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1
  一、课题: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常量  二、课型:
  概念课(物理按教学内容课型分为:规律课、概念课、实验课、习题课、复习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会用万有引力定律公式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
  2、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过程的学习中,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推理论证等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简化问题,建立理想模型的处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学生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其他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的引力是同性质的力联系起来。
  六、教学法:
  合作探究、启发式学习等
  七、教具:
  多媒体、课本等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以前对月—地检验部分的学习,明确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地球对
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引力。这里进一步大胆假设:是否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这样的力?
  引发学生思考:很可能有,只是因为我们身边的物体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我们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一规律推广到自然界中任意两个物体间,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然后在学生的兴趣中进行假设论证。
  (二)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0页万有引力定律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万有引力?并举出实例。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日对地、地对月、地对地面上物体的引力都是其实例。
  2、万有引力定律怎样反映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其数学表达式如何?并注明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的质量的乘积成下比,跟它们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F为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单位:N、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单位:kg,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单位:m。
  G为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它在数值上等于质量是1Kg的物体相距米时的相互作用力,单位:N·m2/kg2
  3、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教师引导总结: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
  4、你认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何深远意义?
  教师引导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有着重要的物理意义:它对物理学、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把地面上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对科学文化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人们探索自然的奥秘建立了极大信心,人们有能力理解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三)深化理解
  在完成上述问题后,小组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深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即:
  1、普遍性: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只不过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相比太小了,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特殊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和物体所在的空间及其他物体存在无关。
  4、适用性: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物体可看成质点;当两物体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时,它们间的引力也可直接用公式计算,但式中的r是指两球心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