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
原⽂:
旧说云:天河①与海通。
近世有⼈居海渚②者,年年⼋⽉有浮槎③,去来不失期④。⼈有奇志,⽴飞阁⑤于槎上,多赍⑥粮,乘槎⽽去。
⼗余⽇中,犹观星⽉⽇⾠。⾃后芒芒⑦忽忽⑧,亦不觉昼夜。去⼗余⽇,奄⑨⾄⼀处,有城廓状,居舍甚严⑩,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丈夫牵⽜渚次 饮之。牵⽜⼈乃惊问⽈:'何由⾄此?’此⼈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君还⾄蜀都,访严君平 ,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
后⾄蜀,问君平,⽈:'某年⽉⽇有客星 犯牵⽜宿 。’计年⽉,正是此⼈到天河时也。”  (选⾃晋·张华《博物志)
【翻译】
相传天上的银河与⼤海是相通的。近代有海边居民每年⼋⽉都看见有⽊筏⼦从海上漂浮⽽来,不久⼜漂浮⽽去,从不延误时间。有个⼈忽发奇想,趁⽊筏来时,在上⾯搭了⼀间阁楼,带上充⾜的粮⾷,坐在⽊筏上,让它随着海波飘去。
起初的⼗余天,每天照常还能看见太阳、⽉亮和星星,后来就恍恍惚惚地,连⽩天⿊夜都分辨不出来了。这样⼜过了⼗多天,忽然漂流到了⼀个地⽅,像是⼀座城市,城⾥的房屋整整齐齐的,放眼望去,只见宫殿中有许多妇⼥在织布。⼜看到⼀个男⼦,牵了条⽜到河边喝⽔。牵⽜⼈见了他,吃惊地问:“你怎么会到这⾥来的?”这⼈就把来的经过⼤致地讲了⼀遍,说完便问这是什么地⽅。牵⽜⼈回答说:“您回去后,到蜀郡拜访严君平,⾃然就明⽩了。”这⼈听了,竟不上岸,仍随⽊筏⼦漂了回去,和每年⽊筏来去的时期相同。
后来此⼈来到蜀郡,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只回答说:“某年某⽉某⽈,有客星犯牵⽜宿。”⼀核对年⽉⽇,正是这⼈乘⽊筏浮海见到牵⽜⼈的那⼀天,才知道牵⽜⼈原来是⽜郎,⾃⼰原来是到了银河啊。
【注释】
①天河——即银河。《诗·⼤雅·云汉》“倬彼云汉”汉·郑⽞笺:“云汉,谓天河也。”北周·庾信《镜赋》:“天河渐没,⽇轮将起。”
②海渚——谓海岛。唐·⽞奘《⼤唐西域记·秣罗矩吒国》:“海渚诸珍,多聚此国。”《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年》:“珪军于鲁⼝,博陵太守申永奔河南,⾼阳太守崔宏奔海渚。”元·胡三省注:“海渚,海中州也。
③浮槎——槎,同“查”。⽊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本第⼀折:“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也曾泛浮槎到⽇⽉边。”
④失期——耽误规定的期限;没按照约定的⽇期。《史记·陈涉世家》:“会天⼤⾬,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⑤飞阁——⾼阁。三国魏·曹植《赠丁仪》诗:“凝霜依⽟除,清风飘飞阁。”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祖在城内作光极殿,因名⾦墉城门为光极门,⼜作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有如云也。”
⑥赍——持;带;送。《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闻之,君⾂恐惧,遣太傅赍黄⾦千⽄,⽂车⼆驷,服剑⼀,封书谢孟尝君。”
⑦芒芒——迷茫;模糊不清。芒,通“茫”。汉·刘彻《悼李夫⼈赋》:“驩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
⑧忽忽——迷糊,恍忽。《⽂选·宋⽟<⾼唐赋>》:“悠悠忽忽,怊怅⾃失。”唐·李善注:“忽忽,迷也。”
⑨奄——然;骤然。《周书·⽂帝纪上》:“勳业未就,奄罹凶酷。”
⑩严——同“俨”,整齐貌。《宋史·儒林传五·胡寅》:“雉扇⾦炉夹侍两陛,仗马卫兵俨分仪式。”
渚次——岸边,⽔边。晋·陶渊明《搜神后记·蛟⼦》:“有⼥⼦渚次浣纱,觉⾝中有异,复不以为患,遂妊⾝。”
严君平——(前86年——10年),西汉晚期道家学者,思想家。名遵,字君平,蜀郡成都市⼈。好黄⽼,汉成帝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今成都君平街),以⼘筮为业。
客星——对天空中新出现的星的统称,如新星、超新星等。《史记·天官书》:“客星出天廷,有奇令。”明·⽆名⽒《观象玩占》:“客星,⾮常之星,其出也⽆恒时,其居也⽆定所,忽见忽没,或⾏或⽌,不可推算,寓于星⾠之间,如客,故谓之客星。”
牵⽜宿——星宿名。⼆⼗⼋宿之⼀,⽞武七宿的第⼆宿。有星六颗。⼜称牵⽜。《宋史·天⽂志三》:“⽜宿六星,天之关梁,主牺牲事。”郑⽂光《中国历史上的宇宙理论》第四章:“牵⽜即⽜宿……每年⼋九⽉黄昏时经过中天,⽽毕宿和昴宿要到⼆⽉才于黄昏时经过中天。两组恒星恰好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
【点评】
能飞到太空的航天器,中国⼈叫“飞船”。中国的飞船⾃成系列,叫“神⾈”,“⾈”也是“船”,
是“船”的古称。
其实,为适应太空飞⾏的需要,飞船⼤多呈圆柱形,并不像船。为什么中国⼈要以“⾈船“相称?这和中国传统的历史⽂化相关。
古代中国⼈认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与天地如⼀”(《素问·脉要精微论》),天、地、⼈合⽽为⼀。⼈介于天地之间,具有沟通天地的能⼒。
那么,古⼈是怎么沟通天地的呢?
古⼈仰望星空,会看到⼀条乳⽩⾊的亮带,这条亮带有的地⽅宽,有的地⽅窄,于是就把它想象成⼀条河,⼀条天上的河,所以,叫它“天河”、“银河”、“星河”。
在这条星星之河边,有两颗星最引⼈注⽬,它们是“⽜郎星”和“织⼥星”。它们隔河相望,似乎脉脉含情。古⼈便把它们想象成了⼀对男耕⼥织的夫妻,不幸被天帝拆散。
南朝梁·殷芸《⼩说》:“天河之东有织⼥,天帝之⼥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年⼀度相会。涉秋七⽇,鹊⾸⽆故皆髡,相传是⽇河⿎与织⼥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皆脱去。”这个故事已经和今天流传的⽜郎织⼥故事相差⽆⼏了。
古⼈⼜把“银河”⼜叫做“云汉”、“银汉”、“星汉”,其中,“汉”指的是“汉⽔”、“汉江”,是长江最⼤的⼀条⽀流。古代汉江流域是中国最⼤的民族“汉族”的发祥地。每年夏天,由于地球公转的作⽤,天上的银河呈东北—西南⾛向,恰好和汉江的流向⼀致,古⼈便认为汉江的源头和银河相通。⽽到了冬天,天上的银河⼜呈东—西⾛向,恰好与黄河的流向⼀致,古⼈⼜认为黄河的源头也和银河相通,所以唐·李⽩《将进酒》说:“黄河之⽔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样天和地便被⼈们⽤想象沟通了起来。
既然天和地通过河流相沟通,于是便有了溯河巡天的壮举。
按: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武帝使张骞使⼤夏,寻河源乘槎经⽉⽽⾄⼀处,见城廓如州府,室内有⼀⼥织,⼜见⼀丈夫牵⽜饮河。骞问⽈:“此是何处?”答⽈:“可问严君平。”乃与⼀⽀机⽯⽽归。
⾄蜀,问严君平,君平⽈:“某年⽉,客星范⽜⼥。”⽀机⽯为东⽅朔所识。
故事中,除了⽜、⼥外,其他的都是现实⽣活中真实的⼈、事、物。其中“武帝”指汉武帝刘彻,“张骞”就是汉朝那位“凿空西域”的使者,“严君平”即蜀中著名的神算⼦,“东⽅朔”为汉朝著名的博物家。
地名“⼤夏”,是中亚和南亚次⼤陆西北部的古国名。“张骞使⼤夏”,在《史记·⼤宛列传》中也有记载。并不像本⽂所说的“寻河源乘槎经⽉⾄⼀处”,见过⽜、⼥,只带了⼀块⽀机⽯就回来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由张骞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因战乱被堵塞,于是古⼈⼜把⽬光转向了浩瀚的⼤海,陆上“丝绸之路”⼜被海上“丝绸之路”所取代。
唐·司马贞《<;史记·⼤宛列传>索隐述赞》:“⼤宛之迹,元(原)因博望(张骞曾被“封博
望”),始究河源,旋窥海上。”
⼈们站在海边,极⽬远眺,⼀条忽隐忽现的天际线,再加上定时往返的浮槎(商船),激发了充满冒险精神的古中国⼈浮海巡天的豪情。
这个故事听起来既神奇,⼜荒诞不经!银河是我们地球乃⾄太阳系所在的⼤星系,跟通不通海完全扯不上边,更不⽤说漂洋过海,越过银河,抵达⽜郎星了。实际上,那个⼈坐着浮槎,完全靠漂流出海,⼆⼗多天⾥,根本不可能⾛得很远!他最后来到的那个地⽅,可能只是个海岛罢了。这情形就好⽐哥伦布发现了“新⼤陆”,却以为到了印度⼀样。
牵⽜⼈见到他,惊问:“何由⾄此?”他向牵⽜⼈说明了来意,牵⽜⼈顿时明⽩:他错把⾃⼰当成了“牵⽜星”了!然后他⼜反问:“此是何处?”牵⽜⼈没有如实告诉他,装着天机不可泄露的样⼦,故意叫他回去问问严君平。意在不让他失望,好让他保持住升天见了神仙的兴奋感。
两⼈的交谈都没有发⽣任何困难,更说明他还没出国呢!
⼀说到“严君平”,作者张华的⽤意就完全暴露了:原来他是⽤这个故事来为严君平捧场呢!张华也是个精于算卦的⼈,关于他的“神算”故事,魏晋南北朝笔记⼩说中所在都有,这⾥就不赘⾔了。他替前⼈严君平捧场,其实也是为了神话术数的神奇罢了。
后来此⼈还真的来到蜀郡,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某⽈,有客星犯牵⽜宿。”⼀核对年⽉⽇,正是这⼈乘浮槎浮海见到牵⽜⼈的那⼀天,才知道牵⽜⼈原来是⽜郎,⾃⼰原来是到了银河啊。
如今任谁都知道,算卦是骗⼦骗傻⼦。越是算得准,越是有猫腻!本⽂的这个现象只有⼀种解释:那个牵⽜⼈事先把这件事告诉了严君平了!
从此,这位冒险家、“神算⼦”严君平以及那个牵⽜⼈,都成了传奇。
唐·宋之问《明河篇》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问津。
更将织⼥⽀机⽯,还访成都卖⼘⼈。
把这两种⼤同⼩异的传说⾼度概括这⼏句诗⾥。以后,“⽜郎织⼥”的神话,更令⼈神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