说的主⼈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
⽰例⼀:⽥⼆。⼩说围绕⽥⼆的活动展开,⽤⼤量的笔墨写⽥⼆,并通过⽥⼆的⾏为与思想变化来表现⼈性善良这⼀主题。
⽰例⼆:谢芳。⼩说虽然表⾯上围绕⽥⼆的活动展开,但实际上谢芳的活动始终随存在,谢芳主动⽤善举感染了⽥⼆,彰显了⼈性善良这⼀主题。
练习三
时间存折
聂鑫森
⼆⼗六岁的史⼒,突然⼀摸⼝袋,那个存折弄丢了。是掉在上下班的路上,还是遗落在其他地⽅?天知道。
这个存折,存的不是钱,是时间,整整五⼗个⼩时啊,⽐钱还珍贵。
史⼒⽗母为了供他读书,吃尽了苦头。史⼒本科读的是汉语⾔⽂学专业,硕⼠主修古典⽂学。没想到毕业后,⼯作难于上青天,只好应聘到⼀家策划公司搞⽂案⼯作。好在公司在吉和⼭庄买了⼏套房⼦,供未婚员⼯⽆偿居住。⼀套房⼦住⼋个⼈,热闹得像集市,下班回来,打牌、看电视、聊天。史⼒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想看看书,但看得进去吗?于是,他常孤零零地在社区闲逛;若是下⾬,就在长廊⾥呆坐。
⼀天,史⼒发现吉和社区有⼀家奇异的时间储蓄所。社区很⼤,⽼⼈不少,其中⼀些⽼⼈的⽇常⽣活需要⼈帮助。管委会倡导中青年利⽤休息时间到这些家庭去做义⼯,所花费的时间⼀笔⼀笔记于存折,当⾃⼰需要时,则由其他义⼯来帮忙⼲活,谓之“领取时间”。
史⼒的业余时间太难打发了,于是申请去做义⼯,并领取了⼀个存折。储蓄所负责⼈告诉他:“有位叫章⽂⼼的⽼⼈,年过七⼗,原是江南⼤学中⽂系的教授,⽼伴过世,⽆⼉⽆⼥。要⼀个懂⾏的年轻⼈帮他查资料、听他说话。我们物⾊了好久,你是最合适的!”
星期六的上午,史⼒打电话给章⽂⼼⽼⼈时,对⽅说:“⼩史,你来吧,我扫榻以迎。”于是,他第⼀次去了章家。
门早已打开,清瘦的章先⽣满头华发,站在门边,把他引进客厅,上下两层近200平⽅⽶的房⼦,除厨房、卫⽣间外,其他地⽅都⽴着成排的书架。书⾹如⽆形的波流在涌动,史⼒仿佛⼜回到了⼤学校园。
章先⽣说:“这是刚煮好的安化⿊茶,请君⼀尝。”
“谢谢。”
当他们⾯对⾯坐在客厅的长条茶案前时,章先⽣说:
“⼩史,你的硕⼠论⽂写的是什么呀?”
“是《论明⼈⼩品的艺术⾛向》。”
“这要读不少书啊,难得难得。张瀚的《松窗梦话》、袁宗道的《⽩苏斋类集》、张潮的《幽梦影》……想必都⼊了君眼?”
“只是泛泛读过。很惭愧!”
“你虽离开⼤学,照样可以⾃学成才,只要吃得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何愁不成功。你叫史⼒,有字吗? ”
“没有。”
“我给你起个字怎么样?就从屈原的《离骚》中取出‘修远’⼆字。”
“谢谢先⽣赐字。”史⼒突然双眼涌出了泪⽔,。
章先⽣哈哈⼤笑。
史⼒觉得⽇⼦过得充实了。业余时间他或⽿塞棉花在嘈杂的环境中看书,或去章家。每次去先打扫卫⽣,然后查资料,都⼲完了,⼀⽼⼀少坐下来喝茶聊天。
就这样,史⼒的存折上,有了五⼗个⼩时的记录。这个记录时间的存折,居然丢了!其实只要史⼒到管委会说明情况,补发⼀个存折就可以了。但他觉得毫⽆必要,章先⽣传授的做⼈、做学问的道理,才是他真正的积蓄。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在先⽣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论⽂,扩展成近⼆⼗万字的专著,由先⽣推荐出版了。先⽣⼜写
三度寒暑过去了。史⼒在先⽣的指导下,将当年的硕⼠论⽂,扩展成近⼆⼗万字的专著,由先⽣推荐出版了。先⽣⼜写了推荐信,让史⼒到江南⼤学中⽂系去应聘当合同制教师,并告诉他:“你⼀边上课,⼀边考博⼠,只要肯下功夫,是可以留校的。”
史⼒说:“先⽣对我有再造之恩!”
“不,更重要的是你对⾃⼰的再造!”
说完,先⽣拿出⼀个红封⽪的存折,说:“你三年前掉在我这⾥的,之所以没有还你,是想看看你有什么反应。愿做义⼯领⼀个存折已属不易,但你掉了后不要求补发,⼼很安详,连理所当然的报偿都淡忘了,是修德修⽂所⾄。”
史⼒接过存折,翻了翻,除原有的页码,⼜加订了厚厚⼀沓,上⾯由先⽣填满了他每次做义⼯的时间。史⼒合上存折,双⼿捧着递还给先⽣,说:“我做义⼯的时间,即是先⽣义务教诲学⽣的时间,只有您知道我有多少长进,还是由您保管吧。”
先⽣说:“好!”
【试题】有⼈认为,史⼒是这篇⼩说的主⼈公;也有⼈认为章⽂⼼才是这篇⼩说的主⼈公。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6分)
【答案】
⽰例⼀:同意史⼒是主⼈公。
理由:①从⼩说的标题来看。“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时间的存折。⼩说叙述了史⼒在章⽂⼼家做义⼯的三年零五⼗个⼩时⾥,学习做⼈、做学问的事情。②从⼩说⾏⽂看,史⼒在⽂中有着贯穿故事情节的作⽤,围绕史⼒记叙了他领取、使⽤、丢失、再得、转交“时间存折”的事情。③从⼩说主题来看,⼩
说写史⼒,着⼒叙述他的“再造”,以此表现“修德修⽂”对⼈“再造”的重要性这⼀主题。
⽰例⼆:同意章⽂⼼是主⼈公。
理由:①从⼩说的标题来看。“时间存折”是储蓄做义⼯时间的存折。⼩说叙述的是章⽂⼼如何在三年多的时间⾥,义务帮助史⼒“再造”的事情。②从⼩说⾏⽂看。⼩说虽然起笔写的是史⼒,但收笔却在章⽂⼼,并借史⼒之⼝赞美章⽂⼼,点明⼩说主题。③从具体表现来看。⼩说写史⼒⼀⽅⾯是为了引出章⽂⼼,另⼀⽅⾯是为了衬托章⽂⼼,⽤史⼒的“再造”衬托章⽂⼼“德”“⽂”之⾼。
(评分标准:表明观点,给2分;判断理由,给4分。判断理由,答出⼀点,给2分;给满4分为⽌。⾔之成理即可。)
练习四
幽幽七⾥⾹
这世界哪怕再叫⼈失望,也有⼀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长。
三层⼩楼,粉墙黛⽡,阅览室设在⼆层。靠楼梯的⼀⾯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植着七⾥⾹。⼈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钱买书的穷学⽣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疑是上帝赐予的⼀座宝藏。在那⾥,我如饥似渴,阅读了⼤量的中外⽂学书籍。
其实那时,我⼼卑微。我来⾃贫困的乡下,⽆家室可炫耀,⼜不貌美,穿⾐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光华灼灼的城⾥同学跟前,我觉得⾃⼰真是既渺⼩⼜丑陋。
是读书使我的内⼼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段妙不可⾔的光阴。每⽇黄昏,⼀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多岁的年轻⼈,个⾼,肤⿊,表情严肃。他⼀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