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一)睡眠
1.睡眠及其阶段
睡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大家都知道,睡眠时的意识状态不同于清醒时的状态。但睡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毕竟因为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对自身和外界的事情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在古代,人们认为睡眠和死亡很相似,是灵魂暂时离开了肉体,人们可以在睡梦中遇到已故的老友,到达从未去过的地方等。但如今心理学研究已大大加深了我们对睡眠的理解,知道睡眠实际上与死亡有很大的不同。当一个人从清醒状态进入睡眠状态时,其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会发生复杂的变化。通过精确测量这些脑电的变化并绘成相应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质。
通常在进行睡眠研究时,研究人员在志愿者头上放置一些电极,用来记录其脑电的变化,同
时记录其身体各项功能指标的变化,如呼吸、肌肉强度、心率、血压等。各种指标的变化将构成研究睡眠的主要信息源。
研究显示,当大脑处于清醒和瞥觉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β波。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波,每秒钟有14个到30个周期。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β波由a波取代。a波的相对频率较低,每秒8个到13个周期,波幅稍大。在睡眠状态时,脑电则主要是0波,0波的频率更低,而波幅更大。
鹿晗和允儿结婚照片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在这个阶段个体处于浅睡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馒,但很容易被外部的刺激惊醒。第一阶段大约持续10分钟,然后进入睡眠的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偶尔会出现被称为“睡眠锭”(sleep spindle)的脑电波。“睡眠锭”是一种短暂燔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在这一阶段,个体很难被唤醒。第二阶段大约持续20分钟,然后转入第三阶段。在第一阶段,脑电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波,有时也会有“睡眠锭”波。第三阶段大约持续40分钟。当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为0波时,表明已进入了睡眠的第四阶段。这一阶段通常被称为深度睡眠,个体的肌肉进一步放松, 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
梦呓、尿床等也大多发生在这一阶段。第三、四阶段的睡眠通常被称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eep swS)。几乎所有人的睡眠都会经历这四个阶段。如果睡眠不遵循这一模式,通常预示了身体或心理功能的失调。
前四个阶段的睡眠大约要经过1个小时到90分钟,之后睡眠者通常会有翻身的动作,并很容易惊醒。接着似乎又进入第一阶段的睡眠,但这时并不是重复上面的过程,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快速动眼睡眠(REM slep,即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的缩写)的阶段。这时候脑的生埋电话动迅速改变,△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栩栩如生的梦境。睡眠者在这个时候醒来通常会报告说他正在做梦。似乎眼睛的移动与梦境有一定关系。另外心律和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应,而肌肉则依然松软。
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一般持续5分钟至10分钟,再过大约90分钟后,会有第二次快速动眼睡眠,持续时间通常长于第一次。而在这周期性的循环中,随着渐渐接近黎明,第四阶段与第三阶段的睡眠会逐渐消失。
总之,睡眠的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外加快速动眼睡眠阶段。每个周期一般持续90分钟,每晚会重复几次。深度睡眠(第四阶段睡眠)的时间在前半夜要远多于后半夜。大多数的快速动眼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第一次快速动眼睡眠大约持续10分钟,而最后一次则长达1小时。
2.睡眠的功能
对睡眠功能存在不同的解释,第一种解释是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这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我们在一觉醒来后通常会觉得精力充沛,浑身是劲。但是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支持这种观点。心理学家(如Rechtschaffen等, 1989)曾对人和动物作过减少睡眠的系列研究。实验中要求志愿者逐渐减少每天的睡眠时间,如每两周或三周减少30分钟,直到志愿者不愿再减少睡眠时间为止。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可以将他们的睡眠时间减少到每晚5个小时。在减少睡眠后,志愿者在几种测试任务中的表现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其心情与健康状况也保持良好。所观察到的主要变化是当睡眠时间减少到每天5小时或者更少时,睡眠的效率提高了。志愿者很快便能入睡,而且深度睡眠的比例增加。基于动物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减少睡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这些发现没有支持睡眠的恢复功能的观点。
有人提出,可能只是睡眠中的某一成分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重要影响。例如,有人认为,快速动眼睡眠对个体健康很重要,剥夺这类睡眠会产生有害影响。也有人(如Webb等,1971)认为,剥夺快速动眼睡眠只是使以后几天里这类睡眠增加。
对睡眠功能的另一种解释是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该观点认为,动物睡眠的目的是避免消耗能量,以及在一天中不适应的那段时间里避免受到伤害。例如,我们的祖先不适应在黑暗中觅食,而且受到老虎、狮子等大的肉食动物的威胁,所以要在夜里躲到安全的地方睡眠。随着生物进化,睡眠演变为生理功能周期变化的一个中性环节,是正常的脑功能变化的一部分。
两种理论似乎都有可取之处,也许睡眠在最初是使人类避免遇到麻烦,而后来则演化为恢复身体功能的过程。
3.失眠
很多人都有过入睡困难、睡眠不好的经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失眠(insomnia)。 大约有40%的成人报告自己有过失眠的经历。失眠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增加的趋势,通常女性比男性
更为常见。对大多数人来说,失眠发生在一些特殊的时间或场合,如高考前夜、刚到一个新环境等。
对于有些人来说,入睡难的问题显得很有规律,并对正常生活有不良影响。这时候失眠就成为一种病症,称为失眠症。一般来说,失眠症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入睡,而且夜间经常醒来,每天的睡眠没有规律。与正常人相比,失眠症患者在睡眠时的脑电图记录更容易不正常,常出现a波。a波通常是个体处于清醒并安静休息状态时的脑电波,在睡眠中一般不会出现。
火影忍者背景音乐失眠通常会伴随其他方面的问题,最常见的是精神失调,如焦虑、精神抑郁等。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清楚失眠症究竟是原因还是结果,或两者相互影响。就失眠本身来说,在心理正常和反常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生活中的压力是暂时性失眠的最常见的原因。当压力消除后,睡眠会恢复正常。如果患者担心失眠,就会加重失眠的程度。
失眠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及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个体在睡眠不足时记忆力会下降,而且感到无精打采,脾气也会变坏。
(二)梦
调度会
梦是睡眠中最生动有趣、又有些不可思议的环节。跳跃性的、栩栩如生的场景在梦中出现于脑海,实在是一种奇特的经历。长期以来,对梦的功能的解释一直存在着分歧。
(1)精神分析的观点。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等人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梦是被压抻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在清醒状态下,由于这些冲动和愿望不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接受,因而受到压抑和控制,无法出现在意识中。而在睡眠时,意识的警惕性有所放松,这些冲动和愿望就会在梦中以改头换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在弗洛伊德看来,通过分析精神病人的梦,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线索,以帮助发现病人的问题。这种看法颇有吸引力,但缺乏可靠的科学依据。
(2)心理学的观点。霍布森(Hobson, 1988)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减少,神经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梦则是我们的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3)认知观点。有人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在睡眠中,认知系统依然对储存的知识
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的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福克斯(Foulkes, 1985) 认为,梦的功能是将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使之转化为符号化的、可意识到的知识。这种整合可以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
宁静的弟弟认知观点为研究梦的功能提供了一个框架。相关的研究表明,对快速动眼睡眠的剥夺会导致对事件的记忆力下降,特别是那些带有情感彩的事件。由于绝大多数的梦都发生在快速动眼睡眠阶段,因而这些发现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梦具有认知功能的主张。王嘉宁简历 个人资料
近些年来,对梦的研究技术得到了提高,研究者可以借助一些仪器如夜晚帽(night cap)对梦进行研究。夜晚帽是一种“帽形”仪器,由一些传感换能器和一个微处理器构成,另外还包括一个安装在小盒子(12cmX 7cmX2cm)中的记忆器,能够记录个体在梦中的脑电变化及眼动情况。这样可以通过夜晚帽,在家庭情境的正常睡眠过程中灵活方便地收集数据。将这些数据和个体的主观报告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加深对梦的理解。