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原⽂翻译和注释
《陋室铭》原⽂翻译和注释
  《陋室铭》是这⾸铭⽂作为经典流传⾄今,不仅因其思想内容积极乐观,境界⾼远,其语⾔上的特⾊上的独特魅⼒也是不容忽视的。
  《陋室铭》原⽂
  ⼭不在⾼,有仙则名;⽔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丁。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
  孔⼦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
  ⼭不在于⾼,有了神仙就出名。⽔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这是简陋的房⼦,只是我(住屋的⼈)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碧绿;草⾊青葱,映⼊帘中。到这⾥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扰乱双⽿,没有官府的公⽂使⾝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孔⼦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陋室铭》注释
  ⑴陋室:简陋的屋⼦。铭:古代刻在器物上⽤来警戒⾃⼰或称述功德的⽂字,叫“铭”,后来就成为⼀种⽂体。这种⽂体⼀般都是⽤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
  ⑵在(zài):在于,动词。
  ⑶名(míng):出名,著名,名词⽤作动词。
  ⑷灵(lí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
  ⑸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简陋的屋⼦。斯:指⽰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这⾥指作者⾃⼰的屋⼦。
  ⑹惟吾德馨(xīn):只因为(陋室铭)的铭⽂(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是指(陋室铭)的铭⽂。馨:散布很远的⾹⽓,这⾥指(品德)⾼尚。《尚书·君陈》:“⿉稷⾮馨,明德惟馨。”。
  ⑺苔痕上阶绿,草⾊⼊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青葱,映⼊帘⾥。上:长到;⼊:映⼊。
  ⑻鸿儒(hóng rú):⼤儒,这⾥指博学的⼈。鸿:同“洪”,⼤。儒,旧指读书⼈。
  ⑼⽩丁:平民。这⾥指没有什么学问的⼈。
  ⑽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⑾⾦经:现今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指佛经(《⾦刚经》),也有⼈认为是装饰精美的经典(《四书五经》),但就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书则指的是佛经(《⾦刚经》)⽽安徽考察则是后者。⾦:珍贵的。⾦者贵义,是珍贵的意思,儒释道的经典都可以说是⾦经。
  ⑿丝⽵: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指管乐器。这⾥指奏乐的声⾳。
  ⒀之:语⽓助词,不译。⽤在主谓间,取消句⼦的独⽴性。
  ⒁乱⽿:扰乱双⽿。乱:形容词的使动⽤法,使……乱,扰乱。
  ⒂案牍(dú):(官府的)公⽂,⽂书。
  ⒃劳形:使⾝体劳累(“使”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法,使……劳累。形:形体、⾝体。
  ⒄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诸葛亮在出⼭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⒅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云的'亭⼦。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很有名,所以受到⼈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卧龙岗中。扬雄,字⼦云,西汉时⽂学家,蜀郡成都⼈。庐:简陋的⼩屋⼦。
  ⒆孔⼦云:孔⼦说,云在⽂⾔⽂中⼀般都指说。选⾃《论语·⼦罕》篇:“君⼦居之,何陋之有?”作者在此去掉君⼦居之,体现他谦虚的品格。
  ⒇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孔⼦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罕》篇:“君⼦居之,何陋之有?”这⾥以孔⼦之⾔,亦喻⾃⼰为“君⼦”,点明全⽂,这句话也是点睛之笔,全⽂的⽂眼。
  (21)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鸿:⼤
  拓展阅读:《陋室铭》赏析
  第⼀段的意思是:⼭不在乎⾼,有了仙⼈便有名⽓;⽔不在乎深,有了神龙就有灵验;这虽然是⼀间陋室,但是我的道德是芳⾹的。这⼀段,点明了⽂章的主旨:我有⾼尚的道德操守,所以住的陋室也不显得简陋。这个主旨,⽂章开篇并没有点明,⽽是分成三层,徐徐写来,逐步点题。作者先⽤⼀组形式匀齐的排句作为两层铺垫,再引出揭⽰主旨的第三层。⽂章⽤⼭和⽔⽐附室,⽤不⾼和不深⽐附陋,⽤仙和龙⽐附主⼈,⽤名和灵⽐附德馨。这样写,⽂章有波澜,有曲折。这种⼗分新颖的“旁起”的写法,别开⽣⾯,具有独创性和引⼈⼊胜之妙。所谓“⽂似看⼭不喜平”就是这个道理。
  第⼆段的意思是:苔痕爬上台阶,满阶碧绿;草⾊映⼊眼帘,满⽬⽣机。谈谈笑笑,都是博学多才的⼠⼦;来来往往,没有⽂化浅薄的布⾐。在这⽃室中可以弹弹素琴,看看佛经;没有丝⽵的繁响扰乱我的清听,没有官府的⽂书劳累我的⾝体。这⼀段,承接上段的⽂意,正⾯描写与陋室有关的情况,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并落实“惟吾德馨”四个字,是全⽂的中⼼。
  本段也分三层:“苔痕上阶绿,草⾊⼊帘青”是第⼀层,除了表明作者⼀切听其⾃然,怡然⾃得的⼼境之外,还说明作者不愿⼴为交游,前来造访的⼈不多。这个对偶句中的“上”和“⼊”两个字,⽤得⾮常
传神。有了这两个字,便把静景写得既有精神,⼜有韵味。从中流露出作者对陋室周围景⾊的喜爱之情。“谈笑有鸿儒,往来⽆⽩丁”,这是第⼆层,前⼀句实写,后⼀句虚写。这两句在于衬托主⼈德才兼备,表明主⼈⾼雅脱俗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经。⽆丝⽵之乱⽿,⽆案牍之劳形”是第三层。前者⽤散⾏句式,是从正⾯说的;后者⽤的是骈俪句式,是从反⾯说的。骈散句之中,⼜有呼应,有对
造访的意思照:“可以调素琴”与“⽆丝⽵之乱⽿”相呼应,相对照;“阅⾦经”与“⽆案牍之劳形”相呼应,相对照。⼀正⼀反,相映成趣,⾏⽂的缜密,从这⾥可以看出。这⼀层还写出了陋室主⼈的清⼼寡欲,随遇⽽安。
  第三段,作者采⽤类⽐的⼿法,以著名的政治家诸葛亮的茅庐和著名辞赋家扬雄的草⽞堂和⾃⼰的陋室作⽐,意思是说,南阳诸葛庐和西蜀⼦云亭也都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品德⾼尚,因⽽陋室不陋;那么⾃⼰的陋室难道不是如此吗?丰富了⽂章的内容,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多了⼀层波澜。  第四段只有⼀句话:孔⼦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出⾃《论语⼦罕篇》(“⼦欲居九夷。或⽈:‘陋,如之何?’⼦⽈:‘君⼦居之,何陋之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各朝代多把孔⼦创⽴的儒学奉为⾄⾼⽆上的经典,把孔⼦的⾔论视为⾦科⽟律。本⽂以孔⼦的话作结,是为了“援古以⾃重”,⽤来突出“君⼦居之”、陋室不陋的
主旨。作者有意不引“君⼦居之”四个字,只引“何陋之有”,⽽把“君⼦居之”这层意思暗含其中。这样写,不露痕迹,很有余味。
  《陋室铭》是⼀篇脍炙⼈⼝、流传百代的佳作,它的思想内容⽐较复杂,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所表现的作者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强调洁⾝⾃好,不羡慕富贵荣华,不追求物质享受,都是有进步意义的,应当肯定。但是,其所表现的⾃命清⾼,与⼈⽆患、与世⽆争的情调却是消极的。
  《陋室铭》尽管只是仅有⼋⼗⼀个字的短⽂,它的⽴意、布局、语⾔都很有特点。从⽴意来看,虽然是为陋室作铭,但没有直接描述陋室如何简陋,⽽是采取因⼈及物的⼿法,从其它⼏个⽅⾯加以映衬,因⽽感到新颖脱俗,不落窠⾅。从布局来看,本⽂是⽤议论的的笔墨开篇。以双重⽐喻起兴,作为蓄势⽽后揭⽰主旨;主旨⼀经揭⽰,便层层扣紧,先⽤衬托的⼿法,再列举史实和引⽤古语的的写法,逐步加深主旨,句句坐实主旨,使得全篇⾸尾呼应,统体浑成。从语⾔上看,有排句,有对偶,有散⾏;以四⾔句为主,中间杂有五⾔句和六⾔句;除⽤单句结尾不押韵外,通篇押的是⼀个韵脚,⽽且两句⼀押,两句构成⼀个完整的意思。这样写,语句参差错落,⾳调铿锵谐美,节奏鲜明顿挫。
  《陋室铭》篇幅虽然短⼩,但内容精粹,情味隽永,不愧出⾃⼤家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