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怎么读摘要:开头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其阅读的欲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范文的开头,提高学生文章起始部分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开头;阅读教学;分析
 
  好的开头不仅能使文章顺利地展开,而且能深化文章的内涵。从古至今写文章一直都讲究的是“凤头、猪肚、豹尾”,也就是文章的开头像凤头,小巧玲珑,精美好看;中间如猪肚,内容丰富,饱满有力;结尾如豹尾,收束自如,短小精悍。这就为文章提出了基本构架——三段式结构。这样的结构,要求开头要简明、点题,也就是说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有个精彩的开篇布局,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开头固然是好的,可是我们怎么去分析它的好,去领会它的美,却又是令学生头疼的一件事了。在这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初步总结了一些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开头大致的作用可以用这个顺口溜来表达:或是开题设悬念/或是伏笔作铺垫/或是来把感情显/或是定调布全篇/都为总领全文事/精彩开头最关键。下面我就以上内容具体分析一下。
  一、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如《羚羊木雕》(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开头写妈妈问“我”羚羊木雕到哪儿去了?“我”说收起来了。接着妈妈又问“我”放在哪儿了,并要“我”拿出来让她看看,当她看出“我”在撒谎后,又怀疑“我”是不是拿出去卖了。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只得老实交代:送给好朋友万芳了。那么,“我”为什么要把爸爸从非洲带回的这么名贵的工艺品送给好朋友万芳呢?万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这就是悬念,并且点明文章将围绕着羚羊木雕展开故事情节。
  其实,生活中发生的许多事情,人们往往都是先知道结果,然后才会根据各人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可能与自己产生的关系,去追根溯源。
  再如,《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 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本文作者要写的就是父亲的背影,所以开头就点出了主题。这时大家就会想,通常我们都会从正面去交代人物身份性格特点,为什么这篇文章却从一个很怪的角度——背影来选题呢?背影有什么可写的呢?这样就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人们带着疑惑继续读下去。读完以后才发现作者选材视角的独特性,才能深层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到文章中那
种浓浓的父子之间的爱。同样,《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既不是什么珍稀树种,也没有多大经济价值,更不用提什么药用价值,那么它不平凡在哪里呢?这就给文章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家接着读下去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借树来赞人的。《美好生活的剪影》的开头使用的也是这种方法。
  二、埋下伏笔,当做铺垫
  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地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又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在开头只有一句话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什么会不由得停住脚步呢?仔细读去,是被紫藤萝花的繁茂所吸引,并有心所动,为下文埋下伏笔。紫藤萝由零落到拆掉再到繁盛,这是花的命运,却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真实写照。“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里以花喻人,为抒发作者心中的感情做了铺垫。
  三、抒发感情,深化主题
  例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作者开头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的深切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于是大家很快就到了文章的主题:对我们志愿军战士的歌颂。又如,《人民的勤务员》的开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日记中一段著名的话,以这段话开头,对后文记述雷锋的事迹,无疑是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再如,冰心的《每逢佳节》一文开头引用了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入题新颖,感情真挚,点明了思念海外亲人的题旨,大家一看开头就知道本文是以思念为主题的。
  四、定下基调,布局谋篇
  例如,《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抒发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言壮志,为全文奠定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又如,《风筝》一课开头
写道“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这句话中悲哀是全文的基调,悲哀不正是那种后悔和自责吗?作者以下就围绕着这种悲哀的基调展开叙述,表达对封建教育的抨击。
  五、总领全文,开启下文
  大部分文章开头在结构上都起着引领全文的作用。例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清楚地观察极细小的事物,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句解:作者先说儿时有观察“藐小之物”的习惯,然后点名文章主旨。同时又说明作者幼年时已有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因此,第一段总述物外之趣,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再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下面都是从兵力战线战况三个方面展开叙述的。
  我们以上所举例子都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是比较熟悉的。其实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文章当中,有时并不是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该如何分析课文开头,还需要我们根据客观实际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