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范文3篇
  哪些调查研究是跟学习方法有关的呢?下面是本人为大家带来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一)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较好体现,教学空间不断拓展,教学评价也更趋全面科学。为深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更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拟做一些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教师如何从角转变、模式优化、空间拓展以及评价改革等方面实现转变,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不同样式的课程改革都将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如法国开展的“做中学”活动,美国实施的“动手做”方案,日本的“体验式”学习,并且在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关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还有很多成功的课题研究,比如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等等。不难发现这些大都是中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摸索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四大有效转变”:教师角从“教书匠”向“教育家”有效转变;教学模式从“被动式”向“互动式”有效转变;教学空间从“课堂里”向“立体式”有效转变;教学评价从“单一性”向“全面性”有效转变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的思想和模式,形成一批优秀的课例,建立优秀案例资源库。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从“教书匠”向“教育家”有效转变;
      2、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从“被动式”向“互动式”有效转变;
      3、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空间从“课堂里”向“立体式”有效转变;
      4、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从“单一性”向“全面性”有效转变。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研究方法有哪些      2.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 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生的认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问卷调查法。从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本校学生,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现状,学习方式及存在的困惑,了解学生感兴趣且有实效学习方式,从中梳理出不同层面学生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改变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尽快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下,如何有效解决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变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七、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1,新课程关于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依据“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教育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不断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的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八、研究基础
      1.课题组教师具有较强的基本功。思想过硬,潜心研究,善于创新,素质全面,大部分教师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最少的执教过5年语文,其中中学高级教师职务4人。课题组教师都参加过《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
      2.我校的科研氛围浓厚。课题负责人主持过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 农村初园文化建设研究》和盐城市教育学会第一批“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农村学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严谨务实,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撰写很多论文,并在省市评比中多次获奖。课题组成员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先后30余篇文章发表或获奖,这些均为此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必要研究基础,提供了有效的人力保障。
      3.从此课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来看,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大量搜集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的即将实施作了科学、合理的分工,选拔有一定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保证各子课题能正常开展研究,同时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为此课题的开展提
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