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挽歌·《秋兴八首》简析(上)
【编者按】:距离2018年高考仅有15天,古诗词鉴赏仍是后期复习的一个重点。关于古诗词鉴赏,除了熟知技法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读懂诗词。为了引导同学们学会读懂诗词,收心斋以杜甫《秋兴八首》为例,解析诗歌意蕴。
【点击试听音频】:
孤舟一系故园心
——鉴赏《秋兴八首(其一)》
1703班崔灿;指导教师:谭本贡
我是在一个秋天出生的人,因此格外喜欢秋天。但不巧,秋似乎总是与萧瑟、落魄、孤独、凄惨这些词联系紧密。我曾读过一些有关秋季的诗,大多让我留下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印象,像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开阔坦荡之作少之有少。而今天,我有幸读到了杜甫的《
秋兴八首(其一)》,放下书卷时,感觉大不一样。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直接扣住了题眼“秋”,其中尤其让我觉得奇妙的是“凋伤”二字。在常人眼里,枫叶的火红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让人有一种激情去拼搏。但这些枫叶在杜甫眼中,却是令人更觉悲凉,秋露清冷,草木凋零,秋所带来的萧森气氛笼罩在诗人的心头。
颔联承接首联继续写秋景,“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一联带有强烈的主观彩,巫峡的江水如何波涛汹涌,都不可能与天相连;山上的云如何阴沉密布,也不可能与地面贴近。这使我想到了《沁园春·长沙》中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一句也有着很浓的主观意识,万山怎么可能红遍呢?好歹有几片没红的叶子夹杂其中吧?这一句与杜甫的诗句在形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情感上却又有着大大的不同。想要抒发的是心中的雄心壮志,志在必得,有信心建立一番丰功伟绩。但对杜甫来说,这句有些夸张的诗又恰似他内心情感的动荡不安,翻卷不息的真实写照,这种情感在下两联有着很好的阐述。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已看到菊花开放两次,意味着在此逗留了
两个秋天。他是多么想要回到故乡啊!可此时的他“万里悲秋常作客”,漂泊在外,有家难回。这个“孤”字,是对杜甫此时境遇的最好表述。
尾联“寒衣处处悲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家家户户都在赶制新衣了,天气已逐渐转凉,可对于杜甫来说,又有谁替他制新衣呢?杜甫所看到的“裁新衣”,所听到的“急暮砧”,都深深刺痛了他那颗想要归家的心。在这茫茫天地之中,他孤身一人。他的晚年就好似干枯曲折的枝干,在秋的萧瑟中独自悲哀,无绿叶为陪衬,无鲜花为伴侣,命中注定漂泊一生,渐渐枯萎。
全诗以一个“孤”字为中心,正是这个“孤”字蕴藏着无尽的凄凉。在杜甫晚年的诗中,“孤”和“独”字使用的次数极多,几乎首首都有。但他的孤独与其他文人不同:屈原的孤独是“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故都乎?”全国之内,能够了解自己的人一个也没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的这种孤独,是难觅知音,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共鸣的孤独。“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辛弃疾壮志难酬,英雄梦想破灭时的孤寂。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孤独是“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但杜甫的孤独不同,他的孤独糅合了许多情感,有忧国忧民的心痛,有壮志难酬的悲凉,
有思乡难归的孤寂,更有感叹自己的身世处境,就好像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到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中所透露的孤寂悲凉,真可应了那句“凄凄惨惨戚戚”,令人不忍卒读。
自古女悲春,士悲秋,杜甫的孤、悲、愁在这秋的渲染下,好像给他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些情感,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这首诗并不造作矫情,而是让人实实在在地从心里体会到杜甫的悲苦,读完之后,心中的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杜甫《秋兴》八首简析(上)
张济航
古人组诗,有因某种情愫辑录在一起而成的,例如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抒身世之感;有因某种特殊的议题集合而成的,例如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均围绕特殊对象展开;亦有中心悲哀,以莫名之惨怀而并列的,如李商隐《无题》十六首,黄景仁《绮怀》十六首,皆为其集子中压箱底之名作。
可见,很多组诗并非一时而作,而是作者在不同时间写成,虽然内容有一定关联,却亦不能称之为整体,李商隐《无题》诗更是零零散散散见于集子之中。故而从来诗词选本都会择组诗中代表作之一二,是以世人读阮籍《咏怀》,大多但知“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咏怀》其一),读陶渊明《读山海经》,但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读山海经》其十),读黄景仁《绮怀》,但知“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绮怀》其十五)。 
但对于老杜的《秋兴》八首,王船山却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选诗者之贼不小。”“贼”者,贼害也。可见王夫之是把《秋兴》作为整体而言的,甚至比之为连贯的音调。《杜诗说》也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也是直接把《秋兴》当作一个整体而论的,更是提出《秋兴》是杜甫一生心神结聚。倘以此论,则课本中只选《秋兴》第一首是否不妥?非也,盖《秋兴》八首,一气而成,并为乐音,若截中间,固然徒有“贼”之害处。而选第一首,正如歌曲之前奏,唱词未出,戛然而止,余音犹在耳矣。
本文受收心斋主人邀请而作,意在介绍《秋兴八首》(其一)之外另七首之大略,各自成
篇,而总论其气脉。作者于大小李杜,最爱者乃李义山,于杜诗不甚精,但愿所述庶能尽意一二,以飨读者。
《秋兴八首》其二
每依北斗望京华:篇中之目,八首之旨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凡是解古人诗,必先了解其背景。《秋兴》第一首已经说“巫山巫峡气萧森”。而第二篇更是起句指出兴发之处——夔府,即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766年,即杜甫逝世前四年,其自成都故人严武去世后,便离开成都,辗转来到夔州,在此处呆了两年,直到其768年坐船欲回故乡之前,两年时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就是在这样的景况下,杜甫写出了
《秋兴》。
755年底到763年初约八年的安史之乱艰难跋涉而来,国破家亡,而自758槎年底到770年杜甫去世这十多年的光景里,他也再无机会回到长安城。《秋兴》八首,几乎每一首都在追忆长安,这种追忆之下掩藏的除了杜甫一贯的感念国家兴衰之外,更是大唐盛世的挽歌。“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人之生死如此,国家之兴亡其实亦如此。
《秋兴》第一首可以当作诗的前调,杜甫用《诗》中的典型手法,以景物起兴,前二联写眼前壮景,后二联抒发秋日哀情。课文之鉴赏已实足够。但谈到“孤舟一系故园心”,不得不多言二句,此句却正是杜甫晚年死于孤舟羁旅之诗谶耳,不得不悲慨矣——诗人每每有名句,都一一见为诗谶,如刘希夷之“今年落花颜改,明年花开复谁在”,不足一年,即为人害死。秦观之“醉卧枯藤下,了不知南北”,其后死在藤州枯树下,今人吴季玄过南京鸡鸣寺所作之“他年如我怜卿者,为祷斯人福慧全”更是作为诸多旧体诗爱好者失恋后往鸡鸣寺应谶之故事(笔者17年末也曾往鸡鸣寺因往日情事还谶)。大抵诗谶云云者,不知者斥之为迷信,知之者乃识此乃作者所得之神旨,与平素行事恰好相契,更令人悲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