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重要的修行----兼谈自己在口才方面的得失
说话,除去少数极为可怜的人,是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人都能做到的。可是,能说话和会说话,二者可以说截然不同。朱自清说过:“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说话是一门艺术,是一种修行,人生在世,无时无刻不需要说话,可是,真正会说话的人少之又少。
举个例子,说话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批评”。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说,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傲气了,一点儿批评都接受不了。真的是青年一代不如一代了吗? 当然不是,人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对批评的性质理解错误,也是对说话的修行不到位。
批评有一条细细的、意识几乎难以觉察、人心极其不愿接受的红线——批评只能给逻辑、给疑问、给论证,不可以讽刺,不可以定罪,更不可以用作构陷的工具。
就比如说,某年某月的一个周三的晚上,凤凰网新闻客户端著名的主笔王路在北京理工大学做讲座,讲座临近结束时设置了提问环节,提问到大约第十个,有姑娘站起来对王路说:”我想知道,你为这场讲座准备了多久?为什么你的PPT只有三页而且这么丑?你的题目叫《人应
当以何种态度面对厄运》,我不觉你的事情算厄运,很多人比你更惨。我想问,你觉得自己是凭什么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总之,听了你这碗鸡汤,我很不舒服。”
如果我是王路,我会觉得很不舒服,哪怕这个姑娘说的很对,我可能也不愿意当场承认,这是因为我不能接受批评吗?当然不是,问题出在这个姑娘身上。什么叫批评?觉得王路所做的PPT和演讲不好,对他说:“我觉得您为这个演讲所做的PPT有点少,如果能多一点的话更能够让人感受到您的准备充分”、“我觉得您演讲的题目有点夸张了,会让人觉得这个讲座只是在灌鸡汤”类似这种,给逻辑,给疑问,给论证,这才叫批评。而这位姑娘说的“为什么你的PPT只有三页而且这么丑?”“你觉得自己是凭什么站在大学的讲台上?”不能叫批评,而是包裹着批评外衣的攻击与侮辱。在一个公众场合,公开地对一个人进行攻击和侮辱,这样的人,终究不讨人喜。
很多人把批评分为“善意的批评”和“恶意的批评”,要我说,这个说法本身其实是错的。批评必须也只能是善意的。没有善意,并非想让他人变得更好,而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病态心理的批评,本质亦为迫害与侮辱,是利用了人们不得不对批评给予的宽容而得逞的恶行。这样的人根本做不到有效批评。我们并不是不欢迎批评,而是批评是一门高深复杂的语言
艺术,绝大多数人所以为并无法接受的批评其实根本就不是批评,只是伪装成批评的恶意中伤。一个真正懂得批评是什么的人,一个真正会运用批评的艺术的人,才能用批评来使人变得更加优秀。而这样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求之不得,何谈厌恶?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提升自己说话的水平,让自己掌握说话的艺术呢?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倾听,“我们用了三年来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来学会倾听”这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想一想我们会对别人说话感到厌烦的时候,无非就是以下几种情况:自己想说的还没说完就被别人打断;别人讲的自己不感兴趣,觉得没什么用;觉得别人并没有理解你的意思你又插不上话;别人的话让当时的你很尴尬;别人的话充满恶意……这些时候,哪怕别人的声音再好听,他说一万句你也不见得能听进去几句。如果把别人换成你自己,把你自己换成别人呢?会怎么样?如此便很清楚如何说话能够不令人厌恶了。
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倾听,先听对方表达完,不要随随便便打断别人,这样简单地改变就能解决许多交流中的问题。而在张绍刚主持的《非你莫属》的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张绍刚就是因为不断打断求职人刘俐俐的讲话而被不少人厌恶批评,遭遇主持生涯的“滑铁卢”,为什么李开复、徐小平、姚晨、洪晃等名人都加入热评大军中来支持刘俐俐?就是
因为主持人张绍刚的不断打断让观众心生反感,自然而然将刘俐俐摆在了弱势的地位。要知道,人们总是同情弱者的。
学会倾听后,我们就要开始表达自己了,那么,要如何去表达自己,才能让别人愿意听,让别人能听明白呢?我认为,在考虑表达之前,应该先思考表达的目的,先问问自己,自己接下来要说的话,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说还是不说,说的话该怎么说,这都是根据目的来的,只要目的是好的,并且你说的话实现了这一目的,那么,哪怕你是在骂别人,别人也会觉得你骂得好,骂的有水平。
刘俐俐非你莫属仔细研究刘媛媛的演讲,她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在于她说话的目的明确。随便在网络上一搜,你会发现,对刘媛媛的抨击与贬低是大量存在的,许多人说她的演讲华而不实,层次不清,逻辑混乱,观点偏激等,从各种方面来说她的不是,可为什么,最后的演说冠军是她呢?是她有关系有背景吗?一个寒门子弟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大能量。是其他选手都太差劲了吗?当然不是。究其原因,在于她的演讲目的性明确,能够煽动观众乃至评委,能够掩饰她演讲中的不足之处。可能有人说这只是鸡汤罢了,毫无意义,可是,只要她的演讲能够鼓舞到那些没有动力,处于低谷之人,那她的演讲就是有意义的,与此相比,那
些所谓的技巧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也许她的演讲并没有缜密的逻辑,可这并不影响她成为一个好的演说家,毕竟,讲话的艺术最终是为了让别人去更好的把你的话听进去,一昧地去追求所谓的艺术、技巧而不去提高所说内容的质量,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在明确自己的目的以后,我们再来运用一些说话的技巧,便能更好地让其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一个较为有效的技巧就是多提问。用提问来引导对方,拖着对方的思路来走,让别人把你想讲的话讲出来,这样,都不用你亲自来费口舌,他自己就能说服自己,还能充分满足他表达的欲望,省心又省力。
另外,在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时,要把握好对方对一个话题的关注点,要根据这个关注点来调整你的表达,在同一个问题上,对两个关注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得到的回应会截然不同。就好比你高中的时候暗恋一个女生,你要是傻乎乎地去跟班主任讲,那么大概率会被请家长,然后受到家长和班主任的共同教育,因为他们的关注点是你有没有认真学习,其他事情在他们眼里都是不务正业,是要被打压的;而如果你去自己的好兄弟说,那么他八成会和你一起兴奋,这就是关注点不同而导致相同的话会有不同的回应。
要完全讲清楚说话的艺术,可能洋洋洒洒写上好几本书都没办法讲完,上面的这些观点都
是在上了《演讲艺术》这门选修课后我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可能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可对我来说还是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将简单总结自己在口才方面的得失。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