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连载】陶澍传(35)陶澍诗歌思想内容
第⼗五章诗坛领袖,笼罩雄 ——陶澍的诗歌
第⼆节陶澍诗歌的思想内容
陶澍诗歌题材⼴博,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陶澍论诗歌创作说:‘⼘商⽒之序《诗》⽈:‘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有⾔,是故诗以⾔其情也。周以后,汉魏之诗最盛,然⽽,代不过数⼈,⼈不过数篇。彼其情在乎是,即⾔在乎是;情之所不在,不强为也。后世之为诗者,吾惑焉。钛⼼肾、镂肝肺以搜之,穷⽇夜、限晷刻以迫之,废寝⾷、忘本业以耽之。是何其情之所感⽆已时?⽏亦有可已⽽不已者乎?夫可已⽽不已,是直谓之诗役。为诗役,是其诗⾮必情之所欲出⽽志之所欲⾔也,役焉⽽已矣。虽多且⼯,弗尚也。”(《迟云吟馆诗集序》)陶澍的诗歌除了那些不得已的唱和应酬之作,基本上实践了⾃⼰的诗歌主张。我们且从三个⽅⾯阐述其思想内容特点。
⼀、关切国计民⽣,并跟其经世思想与施政举措相结合
陶澍每到⼀地,都⼗分关切国计民⽣。如:道光五年(⼄⾣年,1825),他从安徽调任江苏,途经清江浦,特意观察漕运情况,写了⼀⾸诗:
车声辘辘⼈如蚁,运⽶漕河⽆勺⽔。万竿楚釉与吴樯,涸向湖湣僵不起。去年湖涨风忽颠,吹浪作⼭⼭
倒悬。⽩波卷堤不周坼,奇⽯莫补娲皇天。今年引黄向南⾛,要救⽬前计⾮苟。岂知揖盗⼀开门,遂使防川同塞⼝。转般今⽆洛⼝仓,寄屯忍夺居民房。劳劳汗⾎岂得已,肩囊背囊相扶将。扶将更为圩⽥急,红稻已枯鹦鹉粒。不须听取⽼农吁,船底似闻虾蚌泣。
陶澍写诗喜欢使⽤叙事式的题⽬。这⾸诗的题⽬叫《⼄⾣六⽉⼆⼗⽇抵清江浦,天⽓甚热,运夫数万⼈般⽶过坝,由河⼝接运赴通州也》,⽂字很长,完全是叙事式的题⽬。全诗描写漕运举措不当:⼀是运河堵塞⽽没有治理,⼆是引黄河⽔进⼊运河更加造成堵塞,三是不修建中转仓库⽽占⽤民房,四是随意调动民众服役,使数万民⼯忍耐酷暑,流⾎流汗,荒废农务。这⼀切,给民众带来巨⼤的痛苦。诗歌不仅表现出诗⼈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且孕育着诗⼈改⾰漕运的决⼼。他到江苏后,⽴即改⾰漕运,创办海运。⼜如:道光⼗年(庚寅年,1830)写的《庚寅九⽉⼆⼗⽇,⾃武家墩晨发,勘视堰盱堤⼯,周历洪泽湖,往返三⽇,慨然有作》,则反映了⽔利措施不恰当,致使淮河连年⽔灾,对⼈民的⽣命造成威胁:“常恐喷薄余,浩浩民为鱼。性命托⽼兵,奔⾛疲吏胥。⾦钱岁百万,抛掷沙泥如。”于是,他决⼼治理淮河与洪泽湖。⼜如道光⼗⼀年(1831),江淮并发⼤⽔,陶澍到仪征等地考察灾情,作《⾟卯七⽉由仪征回省三⽇不得渡风浪甚恶》,诗中叹息道:“於呼!⽼夫三⽇头欲⽩,何况吾民⽔宿已三⽉。”诗⼈把⾃⼰的感受和民众的遭遇完全融合在⼀起。
陶澍关⼼国计民⽣的诗歌,跟经世思想与施政举措往往紧密结合在⼀起。如他担任川东兵备道时,写了《渝州官署答季寿,兼寄汉中严太守》:
我闻严家⽆格(卤)[虏],⼜闻苛政猛于虎。⼆者宽严贵适中,稍不斟之为乱府。譬诸⼲戚主发扬,必同琴瑟谐钟⿎。深⼭草⽊⾃蒙苁,未可⽆端弄⽄斧。不见雷霆挟威福,和⽽从者惟风⾬。平⽣⾐被志万家,⾃顾挟持⽆⼨缕。⼀从制锦学牵丝,始识绸缪多疾苦。年荒⾕贵易伤民,仰⾯疮痍更谁数。尔来三⽉况⽆盐,淡⾷难修⽠薹谱。固知息⽕在抽薪,底事防川空障⼟。斥卤桑⽥⼀转移,令下欢呼掌齐⿎。溷箐何须更⾷私,炊烟⾏见⾹⽣甑。此举端由⼤府仁,鸱枭遂化仪鸾舞。岂意江河爱细流,翻采刍荛蒙重语。
吾家季⼦久驰驱,平⽇惜阴志绳武。千⾥贻诗⾔利病,琅琅国风应可补。汉中太守复有书,直云简静斯为主。遥遥相印若符节,区区不待夸珪组。多谢公意恳殷,所愧补苴异循拊。屋梁落⽉天⼀⽅,每奉瑶华宛亲睹。诗成聊代草匆匆,相思⽬极云端⽻。遥知郊外课春耕,社⿎⽅当祀⽥祖。
全诗⼀⽓呵成,表现出民胞物与、宽猛相济的经世思想,⽽且,跟施政举措紧密结合在⼀起。诗的⼩序就交代了写作背景与施政举措:“到渝两⽉,料理公牍靡暇,兼上年旱歉,民乏⾷,督率各属捐赈借粜,未敢云有济也。川东盐务,多闲于公私之间,官盐价贵则私贩竞起,在事者欲绳以法,私贩未靖⽽良民先扰,⾮凶岁所宜,乃⼒主减价之议。⼤府允⾏,百姓便之,官引畅销⽽私贩渐稀矣。适得严乐园先⽣书,亦以为⾔。家季寿⼤令⾃凤台⽤坡公韵见贻,次韵奉答,兼寄太守。嘉庆庚⾠三⽉。”
陶澍关⼼国计民⽣的诗歌,有的是直接描写施政的成就。如:道光六年(1826),陶澍疏浚漕运通道,
将徒阳运河挑切宽深。徒阳运河的著名古浅猪婆滩,下积活沙软泥,既深且久,旋浚旋淤,传说有神灵之物潜伏,不能治理。陶澍破除迷信,⼒排众议,开挖成功,于是写了《京⼝开河,偕同事诸君观放⽔作》。陶澍⼀直关⼼⽔利建设,在江苏巡抚任上制订了以治理太湖、吴淞江为纲的治⽔⽅案,道光⼋年(1828),吴淞江⼯程完⼯,于是写了《戊⼦⼆⽉⼗七⽇,吴淞江⼯竣,开坝放⽔作》。
陶澍的朋友贺长龄为《抚吴草》写的序⾔说:“公之⽂章,皆公之政事也。”“⼀吟眺,⼀酬答,罔不有筹国济时远虑,令⼈得于⾔意之表。”桐城派古⽂⼤师梅曾亮也在《抚吴草序》中说:“今诵公之诗,⽽古⼤⾂忧劳元元、佐圣天⼦抚循之⾄意,以推美僚属,功利不专,说使民⽽忘其劳。公所以不动声⾊,⽽指挥⽴成者,其效皆见于此。盖所以咏勤苦⽽宣膏泽,⾮与草野之⼠争⼀艺之名也。⽽诗之道,乃蟀然耸于盛汉之表。”他们的评论颇能道出陶澍的诗歌关⼼国计民⽣的特点。
⼆、描写亲情、友情、官民情谊,真挚感⼈
陶澍是⼀个具有真性情的⼈,他⽆论写亲情、友情以及官民之间的情谊,都真挚感⼈。如:《屺思吟》、《⾟⾣六⽉⼗⼀⽇先慈诞⾠》写母⼦之情,《长沙别⼦晋》、《有梦哭周⽒亡妹》、《哭⼦晋》等写兄弟、兄妹之情,《七⼣寄内黄安⼈》、《京⼝⽣⽇寄内》、《内⼦四⼗⽣⽇》等写糟糠夫妻之情,《寄益阳诸友》、《江陵别友⼈》、《栈道怀贺耦耕编修》、《送李卷⼭⼴滋谪乌鲁⽊齐》等写朋友之情。且看《内⼦四⼗⽣⽇》:
数龄君⼜四盈旬,柴⽶夫妻健在⾝。⽇⽇劳为⼋⼝计,星星渐是⼆⽑⼈。却看绕膝怜娇⼥,曾记离家托病亲。⽩发庞公仍有约,桦⾹⼭下共樵薪。(原注:“桦⾹⼭在余宅后⼀⾥许。”)
此诗是庆祝妻⼦四⼗岁⽣⽇所作。诗⼈慰问操劳⼀⽣⽽已经有星星⽩发的妻⼦,表明⾃⼰永远忠于糟糠之情,永远不会因富贵⽽忘记以前的约定。全诗朴素⽆华,如话家常,格调⾼雅,句句充满真情实感。庞公,指东汉末年的隐⼠庞德(《后汉书》有传)。他居住在襄阳的岘⼭,不⼊官府,受到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的推崇,荆州牧刘表多次延请他,他就携妻⼦登⿅门⼭采药不返。陶澍以庞德公⾃许,切合⾃⼰不忘贫贱、不忘糟糠之妻的⼼志。
描写官民之间的情谊,是陶澍诗歌的⼀个亮点。如:
去年今⽇⼊渝城,今⽇渝城⼜送⾏。⼀⼗⼆回巴岫⽉,只应来去照分明。
⼗年曾此泛槎归,往迹鸿泥认未⾮。⾃笑官如蜻点⽔,偶然着翅即⾼飞。
——《庚⾠⼗⼆⽉⼗⼀⽇发重庆,绅民⾛送⼗余⾥不绝,怆然有作》
西风⽊叶动离居,揽辔重登薄笨车。唱彻⼩丛肠断句,雁门关上雁飞初。
三⽉来官九⽉⾏,重阳已见插花明。客程不⽐桑⼲渡,却望并州倍有情。
——《⾟已九⽉初四⽇接部⽂,⼋⽉⼆⼗七⽇奉旨调任福建按察使,⼝占留别晋阳诸君》
⽗⽼殷勤酒⼀卮,依依皖⼝送桡时。江神也为⼈留别,特借东风向上吹。
触热乘流记往年,嗷嗷鸿雁⽔连天。此⾏此⽇⼈仍昔,恰喜嘉⽲满⼤⽥。
——《⼄⾣六⽉初七⽇由⽔路赴调江苏,留别皖⼈》
陶澍为官⼀任即造福⼀⽅,跟民众建⽴了情谊,所以,⼀旦离开,⽆论⾃⼰或民众,都依依不舍。
三、描写风光民俗,形神兼备;咏史吟物,见解卓越
陶澍有许多描写风光民俗的诗篇。描写风光,能够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写得形神兼备。如:
东风⼀叶趁晴舒,晓⽇清湘画不如。⼭⾊忽开帆转处,溪声交送⾬飞余。岚浮远市烟初合,柳放新衙雾乍梳。三⼗六湾都在眼,⽵篱闲却钓⼈居。
——《⾈溯湘江》
⼀线界荆豫,雄关此处偏。⼭深能酿⾬,径⼩不窥天。下马妨途仄,开窗觉屋悬。不须愁荦确,绕榻是云烟。
——《宿武胜关》
——《宿武胜关》
《⾈溯湘江》描写⾃⼰乘船从临资⼝上溯湘江所看到的风物,帆影、溪声、春⾬、晴岚、烟柳、渔家,勾勒出⼀幅平远⼭⽔图。《宿武胜关》描写鄂豫两省交界处的雄关,中间四句使⽤四个镜头突出武胜关的险峻,使读者仿佛⾝临其境。
陶澍描写民俗的诗篇,颇能关⼼民间的疾苦。如:《消寒第六会,吴兰雪舍⼈、陈⽯⼠编修、朱兰友侍讲、谢向亭编修、胡墨庄侍御、钱衎⽯农部,同集印⼼⽯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陶澍故乡安化县是中国著名的茶乡。陶澍这四⾸诗充满对故乡的深情,对故乡特产茶叶的骄傲。其中第三⾸⼀开头就说:“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今犹能道。”并注解说:“安化茶,下者犹胜他⾢,好者⼆语见《府志》。”他希望故乡的茶叶,能够确保质量与产量不下降。其中第⼆⾸,描写了故乡茶叶之美:“培根阅冬初,摘叶及春发。冻雷⼀夜鸣,蓓蕾颖欲脱。是名⾬前⾹,采之⽇⼀撮。未⼏渐蒙茸,卓⽴针抽铁。是名⾕⾬尖,⾹⽓弥勃勃。⽑尖如鹤毳,挨尖类雀⾆。黄茶号晚出,味厚亦⾮劣。”接着⼜描写了茶农的痛苦:“⽅其摘取时,篮筐遍⼭昱。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烈。茶成与商⼈,粗者留⾃啜。谁知盘中芽,多有肩上⾎。我本⼭中⼈,⾔之遂凄切。”这四⾸诗,对茶农如何培育茶苗、如何采摘、烘烤茶叶,对茶树的⽣长环境,茶叶的品种、质量,都有细致真切的描写。所以,有
⼈说:“在中国诗史上,曾有过不少描写茶叶和茶农的诗歌,但⽆有出其右者。如果称其为写茶的史诗,应是当之⽆愧的。”(陶⽤舒、王⼩悟《⼲国良⾂》)
陶澍吟咏历史古迹的诗篇,往往能够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表现出深刻的史识。如:
斩⽊西⾏起义师,拔⼭豪⽓上须眉。⼋千⼦弟纵横⽇,⼗⼆⾦⼈黯淡时。张楚何妨三户少,暴秦惟有⼀灰遗。沣川夜夜多情⽉,曾照阿房五丈旗。
——《秦中怀古⼗⾸》之三
坏壁利苔⽯碣存,英雄寂寞恨难吞。⼗年枉洒孤军⾎,三字谁成万古冤。⾼庙⽆⼼图北伐,太师有⼒市中原。可怜桑梓庭前树,留得南枝见旧痕。
—《汤阴拜岳忠武庙》
《秦中怀古⼗⾸》之三热情地歌颂了陈胜、项⽻的起义,轻蔑地谴责了秦始皇的暴政。《汤阴拜岳忠武庙》,深切同情岳飞的遭遇,批判⽭头不仅指向汉奸秦桧,⽽且指向皇帝宋⾼宗。
陶澍吟咏历史古迹的诗篇,有时采取民间传说的题材。如:他在澧州(今澧县)的澧阳书院教书时,根据当地孟姜⼥寻夫的传说,写了《嘉⼭怀古》。诗的⼩序说:“⼭在澧州孟姜垸上,相传姜⼥登之望
夫,以针画⽵,⾄今⽵叶如丝,⼜有镜⽯。”诗歌抨击暴政,热情歌颂孟姜⼥:“嬴政昔不道,耀武北筑城。暴师断地脉,起洮连东瀛。死亡⽇枕藉,⽩⾻如⼭撑。悲哉孟姜⼥,寻夫万⾥⾏。觅骼不可识,⼀哭天地惊。风云惨⽆⾊,鳌柱为摧倾。⼤节照⽩⽇,耿耿今犹⽣。望夫有⾼台,千载配怀清。我来扪薜荔,览古怀精诚。村巫⾛伏腊,庙貌飞疏甍。桑梓⾃古意,草⽊犹哀情。长城今故在,徽号久⾮秦。不及此⼭⽯,长传贞烈名。
陶澍有些诗借咏物或咏事⽽说理。如《咏物》写蜘蛛:“机关暗⾥巧藏神,欲吐还茹伺隙频。费尽⼼丝多少⼒,⽹罗原不算经纶。”诗⼈借蜘蛛的形象影射玩弄权术的政客,他们损⼈利⼰,争权夺利,根本不关⼼国计民⽣,也没有任何治国安邦的本领。诗中“⼼丝”与“⼼思”双关。⼜如《马逸》诗。诗的⼩序说:“甲戌元旦⼊朝,⾄正阳门,马逸,从者皆坠。独余坐车中,奔腾数⾥,⾄东长安街,遇⼤理寺卿叶琴柯先⽣,遏之乃⽌。因系马于其车后,成礼⽽退。拈此⾃警。”诗歌先写马逸车翻的过程:“始我造朝时,爆⽵九街满。马惊急欲前,仆怒抑使缓。仆怒马益惊,缓急势莫践。画然缰纼绝,仆堕马已远。”诗⼈从中体会到“驭马如驭⼈”的道理:“因思古今来,类此良不鲜。防⼝甚防川,为政愁丝茧。法令如⽜⽑,商韩徒⾃刳。”
陶澍的题画诗,也别有风韵。如《题画应谢湘帆》:“⼭寒⽯⽓青,⽊落⽣⾼爽。遥见⽩云中,数峰⾃来往。”此诗特点是,通过想像把静态的画⾯化为动态的风光。⼜如《为钱梅溪题梅华溪图》:“梅华溪拟百花潭,茅屋秋风客梦酣。吟到巡檐⾹雪句,⼀枝春已度江南。”此诗特点是,把画家的图画与杜甫
的诗意融会在⼀起。“百花潭”在杜甫成都草堂,杜甫有“百花潭⽔即沧浪”的诗句;“茅屋秋风”,隐括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巡檐⾹雪”也是杜甫的诗句,杜甫《舍弟观赴蓝⽥取妻⼦到江陵喜寄三⾸》的第⼆⾸云:“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陶澍诗歌中有⼀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如:《圣驾巡幸五台迎銮曲》、《上陵歌》、《仁宗睿皇帝滦阳升遐,恭拟挽辞三⼗⾸》。嘉庆皇帝五⼗岁到五台⼭进⾹,陶澍写了《圣驾巡幸五台迎銮曲》,这组颂歌共有七⾔绝句九⼗四⾸。嘉庆⼆⼗三年(1818),嘉庆皇帝到盛京(吉林)祭祖,陶澍写了《上陵歌》⼆⼗⾸,都是七⾔绝句。嘉庆皇帝逝世后,陶澍写了《仁宗睿皇帝滦阳升遐,恭拟挽辞三⼗⾸》,这三⼗⾸哀悼诗都是五⾔律诗。这三组诗歌,都是感恩戴德的作品。如《仁宗睿皇帝滦阳升遐,恭拟挽辞三⼗⾸》中的第⼀⾸,⼀开头就歌颂道:“德盛天为⼤,恩深海并容,六旬恢寿宇,万国畅仁风。”
陶澍诗歌也有⼀些应试或应酬的作品,如《印⼼⽯屋试律诗》。《印⼼⽯屋试律诗》即《赋得体诗》,共⼆百⾸,主要是应试或唱和之作。赋得体诗,⼀般是五⾔排律,⼤多数是⼗六句,是普通律诗的两倍。如《赋得体诗》第⼀⾸《⼋⽉湖⽔平得“观”字》,就是嘉庆五年(庚申年)陶澍参加乡试的作品。诗歌试题出⾃唐朝诗⼈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该诗第⼀句是“⼋⽉湖⽔平”。试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孟浩然的诗意进⾏发挥,并要⽤《临洞庭上张丞相》中出现的“观”字押韵。陶澍的答卷是:
重湖秋⽔满,⼋⽉洞庭宽。⼈在青琳宇,天开⽩⽟盘。
前堤初涨岸,远浦欲浮峦。⽓逼君⼭迥,光连梦泽寒。
苍茫涵⽇⽉,浩淼静波澜。上下千潭印,⾼低⼀⾊看。
双飞兰桨利,半挂布帆安。好趁仙槎便,乘风快⼤观。
虽然,陶澍的诗歌中也有歌功颂德与应酬之作,但是⼤多数作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