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个案研究促进班级整体合唱水平的提高
【摘要】班级合唱教学是指基于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并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笔者在民族地区中职校班级合唱的整体教学中,通过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有意识的注重了个案的研究和培养,有效地提升了个案同学音乐素质,促进了班级整体合唱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班级合唱;个案研究;整体提高
前言
2004年我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分会在杭州举行的“全国合唱指挥培训班”,有幸聆听了闻名全国的音乐特级教师刘德昌老师作的有关《班级合唱教学》的专题讲座。
班级合唱教学,指的是基于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和训练。班级合唱教学具有“实用性、普及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刘德昌老师的讲座给予了我极大的触动和启发,激起了我想参与这项教学实验的兴趣和愿望,于是在这以后的教学中,我在逐步尝试着这项教学研究活动。
这些年来,在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中,我首先培养同学们对音乐对歌唱对合唱的兴趣和热爱,让“热爱”激发出同学们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其次,对同学们进行了气息的训练、声音的训练,进行了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声部的训练、对合唱作品进行了排练及演出,对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进行了培养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注重了对个案的关心帮助与培养。
个体是团体的一部分,在面向全体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关注个体的成长,关注个案的发展(特别是那些音乐素质不太好,不爱唱歌、不敢唱歌,不自信的同学),那么,班级的整体合唱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一、个案研究的样品及做法
我校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学校里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州内贫困县边远山区的农村彝族同学,音乐素质整体较差。
案例一:袁同学,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6级5班同学,女生,彝族,喜欢舞蹈,协调性和节奏感很好,但是,音不准。由于音不准,所以,平时也不怎么开口唱歌。一旦让她唱几句歌给我们听,她马上就会说“哦,算了算了”,并且边说边摇头并躲在一边去了,没有自信,对音乐对歌唱也没有多大兴趣。
案例二:王同学,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6级5班同学,女生,彝族,性格内向,音不准,节奏也不稳,上课时不爱开口歌唱,或者即便是开口歌唱也是比较小声地唱歌,显得小心翼翼的。
案例三:张同学,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2016级5班同学,女生,汉族,音准和节奏都比较好,但是,懒散、随意,学习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袁同学王同学的情况班上属于中下水平,针对她们在音乐素质这方面的情况,我做了这样一些事情:
1.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带领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及其她同学亲身观摩“音乐会”。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有着一支本土的“城市文化名片”——“凉山交响乐团”和“凉山
交响乐团五彩凉山合唱团”,他们每周五晚上为广大市民、音乐爱好者演奏(唱)免费的“惠明音乐会”。作为音乐科任老师的我在与班主任沟通、协调、在确保同学们安全的前提下于周五晚上带领同学们去聆听凉山交响乐团的“惠明音乐会”。让同学们到现场去观摩、欣赏音乐会,让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美歌唱的美,体会合唱艺术的美。
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逐渐对音乐不在躲避,对音乐会中表现突出的人物或者觉得好听的歌曲她们会主动地在手机上进行查阅,还会调出该视频进行观看和聆听。
2.日常中播放优美的、好听的、节奏感强的、朗朗上口的儿童歌曲或者美声歌曲给同学们听,进行“灌耳风”的练习。如《哇哈哈》、《校园的早晨》、《蜗牛与黄鹂鸟》、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杨鸿年教授指挥的《中国交响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的音乐会录像、廖昌永老师演唱的歌曲、德德玛老师演唱的歌曲以及一些动听的流行歌曲等。
在这个过程中,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逐渐有了歌声,会时不时地哼唱起这些歌曲来,虽然还会跑掉,虽然音还会不准,但是这并重要;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她们的歌唱兴趣、她们对音乐的“爱”被逐渐地调动起来了、被逐渐地激发出来了。而一旦产生了兴趣和爱好,同
学们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就迸发了出来。
廖昌永3.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现代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达,且中职同学大都有了智能手机,于是我们积极的借助互联网平台建立班级交流的QQ、,将经典的音乐作品发送到中,让同学们观看、欣赏、体会音乐、场景、画面等,进行立体的视、听学习,然后通过布置学习任务,如“你在视听了该作品后有什么感受、体会?”、“这首歌曲好听吗?为什么?”、“请你评价一下这首声乐作品演唱者的演唱?”“该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意识的@袁同学@王同学或者@张同学来回答问题,通过@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回答问题,促使她们要进行认真的聆听、感受、体会、思考;在认真的聆听、感受、体会、思考中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的音乐素养逐步得到了提升。
4.利用榜样作用,对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进行正面的激励。
在日常教学的间歇中,在值守该班晚自习的时间里,在不经意间,在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与我的交谈中,我会把一些名人、一些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等的小故事讲给她们听,
同时也面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些“大家”的成长经历,比如廖昌永老师(四川郫县农村里走向世界的歌唱家)、范竞马老师(四川凉山州会理县走向世界的歌唱家)、德德玛老师、殷秀梅老师、戴玉强老师、杨鸿年先生等。把这些“大家”成长的励志故事告诉同学们,利用榜样的作用来对同学们进行正面的激励和鼓舞。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这些人物的成长经历感兴趣,对他(她)们所取得的成就流露出了羡慕、崇敬的神态,内心萌发出的积极向上、努力认真的品质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上得到了显现。
5.回到音乐堂课的学习上,严格地要求她们。
要求同学们安静地聆听音乐,仔细地看着老师做的示范,认真的跟着老师做练习,比如,唱歌的站姿、坐姿,开口练习、呼吸练习、大调式音阶练习、合唱作品的排练、音乐会的设计、策划等等。经过近一年半时间的训练,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逐渐地有了进步——首先她们喜欢上了音乐课,喜欢歌唱,喜欢站上合唱台唱歌的感觉;她们逐渐地有了歌声,敢于唱出来;在练声中,她们的“嘟噜”逐渐地打得好了起来,逐渐地感受到了气息,逐渐地学会了主动地呼吸;她们的歌唱能力在渐渐地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在逐渐地增
强等。
二、个案研究后的反思
袁同学王同学张同学所在的班级在经过一年半的班级合唱训练后,在我发出的《班级合唱教学》的调查表中,同学们这样写到“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班级合唱的实验”,“现在知道了合唱是怎么回事”,“在练习中我感受到了音乐带给我的快乐”,“我的歌唱技能有提高”,“我变得比以前更开朗,在逐渐地自信起来”,“我不在自由散漫,有了团队精神”等。
在这个活动中,个案的研究不仅仅是袁、王、张这三位同学,还包括李同学、周同学等。她们在歌唱的兴趣上、技能上,在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实践能力上,在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等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虽然这些个案研究的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和其她同学相比还是有差距的;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项活动开展后在音乐能力较差的同学身上发生的转变,看到这一活动的生命力,看到这一活动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班级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和艺术活动的基本形式。作为一
名音乐科老师,我们应该积极的实践并推广“班级合唱”,在面向全体同学的基础上关注个体的进步和成长,使班级的整体合唱水平、音乐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作者简介:
冯玉霞,凉山民族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大学本科毕业(音乐学专业),中专音乐讲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