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计算机》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剖析
本教材设计了三个主题:网络技术应用、因特网应用、网站设计与评价,从网络技术的应用出发,以组网、建网到用网为逻辑线索,从技术到应用依次递进展开,同时凝练了网络协议、IP地址、网络通信、信息检索、网页设计等核心概念。对于本节内容来说,就象一个桥梁,起到连接的作用,网络建好了,目的在于相互通信,与此同时这样就为后面畅游因特网作下了很好的铺垫。在本单元里,为第二节走进域名知识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围绕IP地址这一核心概念进行展开,在第一单元中已经对两台计算机对等连接作了介绍,其间提到了IP地址的设置和查看问题,但只是作为一个数值填写到了TCP/IP协议属性中,同时为这节内容作下铺垫,IP地址这一新概念比较抽象,怎样使学生形成一个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关键,根据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特点,充分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由此确定:
(1)教学重点:IP地址概念、格式、分类
(2)教学难点: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意义建构
(3)教学关键点:使学生建构起IP地址的概念
二、说目标
因特网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渗透各个领域,也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因此,了解网络的实质,让学生知道网络中的计算机是如何实现相互访问,相互通讯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了解并掌握IP地址的书写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类方式。
(3)知道在因特网中对IP地址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重要机构。
(4)讨论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网络和书籍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扩展和更新知识面。
(2)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积极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同其他人一起完成复杂问题的讨论研究。
(2)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3)树立节约资源、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三、说教法
从学生原认知结构结构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更快的建构起新概念,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做法:
电脑主机打不开1、巧设情境,体现两“主”
我通过设疑,营造探究新知识的氛围,在引导学生联想用数字表示网络中的计算机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计划,有目的的启迪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使学生在比较、讨论、观察、研究中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对新概念的建构与有意义学习。
2、设置实验,操作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观察网络的通与否,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的感知和理解新
知识,消除学生在学习技术动手操作这一环节的畏惧心理,很快的接受新知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出所发生现象的原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3、任务驱动,拓展新知
提出问题,引出任务,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讨论解决的方法,归纳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案。可以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网络学习,避免学生在网络中迷航,同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将会充分强化自己的角意识,作为一个导演者,引导者出现在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1、学会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生活中的事例转化成所学的知识,从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2、比较推理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利用网络和书籍等工具获得自己关心的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一间,确保多媒体控制软件是开通的,并利用双绞线把1号和2号计算机相连。
2、设计思路
第1学时: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知识讲解→布置任务 →总结分析操作→小结→作业布置(为下1学时做铺垫)
第2学时:作业选评→提出问题 →引导解决问题→学生操作→总结
3、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隐射教学目标
1、展示案例,展示与“IP地址”这个名词相关的一个案例素材,激发学生对IP地址知识学习
的兴趣。让学生自行设疑,为什么公安机关可以根据IP地址这一线索到犯罪嫌疑人的具体位置呢?IP地址是什么?引出课题,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认读目标
教师通过展示目标,学生认读目标,这时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学习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学习下一步的新知识,学生就真正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二)温故知新,实施目标
1、设疑
复习旧概念,并提出问题,复习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中的计算机可以相互通信,这个通信是如何进行的呢?
2、用类比法讲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类和特征
类比一:通过描述写信和打电话来引出IP地址的概念
并让同学们根据上次课所讲的内容,来看自己和周围同学的IP地址
类比二:通过同学们的学号和座号确定一个学生,街道和门牌号,类似于IP地址的网络标示和主机标示,阐述IP地址的格式和两种表示方式。
类比三:同学们分了年级,分了班级,那么IP地址那么多,又是如何分类的呢?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类比和对比中,新旧概念的迁移,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3、布置任务(查看网络通与否)
通过设置分布在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的网络地址,展现网络通与否的现象,学生还可以动手操作,再次熟悉设置IP地址,并进行观察,教师演示讲解十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包括机算和手算,并计算网络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