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设计
教材解读
《天净沙·秋思》是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四首,其他的三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
本单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本课是一首古诗,学习古代诗歌,应该注意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内容,领悟诗歌情感。
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该年级学生具备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基础。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学生第一次接触小令,在文体知识的理解方面有一定难度。学习这首小令,要注意文体知识的积累和景物描写的意境。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天净沙秋思赏析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元曲文体的特点,结合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天净沙·秋思》具体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定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学生能够理解小令内容。
2.通过背景和作者资料,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情感。
3.能够描述小令所展现的意境和画面。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学生能够理解小令内容。
2. 通过背景和作者资料,学生能够深入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够描述小令所展现的意境和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秋”的诗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吟咏秋天,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元曲作品《天净沙·秋思》。
二、文学常识
1.解题:
(1)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2)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2.走近作者
马致远(1250——约1321)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家、散曲家。曲词豪放洒脱,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为世所称,元末明初贾仲明在诗中说:“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姓名香贯满梨园”。马致远一生热衷于功名,但是在蒙古人统治的元代,汉族文人地位地下,处处受到排挤,因此他的仕途坎坷,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在一次羁旅途中所写。
三、初读,诵秋曲
1.读准节奏,自由读
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意:最后一句的节奏。
2.听录音示范朗读,明确感情基调(凄苦)和语速(缓慢)。
生范读,生齐读。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四、再读,赏秋景
1.这首小令分别描绘了哪些意象?
【预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共11种意象。
2.“枯藤”“老树”“昏鸦”中,“藤”“树”“鸦”分别用哪些词语修饰?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枯”“老”“昏”,“枯”字写出了藤干枯的状态,“老”字写出了树的衰老,“昏”字点明了时间和状态,这是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它们展现了一幅萧瑟的画面。
3.“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关注?
【预设】:荒凉,悲伤的画面。“古道”指的是古旧的道路,“瘦马”通过写马的消瘦表现人的奔波劳累,突出旅途生活的艰辛,“断肠”指悲伤到了极点。
4.“小桥”“流水”“人家”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预设】: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展现了一幅温馨、美好的画面。
5.第三幅画面和前两幅画面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第三幅展现了温馨、美好的画面,可以简略概括为乐景。前两幅图展现萧瑟,荒凉的画面,可以简略概括为哀景。它的作用是以乐衬哀。
李笠翁曲话中写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让我们带着悲伤的感情再次朗读这首小令。
五、研读,悟秋情
1.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如何理解“夕阳”,“天涯”和“断肠人”?
【预设】:天涯,指的是天边,极远的地方;夕阳,点明了时间,与“昏”相呼应,断肠人,突出了情感,点明本曲的情感基调。
3.知人论世:马致远有着雄心壮志,想要建功立业,因此,他前半生就为功名四处奔波,漂泊不定,仕途艰辛。
【预设】:半生漂泊,壮志难酬。
4.了解了马致远的经历,那么这首小令除了思乡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
【预设】:漂泊之悲,羁旅之苦。
5.同学们,结合内容,看到此情此景,你能说说“断肠人”在想些什么吗?
【预设】断肠人可能在想,乌鸦都有回巢的时候,而我呢,还在为了建功立业而漂泊,我多想回到家乡。
6.这首小令前面的写景和后面的抒情是什么关系?
【预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资料助读】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王夫之《姜斋诗话》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预设】这首小令,情景交融,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呀!
7.请你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这首小令呈现的画面。
【预设】:游子骑着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走在古旧的道路上,瑟瑟的秋风吹在脸上,看到了衰老的树上缠绕着一些干枯的藤,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候将要回巢的乌鸦,看到了小小的桥和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看着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然而漂泊在外的人还远在天涯。
六、课堂小结
《天净沙·秋思》全曲仅仅五句,二十八个字,11种意象然罗列,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堪称“悲秋思乡”的经典,这首小令也因此被称为“秋思之祖”。
【学生再次诵读】
七、作业
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