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万有引力常量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
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矛盾为:a、原子是不稳定的;b、原子光谱是连续谱,1913年玻尔丹麦在其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玻尔理论。
2、玻尔理论的假设: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
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做
它的能级。原子处于最低能级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做基态;原子
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的这些定态叫做激发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
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En-Em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
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3、玻尔计算公式:rn=n2r1,En=E1/n2n=1,2,3¼¼r1=0.53´10-10m,E1=-13.6eV,分别代
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选定离核无限
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从离核无限远处移到任一轨道上,都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所以在任一轨道上,电子的电势能都是负值,而且离核越近,电势能越小。
4、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
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原
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
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率的光子。
6、玻尔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引入了量子概念提出了能级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气
体导电时发光的机理、氢原子的线状谱,局限之处在于它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经典粒子、轨道等,无法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
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
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
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