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勇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概况,然后介绍了几种主要的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如传统的观察法、实验法、追踪研究法,同时,还用新兴的驾驶模拟器法。在交通心理学、道路交通管理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本文总结了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基本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交通活动的参与者心理规律和特征的了解和掌握上,并举例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些规律和特征,以此开展交通管理活动;此外,借助于合适的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更可以培训出心理和行为素质更好的驾驶员。
根据从驾驶模拟器上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制定出更有效的、实用的标准,以此来选拔具有低事故率和高驾驶技能的驾驶员。
【关键词】交通心理学;交通管理;驾驶模拟器
1 引言
造成交通事故的基本因素是人、车、路、环境与管理,而多年来各国的研究表明,在导致交通事故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而,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交通进行管理,对交通事故进行预防是当今中外学者热议的课题。
2 我国交通心理学研究概况
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了对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在交通参与者心理、道路管理、设计以及立法等方面都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我国交通心理学的起步虽然比较晚,但经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在过去若干年中,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1)驾驶员的知觉和认知研究
对驾驶员的知觉和认知的研究是国内外交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部分,我国主要集中于知觉方面的研究,对记忆、注意等高级认知过程涉及还较少。
(2)驾驶员状态研究
主要为压力、疲劳、唤醒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研究。
(3)驾驶员个别差异研究
研究人格和生活方式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
(4)驾驶员评估研究和诊断研究
研究假设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适合做驾驶员,主要通过心理素质、驾驶适应性研究等对驾驶员进行评估和诊断。
(5)驾驶员训练研究
交通心理学不但应为道路使用者提供理论根据,减少交通事故,而且还承担训练驾驶员的任务。
(6)道路设计研究
交通参与者如何感知道路环境,如何加工环境信息是道路环境设计的关键。因此道路环境设计不仅应当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而且必须考虑交通参与者的心理因素。
3 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
交通心理学主要有以下七种研究方法。
3.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对交通客体的直观观察获取信息,从而得出判断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3.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实验者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条件,影响被实验者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者称为主试,实验的对象称为被试,所研究的因素称为变量。实验法可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3 追踪研究法
这种研究法就是对一些经常造成事故的驾驶员进行长期追踪调查,查明其违章肇事的心理原因,为驾驶员训练和甄选提供心理依据。
3.4 个案法
个案法是一种叫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与追踪研究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3.5 心理测量法
这种方法是用规范的试题和相应的量表,對被试者智力水平和心理特征的个别差异进行测定。道路交通心理学中常用的心理测量方法有视角测量、注意分配测量、反应时间测量,以及被测试者性格和生物节律测量等。
研究方法有哪些此外,问卷调查法也是常用的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其形式与心理测量法较为相似,但在
信度和效度上可能会较差,但只要能设计合理、科学的调查项目或问题也能获得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3.6 数量统计分析法
数量统计分析法是在搜集和处理研究资料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在道路交通心理学的研究中十分重要,可以使研究结论更具有可操作性,可以使一些交通现象导致的结果更易于被人们把握。特别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行大规模的统计运算和定量或定性分析已成为可能。
3.7 驾驶模拟实验法
驾驶模拟实验,是借助一系列仪器设备以及预先建立的数学模型,设置一种十分近似于真实驾驶的情境,在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一个或一组环境条件来研究驾驶员某种心理心理现象和驾驶动作的方法。
4 交通心理学研究方法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4.1 在机动车驾驶人管理中的作用
4.1.1 分析机动车驾驶人的不良心理特点
经过研究,驾驶员往往存在以下不良心理:(1)盲目心理;(2)侥幸心理;(3)逞强心理;(4)逆反心理;(5)保险心理;(6)急躁心理;(7)骄傲心理。
以上驾驶员的心理规律,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追踪调查法和个案法获得。对于以上不良心理,作为管理者、执法者,应充分重视,将其作为在执行公务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应用各种宣传手段,用合适的形式使机动车驾驶员真正认识到在驾驶机动车时应注意的问题,防止在不同的交通环境、情境下做出后悔终生的事。
4.2在非机动车驾驶人管理中的作用
我国是自行车的王国,自行车的数量占非机动车总数的绝大部分,因此,对非机动车驾驶人尤其是自行车驾驶人的研究,在预防交通事故、规划交通管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2.1 非机动车驾驶人心理特性分析
同时通过观察与追踪调查,不难发现非机动车驾驶人具有以下几点心理特点:
(1)着急、超越心理。非机动车驾驶人往往为了赶时间产生此种心理,经常表现为快速、冒险、猛拐、硬钻等现象。
(2)对通行空间的占有心理。非机动车驾驶人都喜欢平坦宽敞、车流较少的道路,而实际情况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因此,他们就会不断的超越穿行,摆脱拥挤。
(3)胆怯心理。这种心理往往出现在那些初学者身上,通常表现为遇突發情况不知所措,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随机应变心理。非机动车驾驶人一般比较自如、从容,精神不太紧张,警觉低,注意力分散。经常表现为东张西望,易受到周围景物的影响而转移视线。有同伴同行时往往结伴并行,边走边聊,车速过慢,对后面骑车人全然不顾。当以较高速度骑行时,路线不固定,超车现象增多。遇到热闹就停下来围观,遇路障就盲目绕行。这种随意性行为的产生,多是因为非机动车驾驶人对自身行为给整体交通秩序带来的影响没有足够的认识所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