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地区红事迹宣传存在的不足
边疆地区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成因
(一)对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均衡
从边疆地区红文化资源分布现状来看,各地州均有丰富红文化资源可开发利用,但目前被评为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文化资源北疆较集中,尤其是乌鲁木齐集中,呈分散状态,因巴州、阿克苏、喀什、克州县与县,县与乡之间距离甚远,分散在各县乡的红文化资源更呈现出开发利用不均衡、交通不便利、难以达到宣教效果的状况,甚至大多数红纪念场所鲜为人知。
与边疆地区各地州相比,边疆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对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比地方成熟完善。但目前调研来看,边疆地区南北疆对军垦文化的挖掘也存在不均衡状态。阿克苏以第二师“三五九旅”革命历史陈列馆与北疆石河子第八师系列红旅游路线开发相比,石河子已打造为国家级知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经典红旅游文化景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尤其是和田和喀什部分生产建设兵团,由于地理位置远,交通不便利,受众人
有限,开发较好的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以及其团史陈列室等,受众人一般仅集中在本地区,且知名度不高,有些师团还未开发红资源。从自治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仍未看到将红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重点的规划,对红文化资源開发的项目倾向仍在北疆和边疆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因此,该分布格局一定要调整,否则势必造成更加不平衡。
(二)对红文化及红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红文化资源,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教育宣传功能外,对于边疆地区的红文化和红旅游,很多人知之不多,就连边疆地区本地人或常年工作学习在边疆地区的人也了解得很少。因此片面地认为边疆地区红旅游景点资源不多是错误的。其实,无论从旅游资源上还是革命文物的留存、革命历史事件上的流传上,边疆地区都可以称作红旅游大区,解放大西北的西路军最后的归宿在边疆地区,落地成为兵团红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革命时期的八路军在边疆地区的活动涉及范围广泛,留下的历史和实物是红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垦文化更是保障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的基石。但是边疆地区乃至国家层面对边疆地区进行宣传时,长期以来形成固化思维,对边疆地区总是从大美边疆地区的风景以
及独具特的民俗风情进行宣传报道,较少关注边疆地区红文化传承和发扬的历史事实。而常年宣传报道以及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歪曲,捏造,造成人们对边疆地区的误读。在对互联网、、娱乐传媒等新型宣传媒介的应用方面,也存在宣传内容单一,忽视对红旅游方面的宣传。
(三)红旅游在旅游资源中所占比重不大,且对边疆地区红文化遗产与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顶层规划不合理,没有形成旅游带动脱贫的局面
边疆地区红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在边疆地区的整体旅游资源中所占比重并不大,边疆地区的红旅游整体水平有所欠缺,没有形成红旅游的带动效应。红旅游仍是一种选择性的旅游形式,相对于其他大众性旅游,其旅游开发的力度和深度都没有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许多革命旧址、纪念地、红文化景点尚未对游人开放,有些交通不便,线路不成熟。而县乡一级领导层面也存在没有转换工作思路,仍注重开发投资见效快的风景游、农家乐等项目,而忽视成效慢、周期长的红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
(四)受众体有限,广大农牧民众缺乏红文化的熏陶
通过访谈和问卷发现,边疆地区红文化资源除了知名度较高的十几个点外,其他地区和地方的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红旅游景点知道的人很少。红文化受众的体也有限,尤其是仅局限于本地党员和在校师生,并未延伸到广大农牧民这一体,占人口80%以上的农牧民如果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这一点来看,文化宣传教育也是失败的。另外,红旅游受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有平稳状态,也有高潮时段。
(五)一些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旅游景区硬件设施有待改进,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边疆地区红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旅游景区硬件设施跟不上服务意识有待提高的状况,主要表现为专业人才紧缺,人才流失,服务水平层次不齐,后勤服务保障不到位,现场电子解说不配套,讲解员短缺的状况。团体参观才能配备讲解员,众个体自发前去无讲解的情况。
(六)红文化产品数量少,质量不高
因为边疆地区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因此存在开发经营模式单一,宣传力度不
够的状况。无论是红旅游点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多是图片与物品的展示,解说、宣传不够生动,文化、历史等内涵挖掘不足,现场几乎没有什么活动,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不强,满足不了现代人们参观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尤其是较少挖掘与红文化资源相配套的有关红故事和红文化的衍生物,更少见成熟的红旅游文创产品。
对策建议
边疆地区必须在红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上下功夫。基于以上分析的原因,认为边疆地区目前应该在如下方面提升开发和利用红文化资源的力度。
(一)重视红旅游文化的开发、宣传和利用
北疆
红文化资源基础不弱,但是长期以来只注重开发民情风俗文化和风景,对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虽然有所改观,但是成效并不明显。这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边疆地区各级部门要高度重视红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将红旅游与风情游、民俗游有机地结合,改变目前红文化资源的布局,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整合红文化资源。
(二)重視对各类人员尤其是广大农牧民众红文化的宣传
国家公职人员和在校师生有机会接受红文化的教育,但是考虑到边疆地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因此,要加强对各类人红文化的宣传,尤其是广大农牧民,因为他们文化素养低,知识水平低,又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要增强“五个认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需要乡镇部门在平时的教育点滴中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而参观红文化场所,也是一个途径。因此应该想办法加强对众红文化的宣传。
(三)加强对专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网上宣传。
无论在场馆硬件和软件建设上都要加大力气。对红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要立足现代信息平台,加强场馆的网络建设和资金投入,通过建设红资源网站,利用网络平台扩大红文化宣传。对于讲解员要按照全国“五好讲解员”的要求加强培训和训练,切实将红文化传承发扬光大。
(四)将红文化旅游和风景游风情游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中国旅游日”边疆地区分会场活动启动仪式在团结广场成功举办,会上提出了将旅游与脱贫
攻坚相结合的建议。我国内地省区有很多红旅游助力脱贫的成功经验,红旅游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开创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局面,走出了一条“扶志”更“扶智”的好路子。红旅游的文化阵地,能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因此边疆地区要在红文化旅游和风景游相结合方面多出高招,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