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紧紧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宁波是一个外向型现代化港口城市,地方经济紧紧围绕港口来发展,国际物流业在宁波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同时,国务院批准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宁波市委市政府2010年提出了“六个加快”战略,第一个“加快”就是加快打造国际强港;宁波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也明确规定“大力拓展航运中心功能,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这些战略的实施将对物流专业人才形成了一个长期的需求趋势。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紧紧宁波产业及其发展战略,深化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合作办学模式,提升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打造专业特。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
(一)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优化
校企合作、产学交替一直作为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并完善和优化。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松散式合作培养阶段(2004年)。2004年2月,学院与浙江某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第一次校企合作,邀请公司包括总经理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为客座教师,通过定期专
题讲座介绍行业企业最新动态,传授生产经营操作技能,并承担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企业接受由学院推荐的优秀毕业班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并在学生毕业时从中录用一部分作为正式员工。
第二阶段是“2+1”订单式培养阶段(2005年-2008年)。从2005年开始,学院与九龙公司探讨“2+1”订单式合作培养模式,即三年制专科学生入学后,前二年在校内按原教学计划学习,最后一年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毕业后留在公司就业或由企业推荐在行业内就业。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成立校外松散型实践教学基地,用于学生顶岗实习和课程实践教学,并聘请宁波简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宏达报关公司经理等三人担任教学顾问(兼职系主任)。
第三阶段是校企合作培养拓展创新阶段(2009年至今)。一是成立校内分公司。为了克服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弊端,从2008年底学院开始与企业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共同投资成立校内分公司,将企业的部分生产经营功能搬到学校,建立校内经营性实训基地。二是探索“321”人才培养模式。“32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3年制专业学生中按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完成前3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后,校企合作制定后三个学期的衔接培养计划,第4-5学期到合作企业或校内分公司实施“学工结合”联合培养,第6学期由合作企业录用为准员工或推荐其他单位为准员工,进行顶岗实习。三是成立商贸职业教育联盟。联盟成员不仅包括市外经贸局、贸易局、口岸与打私办等政府部门以及市物流协会、口岸协会、职业经理人协会等行业协会,还包括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
校,乐购、海商等10余家知名紧密型合作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和企业员工。四是虚拟学院。2012年5月在市领导的关心下,与浙江九龙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九龙国际物流学院”,进一步拓展合作办学领域,深化实践教学模式。
(二)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专业调研,按照行业工作知识和基本技能需求,整合核心课程内容;按照工作领域设定专业方向模块,基于物流岗位工作过程和学生持续发展,形成与物流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一是与行业企业合作改造核心课程即行业平台课程,主要包括“现代物流基础”、“集装箱运输实务”、“物流营销”、“外贸物流单证实务”、“物流安全管理”、“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等6门核心课程。二是按照“根据工作过程设课”的原则,与企业合作构建专业方向模块课程,进行改造,课程教学由企业和专业共同完成。三是课程改造将物流职业证书考核的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之中,将职业证书课程化。四是所有的专业课打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分离式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专业核心课程及方向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实训方式完成课程的实践内容。
(三)改造课程内容
推进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程改革,改造课程内容,从内容设计上体现“教、学、做“一体,提高教学效果。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突出能力目标和工作知识目标,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重点改造建设货代业务操
作、报关业务操作、集装箱运输实务、外贸物流单证实务、仓储业务操作、GPS与车辆调度等6门行业平台核心课程或模块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与行业工作过程一致,主要通过实训和产学交替的方式完成。
(四)规范实践教学活动
首先是对校内分公司的产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规范,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构建
——
—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晓斌
摘要:本文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专业建设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工作过程
系统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模式,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实训教学条件等内容。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作者简介:刘晓斌(1966-),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商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下转第205页)
重点是课程组合与提炼、课程体系构建、考核方法设计、流程递进设计、分公司学生员工管理制度完善等,满足学生专业见识、创业和顶岗实习需要。其次是对校外实践基地产学交替实践教学的探索,重点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开发、轮岗设计、规范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等,确保企业教学标准化、规范化,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
产学交替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定,学校教师与企业的指导老师合作完成生产性内容的教学,企业的指导教师到学校的课堂,辅助完成课堂教学,产学交替完成后由企业和学校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五)创新实践教学管理
学生的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企业考核成绩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成绩,计算学分。加强学产交替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学院与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小组由学校和企业的领导层组成。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班主任及项目负责人,要求工作深入到企业。企业和专业共同制定标准,
考核学生的轮岗过程,不合格的要重新轮岗,直至合格为止。
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
以前实训基地建设基本以学校设计、学校投资为主,往往建成的实训设施设备与职业教育要求不相符,即满足不了教学,同时利用率又不高。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既节约了学校资金投入,又可提高实训设施设备的针对性,还可以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学校引进企业在校内建立实际从事国际货运代理经营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分公司),企业与学校共同出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施教学、共同培养人才,争取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基地应包括营销部、操作部、单证部、商务部、客户部、财务部、报关报检部等部门。同时与多家企业合作,投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车间,改善“2+1”、“321”合作企业内顶岗实习环境。
(二)建设优质教材
由课程跟进教师组建团队,团队包括专业教师和企业行业相关人员组成,依托合作企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已经出版物流基础、货代业务操作、报关业务操作、外贸物流单证实务等课程教材,并开发了外贸物流中职师资培训教材。
企业管理专业(三)多渠道建设“双强”师资队伍
⒈引进、聘请和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近年来,从企业引进3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分别具有国际货代企业经理、日本大型物流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多年从业经历;派出一名物流管理专业负责人赴德国学习港口物流管理,今年十月份又将派出另一专业带头人赴德国学习校企合作经验;派出一名专业教师在企业挂职。
⒉“双师”团队构建。根据社会服务和教学需要,安排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或到相关机构培训,取得培训师资格;根据学校统一规定,所有专职教师每年下企业不低于2个月;以商贸职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员工为主要来源,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并适当对聘请的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基本教学技能;加强企业兼职教师考核管理,对其工作绩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业绩作为续聘和企业晋升加薪的依据。
制度、值班制度、巡查制度等各类规章制度,加强对汽柴油、燃气、沥青等危险源的管理,加强对车辆安全停放的管理,要配齐有效的灭火器材,及时更换老化电力线路和用电设施,保持生产生活用锅炉性能良好。
(四)强化安全生产投入的落实以落实公路本质安全为主线,狠抓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积极落实上级安全生产专项管理经费的政策规定,加大对安全监管组织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
等的安全投入,建立经常化的安全投入机制,加强对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公路交通标志、公路交通标线等设施日常维修保养,切实改善公路设施的安全状况,提高管理服务性能,确保道路畅通行车、行人安全。
(五)强化道路交通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当前公路行业整体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公路在质量、功能、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与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一些危险路段、隐患路段的存在,严重影响公路的整体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把人本、和谐、可持续发展放到突出位置。“消除隐患、珍视生命”是公路部门对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支持,近几年交通部和各级政府大力实施安全保障工程,切实改善了隐患路段的行使条件,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我们要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加强道路交通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工作,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对新建、改建、扩建道路严格坚持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增量,全力营造安全、和谐、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六)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是进行安全管理的有效形式,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多形式、多渠道广泛传播安全理念,加强职工安全知识、技术技能和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工作,组织观看事故案例图展、宣传片,用一幅幅令人震撼的图片、一幕幕血淋淋的场景警示广大职工遵守法规、遵章操作、关爱生命,开展创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安全班组、安全漫画比赛、安全文艺汇演、百日安全生产竞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
防范意识,营造安全、和谐生产的浓厚氛围。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不断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把安全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职工素质上。
公路安全文化在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公路文化,充分体现了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本质特征,以保护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和建设施工的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目的,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珍惜生命,文明生产”的安全保障环境条件和管理机制,保护和关爱公路发展生产力,实现公路行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倡导公路安全文化的意义在于提高全体公路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遏制伤亡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文明生产,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职工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和建设施工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倡导公路安全文化建设是加强和落实公路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公路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在公路安全生产中的贯彻与落实,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上接第201页)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