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第一部分砌筑工程中留搓接槎质量通病
一、违反基本要求
1.砌块出厂龄期不足28d;
2.蒸养砌块出厂龄期不足20d;
3.砌块强度不足100%;
以上三种情况有一条不满足,即可能造成砌体裂纹。不能用断裂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不能轻易浇水,砌块过湿不行,当砌块过干时只应适当在砌前喷水湿润。
二、保温砌块
未根据设计要求检查产品合格证,作保温性能试验。
三、砌体未预先做排列图
1.应尽量用主砌块;
2.门窗洞口两侧出阴阳膀;
3.用非整砖时,上下要对齐,否则出现立缝不对,中途变活。
四、砌筑工艺错误
1.不留斜搓或斜搓长<2/3h,日砌高度>1.8m;
2.填充墙顶不斜砌顶紧;
3.水平缝饱满度<90%(铺灰过长,超过两个主块长度),立缝饱满<80%(立缝不先挂灰再挤缝,有瞎缝、透明缝出现);
4.灰缝过大、过小(>12mm或<8mm)。当加气块水平缝>15mm,立缝>20mm时,均为不合格;
5.后砌隔墙或填充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或600mm(根据砌块厚度定)于承重墙或柱内预留网片或2mm×6mm拉结筋,筋伸入墙内长度: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不应<600mm;加气块及其他砌块不应<50
0mm;芯柱构造柱时不应<1OOmm;
6.基础墙防潮层砂浆厚不足20mm,配比不足1:2.5(且未加防水剂)。室内地面以下砌体未用C15混凝土灌实孔洞。无圈梁楼板下、梁垫下、挑梁下未按规范灌实孔洞。
五、钢筋混凝土芯柱
1.芯柱混凝土材料、试配资料不全,不对口,混凝土坍落度不足160mm,未用微膨胀剂;现场搅拌未用重量比,计量失控;浇捣未按400~500mm分层;未计算芯柱混凝土量、定量浇捣,以防出现孔洞。芯柱内不清理,下面未用开口砌块,不能有效保证芯柱贯通;
2.每孔插筋不足1Φ10;
3.沿墙高每600mm未设Φ4网片或每边入墙不足600mm;
4.芯柱筋搭接位置不是在圈梁上或楼板面上,搭接长度不足40d;底部未伸入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基础圈梁锚固,顶部未与屋盖圈梁锚固;
5.芯柱混凝土浇注时砌筑砂浆强度平均值不足1.0MPa(未留同条件试块),芯柱混凝土不是在砌完一层楼高再浇,而分段浇则多处出现施工缝。
第二部分砌筑工程中填充墙预制板墙质量通病
一、拉结筋不符合规定
1.埋入柱体拉结筋差
(1)不赶砖行,造成死弯,受力不良;
(2)锚固及伸出长度不足,竖向间距太稀或不准。
2.与埋件焊接差
(1)焊缝长度、宽度、厚度不足;
(2)采用点焊做法;
(3)焊接咬肉、夹杂等质量差。
3.拉接筋固定做法错误
(1)以射钉固定铁板,用钉尾焊拉结筋,焊点太小无法保证质量;
(2)漏埋拉结筋靠剔出柱主筋与其点焊;
(3)用膨胀螺栓,再点焊拉筋,焊长太短,且影响混凝土质量(因焊温高混凝土出现胀裂)。
二、与梁板间连接固定差
1.砖墙到顶不斜砌顶紧,砂浆不饱满;
2.墙与梁无拉结措施。
三、冬季施工主要问题
1.砂浆掺外加剂或掺盐失控:无制度、无规定、无加热容器、无定量工具、无检查,不能提前配制溶液,溶液配方或密度测量不符规定,掺外加剂墙范围不符合规范允许规定。
2.拉结筋不刷防锈底漆。
第三部分砌筑工程中烟道、通风道质量通病
一、通道内壁差
1.内壁不抹灰、搓缝不平或漏搓,舌头灰不清;
2.平台留洞尺寸不准,通道安装前也不处理,使通道内壁出台;
3.缝不密实,漏气串烟。
二、不通或不顺畅
1.清理保护差,内落杂物堵塞;
2.预制通道型号用错,孔眼不对;排气道不通入通天道。
第四部分砌筑工程中砖混结构模板、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
一、模内处理差
1.杂物未清即支模;
2.板缝内、构造柱根、砖槎上夹渣;
3.硬架支模、板底返浆缝不足20mm;
4.浇筑前不浇水湿润。
二、混凝土浇捣差、养护差
1.构造柱一次下混凝土太厚,过振离析、漏振出孔洞、因振不透而出现蜂窝麻面;
2.接槎漏振,接槎处未先铺灰(下同混凝土配比无石子砂浆50mm~100mm厚)而烂根;
3.板缝、板端圈梁用大石子混凝土,无小振动棒插捣,混凝土出现不实;
4.圈梁、板缝混凝土浇完不养护,不覆盖;
5.冬期施工无测温安排,无防冻措施,因保温不好,柱筋接槎处混凝土出现受冻。
第五部分砌筑工程中构造柱质量通病质量通病
一、留槎错误
槎1.不留大马牙槎;
2.不是五退五进,而是先进后退,不利于检查、清扫柱根(注:小型砌块为三退三进或一退一进,以≤300mm为准);
3.位置偏移,上下不顺直,断面过小,影响受力。
二、清理不好
1.构造柱根内残留砂浆,不清净即支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