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解决的难点,高校的大量扩招带来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轨,高校生源质量下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定位不清等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基于以上种种原因,这就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先进经验,对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几点改进对策和设想。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启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模式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配就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供需双方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转变,带来大学生择业难与就业后暴露出的信心不足、缺乏职业能力、大学生自愿性失业和啃老族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的问题凸显,成为社会和高校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在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自2003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1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680万人,10年间翻了3番,在当下的中国高校扩招浪潮中,如何指导毕业生正确就业,掌握科学
的就业理念,具备良好的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目前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新形势,国家教委开始认识到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存在的重要性,1996年起就开始督促各高校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就业指导工作无论是从指导理念、组织机构、人员素质、专业背景、方式方法和社会参与等方面都满足不了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各方的需求,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改进。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偏重于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例如为他们提供就业政策解读,发布招聘信息和提供就业咨询,进行求职技巧辅导,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忽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就业指导工作偏重于高年级就业指导,忽视低年级的职业生涯教育,这使得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美国不仅是全球最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指导的国家,其对大学新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形成一套规范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以高校为中心,社会各方通力合作,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因此,通过借鉴美国就业指导工作尤其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经验,对我国高校更好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就业指导的国家,20世纪初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就在美国产生,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70年代,生涯规划教育在美国得到推广,也传播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前苏联等国;8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长期的实践中,国外学校确立了以形成“自我概念、发展潜能”的全人辅导模式,并辅之以矫正、补救的心理咨询和训练项目。
针对8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美国在遵循市场调节就业原则基础上,通过政府、高校、社会机构和用人单位四方配合形成社会各方参与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个性心理测试和培训,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塑造完善人格和发掘学生的职业兴趣,就业指导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专业水平高,高度职业化,学历层次高
美国大学比较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除了在高校建立就业指导中心,还配备齐全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一般按照学生人数1:200配置,岗位分工明确,有就业顾问、就业主管、对外联络员、秘书等。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呈现出高学历、专业化、职业化的特点。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需具备高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等硕士或博士学位,为学生提供诸如心理测试、能力评估、求职咨询等服务,而就业咨询人员必须要拥有教育学、心理学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此外,一般工作人员需具备学士学位。所有的工作人员多需经过培训和考试,持证上岗。
1.2  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学习生涯始终
美国大学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从学生入学开始,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就开始着手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并提供心理测试、能力评估、个性特征、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在大一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树立职业意识和人生理想。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结合学生的特点,拟定计划,提供可行性的就业指导。例如在大三,学校通过多方渠道收集企业、雇主信息,告知学生针对企业需求,及时强化自身知识结构,同时,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在大四,对学生制作求职简历、面试技巧提供培训,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美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
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评估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学会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理想。
2  对中国的启示
2.1  加强就业指导,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仅是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信息的发布、求职技巧的指导与培训等方面的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难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指导毕业生到一份工作只是履行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学生是否明确了职业发展规划,学生能否发挥自身的特长,当前工作能否适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等问题,才应是其核心职责。许多大学生不懂得合理进行职业定位,科学规划未来,致使职业选择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影响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科学剖析自我,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全面
的职业发展技能,提高自我规划和决策能力。要把培养和输送具有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独立能力的人才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目标和根本任务。改革当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制度,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全程化、个性化。针对很多高校未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必修课程问题,建议各高校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高校必修课程,而且每学期应该多开课时,通过系统学习,使大学生明确未来的职业走向,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为实现将来的职业理想储备必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2.2  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网络体系,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
李倩资料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同时,高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并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服务,使学生通过该网站了解企业需求,调整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职业生涯测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实施,给予测评对象以科学、客观、公正的测评和解释;更需要有科学、完善的测评手段,给予测评对象完整、科学的自我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工具的开发需要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
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的结合。
2.3  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指导
当前用人单位并不仅仅看重学历,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应该通过认识实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参观学习等实践课程等,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职业实践活动。同时积极联系校外企业,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并使其加强对自身的了解,并完善自我。
2.4  着力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
我国高校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人员多是高校思政辅导员,辅导员因专业受限,整体素质不高,滞后于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只有少数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大学生职业指导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就业指导人员更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高校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对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培训,提高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诸如心理学、咨询学和职业发展等有关专业人才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去,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水平。
2.5  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全程化和社会化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校教育几乎没有把就业、创业纳入自己的教学计划。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是受社会舆论和家庭的影响,缺乏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正确了解,这导致学生就业盲目,工作困难,一时间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影响社会稳定。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大学生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而且更应普及中小学的就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覆盖学业生涯。
同时应加强高校和社会力量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实现学业生涯全覆盖,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社会化作出更多的贡献。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应在借鉴国外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开展中国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人才的价值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人大复印资料,2004(6):
42-43.
[2] 胡元聪,黄晓梅.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的改革方向探析[J].人大复印资料,2008(5):19-21.
[3] 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李倩,徐瑾.日本高校生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思想理论研究,2006(11):25-26.
[5] 王政忠.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法制与社会,2007(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