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码是怎么运转的 菀苏文 读后感
一张巨大的由算法引擎织成的细密的网,是口罩、核酸检测与隔离之外,中国阻止新冠病毒复制传播的另一大利器。到了新冠肆虐的第三个年头,这个数字防御长城已趋近完善。
手机查询核酸检测报告
在有14亿人口的中国,每个人都能通过智能手机调取一张健康码。这是在红黄绿间变化的二维码或条形码,三种颜在后台由大数据算出,提示持码人不同的感染风险状态。不同地方的健康码还展示不同的其他信息,有的展示照片,有的提示行程,还有的标识着打了几针疫苗,为防止截屏伪造,大多数都嵌入动画和定时刷新。
除了对外展示感染风险,健康码还负责采集更精准的位置信息。中国遵循“动态清零”政策,每个人要为自己的出行和潜在的病毒传播负责。在大多数城市,当你出入公共场所,会被要求在门口扫码登记,而手动的扫码登记,比被动的手机定位误差更小。
健康码由各地政府主导开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毫无疑问,用以检测每个人健康风险的“底层数据”,涉及大量个人隐私。但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的政府相关部门及企业人士都保证,对于这些隐私信息,企业仅提供技术支持,并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而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也为数据的安全上了一道“紧箍咒”。
快速上线背后的大数据战略
健康码的第一行代码已经写进了历史,更准确地说,它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玻璃柜里的那行代码,创建于2020年2月13日晚8点34分,是浙江省健康码引擎的开端,并在40个小时后上线测试,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健康码,脱胎于几天前的杭州余杭区健康码和杭州健康码。
杭州市余杭区,是阿里巴巴公司西溪园区所在地。2020年2月4日,余杭区就提出探索复工复产时疫情防控的数字化方案,“全人覆盖+全流程掌办+全领域联防”。公开报道显示,依托于支付宝、钉钉、阿里云的技术力量保障,2020年2月5日凌晨5点,诞生了余杭健康码的第一个版本,在以小时计算的迭代升级中,健康码在24小时内推广至杭州,又在几天内推广至浙江省。防疫新理念“病毒式”传播,一周之内已经落地超过100城。到了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指导支付宝、阿里云加速研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疫情防控健康码系统,加速了健康码走向全国。
各地在健康码探索中,并不全都依赖“互联网大厂”。在杭州往西南1650公里的贵州省贵阳市,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上贵州”)承担了贵州健康码的开发。云上
贵州是贵州省国资委控股的国企,其业务指导单位是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从2020年2月13日到2月18日,云上贵州团队只用了6天完成贵州健康码的全省上线。“贵州很低调。”云上贵州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魏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六天开发上线的贵州健康码,第一批接入了国家系统,“我们当时是最简化,也是最全”。
万永波是云上贵州技术开发部副总经理,带领团队完成贵州健康码的开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开发健康码的前两天,他与团队成员通宵达旦地向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省政府办公厅、卫健委和以公安厅为主的贵州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社会防控组(简称“社防组”)部门沟通,收集需求。“白天去各个部门,晚上回来汇总需求,由领导统筹方案,第二天白天再去汇报”。
调研工作结束后,就是紧密锣鼓的部署开发,既包括应用系统的部署,也包括数据收集的部署,其中,数据收集采用了最原始的方式,派人去各政府单位“驻点”。
“信息流转非常难,我们纯用人力去跑,派了很多人到大数据局、办公厅、卫健委和公安局去驻点,拿到他们的数据之后传回公司。”万永波的数据处理团队有六个人,三人分为一组,12小时工作制,两班倒,“只要那边数据来了,这边就马上处理入库”。
在贵州健康码最初的后台数据库,会根据数据的不同,将居民判定为五种状态,在健康码展示中分为紫、红、橙、黄、绿五种颜,其中紫需要集中,红需要集中隔离观察,橙需要居家隔离,黄需要定期做核酸检测自我观察,绿则为无风险。万永波介绍,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后,由研发团队将其合并入“大数据集”,再向健康码提供服务,而小程序的开发也在同时进行,在第五天时,这些工作基本结束,第六天小程序进行了压力测试,第七天正式上线。
能在几天之内将政府数据全部聚拢,得益于贵州省的数据发展战略。2014年,“云上贵州”注册成立,2016年,贵州省成为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并成立了省大数据管理发展局,其致力于打造“一云一网一平台”,等到了2020年,已经拥有了打通政府各部门“数据孤岛”的基础。
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在2021年12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通知,加速推进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节点共有八个,分别是贵州、甘肃、内蒙古、宁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地区。西部发展大数据,有成本低的好处。记者获悉,贵州健康码的开发和运营,至今仅投入1500万元,不及东部某省该项目投入的1/10。
数据收集逻辑
疫情阴霾下,健康码的后台服务器是永不停歇的大脑,不断计算着每个人的健康状态。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研究院院长、华东江苏大数据交易中心副主任李可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每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字节的方式存储于健康码的服务器中,并随着防疫政策和疫情形式的改变不断刷新,当居民出示健康码时,只是从后台调取这个状态,并显示为不同颜的二维码。
二维码于20多年前由日本人发明,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成为近几年移动设备上最流行的编码方式,它比传统条形码能存更多的信息。李可顺指出,大多数城市选择不同颜的二维码展示居民健康状态,目的是为了保护隐私数据安全。“健康码的小程序一般依靠或支付宝等第三方平台,只显示二维码可以保证隐私数据掌握在政府手上,不易泄露”。
健康状态经由哪些数据判定?李可顺介绍,健康码背后包括四大数据,第一是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第二是自己申报的健康数据,比如体温及当前症状;第三是行程数据,既包括通信管理部门协调运营商提供的手机信令位置,也包括铁路和航空交通出行数据,以判断是否到达过风险地带;第四是由卫健疾控部门提供的就诊信息,及判断是否与确诊者有交
集。
贵州省大数据管理局应用推广处处长洪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贵州健康码的运营过程中,主要关注重点人,其中包括通信管理局推送来的与确诊者或密切接触着的“时空伴随”人员、社防办排查推送的高风险地区入境人员,以及卫健系统推送的确诊人员或密接和次密接。重点人被分成高风险人员和中风险人员,获得这些人员信息后,健康码会响应,并与省社防办联动,开启进一步的排查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