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冬小麦复种玉米的几点看法
苗福红 文小平 朱树秀
  利用时间、空间或作物品种间科学的、合理的搭配,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年种收一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复种、套种或间作。作物复种指数(%)或增加的种植指数,国际上用公式((全年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1)×100%表示。
  根据这一定义,我国通用的复种指数实际上指的是种植指数(Croppingindex)。一般认为,以作物非共生的独立生长期3个月以上,生长旺期能达到全田覆盖,作为种植一茬(指数100%)的标准。若以积温计,喜温作物需≥10℃的活动积温约2000℃,喜凉作物≥10℃的积温也在2000℃上下。无论是间种、套种或复种的复种指数,都决定它们独立生长期占标准生长期(3个月)的比例。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我国和各省区作物种植指数(%)分别为:全国平均157.8,辽宁106.9,吉林102.7,黑龙江97.0,青海96.4,甘肃108.3,宁夏118.4,内蒙92.5,西藏97.5,山西106.9,陕西134.0,北京162.0,天津148,河北139.8,山东161.9,河南178.3,上海219.0,浙江242.5,江苏202.0,江西257.9,湖北220.8,湖南241.3,安徽194.7,四川207.4,云南172.7,贵州228.4,广东228.9,广西219.8,海南202.7,福建235.51,新疆仅为97.5,种植指数是很低的。
1 复、间、套种是我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推广以复间套种为中心的多熟制模式,种植指数由1952年的131%上升到1995年的158%,增加了27个百分点,约等于增加农作物播种面积0.273×108hm2,对我国的粮食与经济作物总产的增加与多种经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的10年里,我国种植指数就增加了39.7个百分点,增加了复种面积0.08×108hm2,其中75%为粮食作物,年增加粮食24×108kg,占同期粮食总增产数的36.5%。目前,我国复种和间套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3。在以复间套种为中心的多熟制种植模式土地上所生产的粮食约占全国的75%。近年来,新疆广大地区由于吨粮田的开发建设,冬小麦套种或复种玉米耕作方式发展很快,已形成规模效益,年复种和套种面积已发展到16.7×104hm2,喀什平原地区复种指数已超过24.4%,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以1995年资料为基数,1996~2010年间全国种植指数可有约13.4%的潜力,即通过提高种植指数,可增加播种面积0.13×108hm2,等于我国在此期间开荒面积(以0.03×108hm2计)的3.8倍。而且,复种套种一般都是在肥水较好的精耕细作耕地上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不必从头开始,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若以其中70%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单产以4500kg/hm2计,则可增加粮食400×108kg,占全国此期间计划增加粮食的53%。耕作制度改革,提高种植指数的效益
的确是惊人的。人类经过长时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认识到,推行农作物复间套种,的确是我国和世界上最重要的增产措施之一北疆12
2 北疆玉米复种的生物学基础
2.1 有效积温基本满足特早熟玉米复种需要
  玉米是喜温作物,特早熟玉米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是全生育期在90天以内,所需≥10℃积温<2000℃。北疆的奎屯河、玛纳斯河、呼图壁河、三屯河、乌鲁木齐河等冲积平原属天山北坡平原区,现有早熟冬小麦一般能在6月28日前开镰收割。根据新疆1962~1980年地面气候资料,在6月28日到10月5日这段时间里,≥10℃有效积温在2135.8~2318.0℃,平均达2 203.7℃差异很小,变异系数仅2.64%。天山西部河谷地带所属霍城、伊宁和察布查尔等4个地方县市,早熟冬小麦可在6月底成熟,6月28日到10月5日≥10℃平均积温为2109.7℃。上述地区基本符合复种粮作物早熟玉米需要。而在北疆那些早熟冬小麦成熟后≥10℃有效积温小于2 000℃的地区,例如奇台山前平原和准噶尔盆地腹地部分地区可复种饲用特早熟玉米。
2.2 科技进步为北疆复种玉米创造了条件
  由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近年来一批早熟冬小麦品种相继育成,例如奎冬5号、奎花1号、
新冬20号和冀麦5418等。这些冬小麦品种在北疆一般可以在6月28日前开镰收割。同时还引进和育成一批特早熟玉米品种,例如新玉引96-1(冀承单3号),中南5号和丰收1号等。这些玉米全生育期一般在90天以内,所需有效积温在2000℃左右。其中新玉引961,1996~1999年在乌鲁木齐县安宁渠、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沙湾县、塔城市、乌苏县和农六师等地,经大田和小区、露地和覆膜、7月6日和7月11日两个播期及密度的比较试验,株高207.8cm,穗位在植株1/3处,出苗后41天抽雄,籽粒灌浆期43天,单穗粒重97.1g,全生育期在88天以内,所需≥10℃积温小于2000℃。植株抽雄、吐丝和散粉在3天内进行。后期脱水快,活秆成熟,收获时可见10片绿叶,乳熟期单株鲜重0.85g,收获指数高达49.29%。未发现严重病虫害,一般单产达6000~7500 kg/hm2,1999年复播面积已在666 hm2以上,呼图壁县已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由于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复播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内能再获得约300℃的有效积温。这样,天山北坡平原区,冬小麦收获后复种玉米有2 503.7℃有效积温可利用。一般认为从上茬作物成熟到下茬作物复播完成,农耗有效积温为100℃,成熟保证率有效积温150℃3,可见复种玉米净利用有效积温可达2 253.7℃。伊犁河谷西部冬麦种植区,复种玉米净利用有效积温可达2 069.3℃。因此,只要在7月7日前播种,象新玉引96-1这类特早熟玉米品种,在天山北坡平原区和伊犁
河谷西部冬麦种植区可以与奎冬5号和唐山6898等冬小麦品种配套复播23。7月10日以后播种,则可作为青贮收获,收获时青贮植株可进入最佳营养期乳熟期。
3 北疆玉米复种是开发利用北疆秋闲地、发展棉花优势产业和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北疆秋闲地近33×104 hm2,一个急需开发的领域。依赖于科学技术,北疆秋闲地一部分可用于特早熟玉米复播,另一部分则完全可以用作饲用玉米复种。开发北疆秋闲地应视为贯彻执行北疆玉米高产开发战略、推动自治区畜牧业、乡镇企业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植棉业高经济效益的驱动,北疆部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团场和昌吉、呼图壁、玛纳斯、沙湾、精河和乌苏等县市的植棉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1996年这6个县市的22.7×104 hm2播种面积中,棉花种植面积已达7.29×104 hm2,占32.1%,而冬麦面积仅占24.87%,为5.6×104hm2,玉米面积占14.71%,3.3×104 hm2,甜菜面积只占1%。从作物布局和需要看,目前要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一般拟挤玉米为宜。如果近年通过玉米复播,可在天山北麓和天山西部河谷地一带,腾出3.3×104hm2用于植棉,按1 hm2耕地植棉净产值比玉米增收6 000元计5,年即可增收近二亿元。
4 重视北疆冬小麦复种玉米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北疆农民占有耕地比多,农业机械化程度比高,普遍开展的冬小麦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北疆尚难以实施。为保证北疆玉米复种的质量和速度,要加速特早熟冬小麦和特早熟玉米高产品种的引进、育繁和筛选。新疆自治区种子公司应尽早完成北疆特早熟玉米品种的区试、筛选。推出适宜品种。同时要强调冬小麦复播玉米配套种植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1996~1999年的多点试验表明,天山北坡平原区种植的玉米,10月5日前成熟是比较正常的。复种玉米宜在7月9日前播种,这样冬小麦6月28日成熟到玉米复播可以有10天时间。复播玉米要强调一个早字。早播是复播玉米增产的关键,可以争取生长季节,避开后期低温冷害。从上茬作物成熟到下茬作物复播完成,农耗有效积温应控制在100℃,即4天以内。可见从冬小麦成熟到新玉引96-1这类特早熟玉米播种,时间上仍有有效积温潜力可挖。麦后复种玉米一般只进行浅耕灭茬,抢时间播种。为了夺取冬小麦和玉米两茬作物均衡高产,要在播冬麦前,进行深耕解决复播玉米播前不能深耕整地的矛盾。现实生产中,麦后复播玉米可以利用麦黄墒,采用旋、磨、铺膜、下种和敷土连体作业,还可以试验麦黄墒留茬播种。我们认为,北疆冬小麦复播玉米栽培技术体系要注意下列几个主要环节,即必须在7月10日前播种,较高密度种植,覆膜种植;整个生育期内不蹲苗,不揭膜,中耕、锄草和追肥应在膜间进行;要改变作物复播传统的低投入、低产出粗
放作业,采用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途径,且要适合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同时把冬小麦晚播高产栽培技术纳入北疆冬小麦复播玉米配套技术体系之中。
  从北疆近年复播玉米的小区和大田试验看,新玉引96-1玉米植株株高仅为新玉7号或Sc704的2/3,穗位高度仅为1/2,可以实施高密度种植,大田生产中Sc704或新玉7号适宜种植密度约8250株/hm2,供试新玉引96-1可以高于97500株/hm2,收获果穗可能达到90 000穗/hm2以上,再加上优化的高产栽培体系,从试种情况看,单产可实现7 500 kg/hm2,奎冬5号等高产冬小麦品种也可实现7 500 kg/hm2。因此,北疆冬小麦复种玉米,实现两早配套吨粮,力争在“九五”期间实现北疆小麦复种玉米的规模效益是可能的。■
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wwwgrain 2001-08-02 08:37 中华粮网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院小麦优质、高产育种起步早,早期选育的烟农15、近期选
育的烟优361、烟2801等品种不仅具有亩产600千克的潜力,而且品质指标也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

  (二)精耕细耙、培肥土壤 选地力水平在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耕层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ppm,速磷25 ppm,速钾90 ppm。施用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纯氮9千克, P2O5 115千克(按P2O5折算为25千克磷酸二铵), K2 O 75千克,硫酸锌1千克,缺硼的地块用硼砂05千克。培肥土壤是冬小麦优质高产保证。

  (三)精量匀播,创造优质体 实行精量匀播,降低体起点。生育前期促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分蘖,创建合理优质体;后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精量匀播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同时,该技术能有效防止小麦倒伏引起的产量降低、品质恶化,是优质栽培的基础。

  (四)优化投肥结构,实施"氮肥后移" 据研究表明,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础上,适当
增加氮肥用量(不超过总施氮量20%),并调节氮肥基追比例11,追施氮肥时间由返青、起身期推迟至拔节、孕穗期,即"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实现冬小麦的产量、品质双重提高。"氮肥后移"技术结合精量匀播,对塑造理想株型、优化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层整齐度、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延缓植株衰老、提高后期光合效率、改善品质等具有显著效果,是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
 
  (五)科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 据我们化验分析,灌溉有降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若把灌溉与增施氮肥量相结合,则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因此,优质高产麦田播种前必须浇足底墒水,确保足墒下种,对冬前底墒充足、体适中的麦田,可不浇冬水,将生产上传统的起身水,结合"氮肥后移"技术移至拔节、抽穗期,这样就形成了肥水合理运筹的技术体系。冬小麦生产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病虫防治法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3-11 
    1、麦蚜::对蚜株率达30%以上,百株蚜量800—1000头,天敌单位与麦蚜比小于1150的麦田,应立即用药防治。可亩用38%的蚜浆双杀50毫升或25%的星科40毫升或2.5%辉丰菊脂25-30毫升,兑水50-60公斤喷雾。
    2、白粉病:采取挑治发病中心和达标地块(病株率达60%,个别病株旗叶开始出现病斑时)彻底普治的措施。可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2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6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同时兼治锈病、叶枯病等。
    3、对赤霉病发生的地块可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或12.5%烯唑醇22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