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案
呼之欲出
有这样一首作品,它全篇只有28个字,内容却无比深沉宏广。全文共展现了天净沙秋思赏析10种不同的景物,并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刻的情感。同学们能想象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吗?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接触这一部千古名篇《天净沙·秋思》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作家。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四人,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杂剧创作成就,因此,此四人被后世并成为“元曲四大家。”
诗题解析
“天净沙”是曲牌名。曲牌名与词牌名一样,是“曲” 的音乐谱式。古代的诗词原本都是配乐吟唱的,不同的配乐都有相应的名字来命名。后来曲调失传,就只用词牌、曲牌名来限定词、
曲的字数、音律等。
“秋思”这首元曲的题目。
渐入佳境
请同学们齐读全曲,感受这首元曲的意境。并出诗文中展现的十种景物分别是什么。
好的,现在,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全曲共展现了十种不同的景物,他们分别是什么?
这十种景物分别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介绍修辞:列锦。
列锦,是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天净沙·秋思》中,就运用了列锦的手法,将十种景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铺排出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图画。
那么,既然同学们非常精准的到了十种景物。下面,老师准备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问题1:曲中描写的情景,是一年中的什么季节?是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在这种特定的季节、时间下,人们容易产生怎样的情绪?(一组、二组)
从“秋思”一题中,此时正值秋季。又从“夕阳西下”一句中,我们能知道,这时正是一天中的黄昏时节。
在这样一个秋风萧瑟,草木凋零的深秋时节,又逢夕阳西下,黄昏将至。人们不由得会产惆怅,哀伤起来。因此,这样的季节,这样的时间,为全曲奠定了一种忧愁伤感的感情基调。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那么,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同学,带着惆怅、忧伤的情绪,大声的朗读这首小令。
问题2:曲中的景物带有怎样的情感彩?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感情?
同学们得非常准确,曲中的景物,都带有颓废、凄凉、羸弱、毫无生气……的味道。
从“枯藤,老树,昏鸦”中,我们感受到了颓败、压抑的气氛。从“古道、西风、瘦马”中,古道崎岖险阻,瘦马老病羸弱,由此,我们感受到了荒芜人烟的凄清冷寂。此时“夕阳西下”,作者揉断愁肠,于这衰颓的荒野间形单影只的走过,此情此景,可谓十分悲凉了。
那么,现在,请两位同学,以更加饱满的情绪,再来朗读这首元曲。
问题3:全曲的感情基调都是“凄冷、哀伤”的,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却是温馨亲切的,这与全曲的气氛有极大冲突。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这一句是否不符合全令的气氛?
好的,同学们各抒己见,可见大家都积极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这句话,并没有破坏全曲的意境,相反。这句话,事实上。正照应了作者思乡的心情。在深秋的黄昏时节,作者远远看见“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景象,这种温馨,只是“人家”的温馨,并不是作者自己的温馨。作者通过对别人家温馨情景的描写,反衬出自己的凄凉处境,烘托出作者“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气氛。以乐景衬哀情,更显哀情之深刻沉痛,使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
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这首元曲的情感分析,下,下面,请同学尝试背诵。
问题4:这篇小令最能体现主题的诗句是哪一句?你认为,这篇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的?
是的,同学们的非常准确,这首元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通过对深秋黄昏时节的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哀伤、悲凉的气氛,最终,表现了流落天涯之人,对家乡、亲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请同学们背诵《天净沙·秋思》
通过这节课的的讨论,我们对这首元曲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小令中用了多少动词?
同学们已经发现了,小令中,几乎没有动词,作者只是通过景物的罗列,就传达了强烈的情感。这种写法并非马致远所独创,下面我们就再来看一首小令。
余韵不绝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珙花。
下面,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白朴的元曲的创作时间早于马致远,且马致远的元曲似乎还有借鉴白朴作品的痕迹,但马曲的名气却远远大于白曲,大家对马曲的评价也更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梦回元朝
最后,请同学们完成作业:扩写课文。
300字以内的语言,将《天净沙·秋思》扩写为一段小散文。看看谁的扩写,最能体现出《天净沙1秋思》的情感与意境。
好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