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讲稿
1、导入:晚风轻轻,明月当空。于是就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甜美,“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伤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借月寄情的千古名文《记承天寺夜游》
2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师: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来赏析一下这篇文章。
      同学们首先思考一下,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其实这篇文章主要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
3、师:那么记叙部分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人物:苏轼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入户
4、师:既然是因为“月入户”才“欣然起行”去欣赏月夜美景,那么,作者究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图呢?我们可以到相关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我们共同看一下这组句子,这三句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积水空明”来喻月的清澈透明;以“藻荇交横”来喻竹柏影子的参差错落。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为我们点染出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5、师:作者对月描写可以说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那么,面对这样的景,作者有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
师:我们一起看文章中的抒情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那么这三句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师:这就要联系作者写作此文时的处境了,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此时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了团练副使,有名无权,所以不像以前那样公务缠身。
一个“闲”字包含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情感: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美景常在,明月常在,只是人的心情不同了。作者此时和张怀民同为被贬之身,可以说是休戚与共、志趣相投。所以,此时此刻,作者在逆境中的豁达、潇洒的胸襟可以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
6、师:本文通过对优美月的描绘,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苏轼面对逆境是的那份达观和潇洒。正如他在《定风波》中所言:“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7、作业:课后请同学们积累与月有关的古诗文名句。
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记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描写:积水空明——                空明澄澈
      藻荇交横——竹柏影              疏影摇曳
抒情:贬谪的悲凉
      赏月的欣喜                    潇洒、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