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期末专项复习《诗歌鉴赏》含答案
诗歌鉴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读古诗,要展开想象,描绘诗中情景。如果要让你想象这首诗的情景,应抓住哪些关键事物?并说说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两句通过写自己强欲登高、无人送酒表现自己的孤独、失落,后两句借对故园菊傍战场开的想象来强化对故园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孤独、愁苦更为深沉。
【详解】本题考查意象和对诗歌内容的赏析。
登高有望远思人的意义,诗中“故园”,表明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写于长安被陷之时,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遥怜故园菊”,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直抒厠臆,运用想象的手法 描绘了长安故园纷飞的战火,断壁残垣间寂寞开放的菊花,以写故园菊来写故园长安,让读者看到一幅鲜明的战乱图,从而形象的表达诗人对故园的思念和对国事的忧虑。诗人抒发了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之心和对平定战乱的渴望。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昏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游子看到眼前景动了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的思乡之情。
【答案】2.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3.B
【解析】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苍老的树上枯藤缠绕,乌鸦黄昏时纷纷归巢。“昏鸦”的意思是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3.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幽美、恬静的景象,是诗人眼前所见到的景象,并不是记忆中的故乡的景象;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__。
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颔联“悬”的意思为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帆“悬”说明风为顺风、和风。
D.尾联的“乡书”“归雁”遥应首联,全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答案】4.王湾 5.A
【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5.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
A.“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宿在北固山下。次:停宿;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6.诗歌第一句中的写“杨花”“子规”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7.这首诗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都有“月”这个意象,它们有什么不同?
【答案】6.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不仅描绘出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点明时令,还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氛围,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同时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
之恨,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切和同情。(意近即可) 7.李白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要把满腔悲愁托付给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王昌龄,表达了对王昌龄的思念和牵挂;李益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边塞月夜的凄清景象,写出了大漠苍茫、悲凉的环境,寄托了“征人”思乡的愁绪。(意近即可)
【解析】6.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中“杨花”“子规”是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同时又是春天独特的景物,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但从“杨花落尽”知,此时的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四处漂泊,随风飘扬;从“子规啼”知,叫着“归去、归去”的子规,给人思乡之感。故首句写“杨花”和“子规”,表现的是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离别伤感的气氛,风雨飘零,友人分别之伤尽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首句的“杨花”和“子规”融情入景,表达诗人对王昌龄的关心和对其不幸命运的同情,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二句抒情做铺垫。
7.本题考查诗意象的比较。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据此可知,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将月亮人格化,托明月带去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寄托自己的离愁。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情愫。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了悲凉伤感的意境。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8.C 9.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诗中描写秋风、波涛等景物,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的气象,营造了一种壮阔
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全诗并未体现其“悲凉伤感之意”。
9.考查对诗歌重点语句和主旨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诗人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结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这几句诗是诗人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0.下列对这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友人)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B.“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的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妻子(友人)相见的无奈。
C.“巴山夜雨涨秋池”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
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思君深情。
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的______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______的憧憬。
【答案】10.C 11. 离别愁苦 相聚的欢乐
【解析】10.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C.“‘巴山夜雨涨秋池’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有误,“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本句为写实,表现的是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1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是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在分别的时刻,虚写相逢。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这两句诗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据此分析填空即可。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2.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加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半边秋月 13.表达了作者离乡后,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解析】12.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意思是: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边秋月。“半轮秋”意思就是“半边秋月”。
13.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在一个秋高气爽、月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由此可以概括出抒发了作者离乡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阅读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