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主题班会
活动目标:
2、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活动过程:
1、导入:
立夏节气的含义是什么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重要的一部分吗?
学生:传统节日、诗词、书法、戏曲等等。
老师:你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智慧的结晶。
2、二十四节气介绍:
老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和组成。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以及一些与节气相关的天象和气候变化。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和特点,比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
3、二十四节气体验:
老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活动来体验一下二十四节气的魅力。我们可以让一些同学来表演一下各个节气的特点,比如春分时万物复苏,冬至时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季等。
学生表演完毕后,老师可以进一步介绍一些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习俗和活动,比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吃粽子等。
4、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价值:
老师: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农事活动,更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自然环境的深刻观察和理解,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二十四节气的现代意义:
老师:二十四节气虽然形成于古代,但是它对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和传承这种传统文化,让它在我们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活动背景: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冬至的由来和有关冬至的习俗、文化。
2、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并更深刻地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3、让学生通过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并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三、活动准备:
1、提前安排学生收集关于冬至的资料,如冬至的起源、习俗、文化等。
2、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如饺子皮、馅料、电磁炉、锅等。
3、安排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活动,并分组进行比赛。
四、活动过程:
1、开场:老师致辞,介绍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并宣布比赛的规则。
2、分组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出一位组长,负责组织包饺子的活动。老师担任裁判,根据每组的完成速度和质量评分。
3、知识问答:在比赛过程中,老师准备一些关于冬至的问题,随机向学生们提问,回答正
确者可以得到小礼品。
4、品尝饺子:比赛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们将包好的饺子下锅煮熟,大家共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5、总结:活动结束后,老师对活动的结果进行总结,肯定同学们的付出和收获,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五、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冬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
今天是小寒,小寒是农历腊月最寒冷的节气,小寒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
我问爸爸:“小寒有什么习俗吗?”爸爸说:“小寒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又香又甜,可好吃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腊八粥是什么味道的?”爸爸笑着说:“腊八粥的味道嘛,喝了之后你就知道了。”
我心想:腊八粥一定很香!
爸爸开始熬腊八粥了,我在旁边看着,发现爸爸拿了一碗大米、小米、红豆、黑米、红枣、莲子、花生、麦仁一起洗了又洗,直到把水倒了之后才把他们倒进了高压锅里,再放入冰糖和水一起煮。
过了半个小时左右,高压锅冒气了,爸爸把气阀打开了,这时候我才发现水已经熬干了,只剩下一点点了。
爸爸把火关上后,我问爸爸:“爸爸,腊八粥什么时候好啊?”爸爸说:“大概半个小时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