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春的意义是什么
立春的意义是什么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开头的节气。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头,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中国幅员宽阔,地理条件冗杂,各地气候相差悬殊,四季长短不一,因此,“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详细气候意义却不显著,不能适用全国各地。
黄河中下游土壤解冻日期从立春开头;立春第一候应为“东风解冻”,两者基本全都,但作为春季开头的标志,失之过早。中国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头,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
立春之初,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但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实际。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间续开头。
我国古代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
大地开头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渐渐在洞中清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头溶化,鱼开头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犹如被
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始终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头。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暖和,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当准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示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头了。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即使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支配农业生产时都是应当考虑到的。
立〔春节〕气日期计算
计算公式:[Y_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3.87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举例说明:2058年立春日期的计算步骤[58×.0.2422+3.87]-[(58-1)/4]=17-14=3,则2月3日立春。
立春典籍记载
立春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