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 古代民间的家庆饮宴礼仪
古代民间的家宴礼仪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每遇到有家庆,比如说是生子、成年、婚嫁、寿诞、晋升官爵、科举中试和乔迁新居之类的,或者是遇到有说和、答谢事件等民间交往活动的时候,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宴会来庆贺活动。这样的宴会的规模也有大有小,因此其中的礼仪也有繁与简的区别,因此,在当时各地的宴饮礼仪也会因为挡死的风俗习惯而有所差异。但是,民间宴饮礼仪最注重的就是在社交往来的活动中,交际礼仪与宴饮礼仪的互相融合,相互结合,努力想把这两个个体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
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献记载来分析,家筵是家庭饮宴活动中最具其特的,这样以来,家筵礼仪也就变成了家礼在家庭饮宴生活中的体现,它随着家礼的产生而发展起来。
我国最早的家礼起源于封建社会,家筵礼仪也就形成于封建社会。但是,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民族以及地域的不同,再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等种种原因,中国历代的
家筵礼仪也就随着它们的变化而不同了。
在战国时期,封建家礼萌芽开始,家筵礼仪也慢慢开始出现,并且渐渐完善起来。有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战国时代的家筵一般是这样的:众人都是席地坐着的,而且围成一个圈就可以了,但是在座次方面,还是比较分明的,各有各的位置,不能乱坐。在饮食方面,一般是直接放在席子的中间,每个人吃的时候只需伸手就可以了,这听起来好像跟今天的野外聚餐之类的有些相似呀。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许多的礼仪和要求的。比如,在一些比较富裕的人家里,他们家筵也是席地坐着,不同的是,他们会在长者或者是有身份的人面前支起一张矮腿案子来放置饮食,这样饮食者就方便,也卫生多了。另外还有一点,在饮宴的时候,家里的妇人是不能入席的,她们只负责家筵上的添菜和添酒。像这种妇女不能入席的,至今还能在一些乡村的家筵上到它的踪迹。
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发展到了汉末魏晋时期,坐席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比如,官僚、士族和富贵人家里开始使用坐榻和食案了。当时的坐榻是指一种专供人吃饭坐的一种家具,坐榻比较小,腿很矮,有双人坐榻和单人坐榻两种,就像是今天的小凳子。食案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用来摆放食物和酒水用的,食案比坐榻要高,但是也很小,不像是今天许多人家
里的茶几那样宽大,大体上跟现在乡村人使用的炕桌相类似,但是确实很小。在有名的典故“举案齐眉”中,孟光就是举着这种食案给自己的丈夫梁鸿献食的,可见,这种食案就是如今茶几的原型了,可见现在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在古代到原装的。
发展到后来的隋唐五代时期,家筵的形式又有了新的改装,人们慢慢的遗弃了那种席地而坐的饮食方式,逐渐开始坐起来了。在当时的许多人家里就出现了座椅、凳子、胡床等等高腿的坐具,在历史上,这也算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这会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席地而坐的饮食方式已经在人世间
绝迹了,人们开始注重自身的舒服性,把享受摆在了前面。在吃饭的时候,席地而坐当然没有坐着高凳子的舒服了,再说,坐高凳子也方便了许多。在这个时候,较为讲究的贵族家庭还盛行一人一桌一椅的一席制。在五代时期,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就为我们留下了当时饮宴所用的家具的原模形状:长桌、方桌、长凳、椭圆凳、扶手椅、靠背椅、圆几以及大床等等,画中描述的宴饮方式已经属于一人一席制了。由此一来,当时的家筵礼仪已经很完善了,硬件也已经发达了,可以和今天的大酒店相媲美了。
后来又出现了八仙桌,大约在明代出现的,顾名思义,这种桌子适合坐八个人,但是,在座次方面也很有讲究,需要严格的区别。大约是在清康熙到乾隆年间,圆桌开始在家筵中有了踪迹。圆桌的出现绝不是偶然,家筵讲究的是团团圆圆,圆桌和八仙桌、长桌相比,它更能体现团团圆圆这种含义,这样以来,它就很受当时家庭的欢迎和亲来。一直延续到嘉庆时期,这种围着圆桌举行家筵的方式已经在各个阶层的家筵中推广开来,后来也就慢慢地传到了酒楼、饭庄之中了,直到今天,圆桌仍然很受人们的喜欢。
宴饮的排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很重要的礼仪,它有区别尊卑的作用。相比较而言,家筵的座位排次比官筵以及社交筵席那就随便的多了。家筵座次安排与其他筵席是相同的,一般来说以面向东的座位最为尊贵,但是,也有的地区把面向南的座位当作最为尊贵。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座次讲究是为了完成长幼有序、宾客分明这一个风俗习惯。
第二篇:中华饮宴礼仪——排座次
中国的饮宴礼仪号称始于周公,千百年的演进,终于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饮食进餐礼仪,这是古代饮食礼制的继承和发展。
饮食礼仪因宴席的性质、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区,也是千差万别。古代的饮食礼仪是按阶层划分:宫廷、官府、行帮、民间等。而现代饮食礼仪则简化为:主人(东道)、客人了。
结婚习俗作为客人,赴宴讲究仪容,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携带小礼品或好酒。赴宴守时守约。抵达后,先根据认识与否自报家门,或由东道进行引见介绍,听从东道安排,然后入座:这个“排座次”,是整个中国饮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第三篇:古代礼仪
古代礼仪
篇一: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古代文明礼仪
我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他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后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得多了,形成了“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
“五礼”的内容: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