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答题技巧
  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2.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3.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4.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2文意理解题型
  (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
  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
  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突破口。
  (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
  在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
  (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
  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文,整体分析。
  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
  (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
  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
  3人物分析题型
  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形象意义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
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4文言文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① 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② 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溯怎么读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            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