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与变化 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在积极研读史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苏联改革到解体、东欧剧变和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突出成就做出合理解释,以体现历史学科“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关于本课的内容标准是:“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教科书主要叙述了“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三目内容,阐述了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本课内容虽已学习过部分内容,但由于学习时间久远等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已不甚清楚。在授课过程中应拓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对苏联、东欧和中国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解,培植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依据史料,说出苏联改革的相关措施和影响,体会改革的艰难和曲折;通过比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苏联改革措施,学会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现象;了解东欧剧变的相关史实和特点,以及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成就,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成功的坚定信念。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为苏联改革的影响和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难点为分析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失败的原因。二十大召开闭幕时间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以几组数据引发的故事为线索,层层铺垫,一步步理解苏联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几位领导者的改革举措,并分析东欧剧变和中国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在全课中贯穿唯物史观,使学生明确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基本原理。
七.教学过程
(国际歌响起)当这首雄壮的歌曲响起时,我总是觉得热血沸腾。这首歌是国际歌,被誉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战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国际歌一度唱响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这节课我们将从这几组数字展开学习:
1.一则笑话——亚当与夏娃
2.两种颜——赫鲁晓夫的墓碑
3.二百枚勋章——爱好荣誉的领袖
4.一封来信——对戈尔巴乔夫的质疑
5.八国之变——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
6.2029年——《时代周刊》的预言
首先让我们走进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苏联。
一则笑话——亚当与夏娃
在苏联国内曾经流传这样一则笑话:
美术馆里有一幅描写亚当和夏娃的画。英国人:他们一定是英国人,男士有好吃的东西就和女士分享。 法国人:他们一定是法国人,情侣裸体散步。 苏联人:他们一定是苏联人,没有衣服穿,吃得很少 ,还以为自己生活在天堂。
师:这样一则笑话体现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
师: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行调整和变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苏联的经济呈现出这样的状况,表明要对生产关系作出适当的调整,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斯大林模式在确立初期推动了苏联工业化的发展,在二战胜利后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存在着哪些问题?
生:成就有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了和,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严重,需要进行调整才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那苏联是如何应对的呢?让我们先从一位领导人的墓碑颜说起。
两种颜——赫鲁晓夫的墓碑
赫鲁晓夫的墓碑很有特,其主体由黑白两组成,这样的设计方案体现了设计者怎样的意图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赫鲁晓夫以及他所主导的改革。
材料一 1956年2月14日——2月25日,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来自苏联的1355名代表
和东欧各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赫鲁晓夫数次抨击党内个人崇拜现象。会议闭幕的当天深夜,代表们突然被召集到克里姆林宫,等待他们的是赫鲁晓夫和他带来的一场秘密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4个半小时的报告中,赫鲁晓夫谴责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犯下的罪行,抨击了农业政策的错误和军事指挥上的无能。会议期间,赫鲁晓夫特别强调不要将话题扩散到党外。然而不久后,苏联党中央就把秘密报告的材料印发给了全国700万党员和1800万共青团员,全面掀起了批判斯大林的运动。
——张树华著《俄罗斯之路三十年》
思考: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对改革有什么促进作用?这种突然袭击式的批判有什么弊端?赫鲁晓夫前后矛盾的做法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生: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利于让全党和人民众认识到斯大林主义的危害,对当时的平反工作和苏联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突然袭击式的批判没有经过充分的思想解放,容易导致思想的混乱。赫鲁晓夫前后矛盾的做法体现了他个人性格的反复无常。
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并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分析,而是全面否定斯大林,对当时的年轻人的成长极其不利,这批年轻人正是树立信仰的关键时刻,却亲眼看到了领袖从神坛被打到了地狱。这批年轻人被称为“二十大的产儿”,而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叫做戈尔巴乔夫。还是先让我们回到赫鲁晓夫,请大家读教材概括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生: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师:赫鲁晓夫的改革以批判斯大林为开始,却仍以固守斯大林模式为结束;他充当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同时又是守墓人。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赫鲁晓夫墓碑上的黑白两代表了他矛盾的人生。赫鲁晓夫改革失败了,苏联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这时,另一个领导人登场了,他就是勃列日涅夫。
二百枚勋章——爱好荣誉的领袖
1991年,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了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的名字,因为他保持了一项世界纪
录——“世界上获得荣誉最多的人”。据有关媒体报道,他一生获得过200多枚勋章。他为什么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勃列日涅夫。
阅读教材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措施。
生回答。
师: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苏联六十年代工业利润和国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三
1966年到1980年苏联经济增长情况
19661970年
19711975年
19761980年
社会总产值
7.4
6.3
4.2
国民收入
7.8
5.7
4.3
工业总产值
8.5
7.4
4.4
农业总产值
3.9
2.5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